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正东教授说:“外语教学是学得的,习得只起辅助作用。”从我们的实际教学来看,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是高中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将“习得”与“学得”截然分开,它们在教学中应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外语习得与学得的最大区别在于习得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依靠先天机能发挥其作用而获得语言技能.尤其是指儿童母语的习得;学得是指成人在教育环境中有意识地通过后天努力和一般的学习规律来获得语言技能的过程。高中英语教学的主体一般都是15岁以上的少年,其机械模仿能力已开始弱化,理解记忆能力开始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地位,多数情况下会自觉地从意义上进行分析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已有的母语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来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上把握学得与习得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指导学诗者选择最优秀的诗歌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严羽的"第一义"应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的诗歌。郭绍虞先生将严羽的"悟"分为"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并不符合严羽的本意。严羽将"悟"划分为"透彻之悟"和"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这是与其认定的诗歌的艺术水准的高下相对应的。严羽的"妙悟"一词应该解读为"巧妙地悟",属于"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语言需要语言环境,有些人认为在中国可以像习得二语和习得母语那样习得外语。本文从"学得"和"习得"的区别和通过对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入手,分析了我们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不同,说明我国英语学习者是"学得"英语,而不是"习得"英语。  相似文献   

4.
学习,指的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取知识或技能(《现代汉语词典》)。"学习"一词由两部分构成,即"学"与"习"。"学"指的是"学得";"习"指的是"习得"。词义也分为两部分,"知识"主要由"学得"获得;"技能"主要由"习得"得到。"学习"是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词眼,但很少会有人这样去思考、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做中学,学中做"就是要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实施"学中做"与"做中学"是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何翠玲 《学苑教育》2023,(8):87-88+91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从国家、课程到个体终身学习层面的必然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既可以对“双减”进行“量”的丰富,也可以对其进行“质”的改变。笔者结合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例,总结了希沃白板助力初中语文“一课一得”的优势:希沃助力“一得”,习得阅读兴趣;希沃助力“一得”,希沃助力“一得”,习得表达规律;希沃助力“一得”,悟得文本主旨。  相似文献   

7.
名学陆世仪说过:“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心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我认为在教学中“悟”即指人的感悟、创新精神,“敲击”即指课堂教学中生与生、师生之间的不断争议。因此,正如击石取火一般,课堂争议能直接体现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如今,语文课堂又掀起了一阵读写结合、读写链接的浪潮,却忽视了从“读”到“写”中间的非常重要的隐性过程——“悟”。在需要学生花时间去体会、去感悟的时候,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为了赶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事实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好好地“悟”,充分地“悟”。“悟”得到位了,“悟”得透彻了,才能说得精彩,写得生动。  相似文献   

9.
禅宗有“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之说。他们认为,真谛是无限的,圆融不可分割的,不能用理性去分析,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著名的佛陀拍花,迎叶微笑”的公案,便说明了这个道理——唯会心者知之——重在体验——心灵与心灵的契合。这就是禅宗所谓的“悟”。我国古代诗论家严羽亦用及“悟”。“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然悟乃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沧浪诗话》)严羽之所以谈“悟”是为得诗道,得诗之“兴趣”。正如他所言…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如果用中国传统文化去解释的话,建构主义理论的关键就是一个“悟”字。教学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悟”得。下面以两个课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母语习得 外语学得 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得”是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语言环境和交际意图在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幼儿习得母语过程的主要特点。“学得”是指在教学条件下通过有目的的练习第二外语的过程。母语习得和外语学得在认识的主体、客体和认识过程方面有着广泛的共性。外语课堂教学应借鉴母语习得的研究成果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的特性是指这种习得不同于该语言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习得,即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时的特殊规律性。充分认识第二语言习得的特殊规律,对发挥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优势,使他们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都有促进作用。本文在回顾第一语言(或母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对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在以下方面作了对比:(1)动机;(2)环境(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和方式;(3)过程(语音,词汇,句子);(4)年龄;从而得出两种习得之间的相同点及差异,相同点反映出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而两种习得之间的差异正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引起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其学会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其次要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引导,最后使不建立自学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在学法指导过程中,要做到学中求悟,悟中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社会,英语的学习和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话的每一个细节,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的重视、国家的重视、学校的重视、人们的重视等,使我们当代的学习者不得不硬着头皮,不管是否喜好、是否愿意。每已踏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作为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我在英语方面的习得也是历尽悲喜的。通过多年对英语的理解和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总结,在解决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的积累中也有所悟,现将我的感受和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大家一起谈谈。  相似文献   

15.
克拉申指出,语言是通过“习得”而不是“学习”掌握的。习得是指通过交际自然而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他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所以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流畅地重复一些句子,背诵一些课文,复述一些内容,却不能让他们成功地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与人交往,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感悟和思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也为感悟教学指明了方向。耍使感悟发挥更大的功效,还得依靠思维的力量。只有让思维成为感悟的助推器,以“思”促“悟”,才能让感悟走在理性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7.
谢大静 《新作文》2021,(4):18-21
特级教师王佑军认为,学生学习写作有三个阶段:学得一习得一悟得.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三个层次进行作文教学.作文学习的第一阶段是“模仿性获得”,即“学得”.这里“学”是指我们对写作概念、写作规律、写作技法的效法模仿,是学生自我感知、自我认识的阶段.作文学习的第二阶段是“体验性获得”,即“习得”.通过亲历、探究、感悟、体验等方...  相似文献   

18.
朱信和 《教学随笔》2009,(12):21-23
悟是学生对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或人,通过积极思维后表现的一种情感和感受。在教学中,悟是指融会贯通,整合顿悟,悟是一种学习方式。佛家弟子将“顿悟”作为高级的自修行为,意即每晚必须静心打坐,把以前学习的经文在心中梳理,使之脉络分明,将佛理融会贯通,力求豁达开朗、了然无结。  相似文献   

19.
神话故事历史悠久,情节生动有趣并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在以往开展神话故事阅读的教学中,讲授法的课堂,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气氛沉闷。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学,教师应在以读悟情、以情带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体验式的学习,在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的同时,使其习得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当具备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而谈到动手操作,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做中学。"做中学"就是要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特性,总结数学的规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学会用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