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它所关涉的是不同艺术门类艺术审美的差异。"虚境审美"和"实境审美"作为理解不同艺术的美学方法,对于认识文学经典改编中的得失不无启迪。论文通过1987版和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的虚境审美与实境审美转换、改编中"境"审美的不同层次以及改编中"境"审美的哲学蕴含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意境审美对于电视剧改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以来,一股红色经典改编的热潮在当代中国涌起。红色经典回归潮流的涌动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美学等多种因素。《红灯记》电视剧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改编的。与其他红色经典改编失败遭遇不同的是,《红灯记》的改编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好评。因此,我们在探析红色经典改编热潮的文化心理的同时,重点讨论分析了《红灯记》改编剧的美学理念、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揭示出《红灯记》等红色经典改编所具有的赓续、传承与重构新世纪“红色文化”的多元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出品过《绝命毒师》、《行尸走肉》等剧的美国AMC电视台日前宣布,将把中国名著《西游记》改编成一部功夫题材的新剧《Badlands》(暂译《穷山恶水》),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和一个小男孩寻找极乐世界的冒险旅程。尽管AMC为其配置了豪华的制作阵容,但此剧还是激起了国内网友的争议之声。有网友担心《西游记》被恶搞,"毁了原著,毁了经典,毁了那份童年记忆";也有网友对这版"西游"充满期待,"美剧凭借精良制作、多元表达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吸引了全球观众,不妨对美剧版《西游记》抱以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6.
李贺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9-130,133
《红高粱》电影在1987年拍摄完成,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红高梁》的电视剧版本就要在今年开拍。从媒介差异、表达形式差异、叙事容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别性,希望《红高粱》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能遵循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不只是沿袭电影改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独特的风格,其中许多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而这种改编会引起许多变化。以《倾城之恋》为例,它既被改编为电影,又被改编为电视剧,具有代表性。从故事情节的变化、作者导演风格的不同、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这三个方面可以比较出《倾城之恋》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的变迁,从这种变迁中又可以看出小说、电影、电视剧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呈现故事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甄丹  刘建 《文教资料》2014,(13):13-14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泰斗,其代表作《笑傲江湖》多次被搬上荧屏。本文以1996年香港无线版、2001年中央电视台版和2013年湖南电视台版这三版电视剧为例,研究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这三部电视剧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及情节设置等方面都有差异,各有得失。时代文化、观众审美及商业化等因素都对电视剧改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于1986年以电视剧的形式登上了电视机荧幕,轰动一时。其中具有中国民族元素的插曲《女儿情》所带来的柔情似水为取经女儿国的情节增添了许多色彩与情感,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与青睐,在随后不同版本的电视剧《西游记》中依旧存有重要的作用,几乎未被删减,也在近些年受到不同风格的改编与翻唱,其歌曲的古香古色的中国民族韵味、创作手法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经典,国内外对它的改编版本数不胜数。本文主要探究其在日本影视中的传播与变异现象:传播从电视剧和动画两方面入手,了解日本民众对《西游记》的受容态度;变异则主要从母题变异和艺术形象变异两方面展开,并探究其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再讨论《西游记》的传播和变异过程主要受日本哪些文化方面的影响,比如民众审美观,宗教和现代社会风尚等等。  相似文献   

11.
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理论创新之间存在着一个有利于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机制,历史地看,它们体现为一种逻辑互动的演变历程;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是确保党的理论创新及其有效实现的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党的理论创新及实现过程实质上就是党的思想路线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军服的穿着要表现出军人的英雄气概和阳刚的气质,要展示出我们的军威和国威,故军服的设计首先要能很好满足以上要求。还要考虑到不同军服服种的基本功能对军服设计的要求,要能满足在不同环境场合下的基本穿着要求,要根据功能的要求有针对性进行军服设计。  相似文献   

13.
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勇夺金银铜卡,争当十好少年”的评价模式唤醒并激发儿童真正拥有生命自觉,丰富着学校教育促进儿童生命自觉的实践性内涵在夺卡评价过程中,注重内容细化,体现指导性;形式直观,体现趣味性;注重过程,体现发展性:关注差异.体现生本性;树立典型,体现示范性夺卡评价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为核心价值观.评价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关注学生行为的内化,关注学生内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它较为突出地体现了张氏电影的一贯特征。文章主要分析其煽情策略和奇观制造,揭示在一些煽情桥段和奇观场面中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及话语立场;并通过它与张艺谋此前影片的关联,从整体上对张氏电影进行审慎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5.
小说《双城记》中,监狱影像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全文始终。监狱影像与作者狄更斯的早年生活经历,父亲负债累及家人入狱,英法革命风暴和作者的现实主义思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在小说中,莫奈特医生的监狱生活及挥之不去的监狱情节,卡尔登的死,德福格夫人一生心中的仇恨及革命的生活画卷等无不映射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李锐的农具系列小说以农具为切入口,通过农具在现代社会用途的变化折射出了当下农民的生存境况。其中《残耱》和《袴镰》视角独特,笔调凄哀,表现了存活于黄土地上的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心理遭遇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穆时英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叙事倾向、人物形象与叙述技巧上,以欲望的小型叙事取代革命的宏大叙事;以人的异化状态冲击人的主体地位;以拼贴与戏仿打破现代叙事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乾隆中前期,还是晚期,清廷同安南关系仍未突破中国传统宗藩关系旧模式。乾隆中前期清廷对安南内乱的不干涉政策和对边界争端的羁縻政策,固能体现出清廷对周边国家的友好态度,但却更多体现为"天下共主"的"上国"心理。乾隆中后期双方冲突,以及清廷对安南阮氏王朝的最终承认,主观上虽不存在宗主国中国对安南内政进行干涉的心理,但客观上却构成了事实上的干涉。概而言之,这一政策既在清代中越交往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又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冰心小说是一种个人化的叙事文本,性别认同与儿童情结构成其小说自我言说的两个维度,体现了现代女性人格建构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冰心小说的自我言说不只是一个体式的问题,还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雨这一自然事物到了唐代已成为诗人钟爱的抒情意象,折射出唐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雨亦是风格迥异,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王维、杜甫和李商隐笔下“雨”意象的不同特点,以窥见唐诗的发展历程,发掘“雨”意象的运用在盛唐到晚唐诗歌流变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