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提起做学问,新闻界一些同行可能会感到陌生,或谓:那是学者、教授和研究员的事,与新闻记者何干?看来先要澄清的是,记者要不要做学者,或者说要不要做一点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此很多老记者的实践早已作出肯定的回答。记者出身的著名作家艾煊就说过:“记者应是个博学之士。”那么,做学问也就决不是同记者工作不相干的事了。况且新闻本身是一门科学。报纸、广播、电视各有自己的学问;编辑、采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是一种普通职业,因为她以为人民服务、发现报道新闻事实为己任,辛勤劳作,奉献身心。新闻记者又是各行业中令人羡慕的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分工,她可以在广泛的社会领域施展才华,声誉鹊起。从记者工作的角度看,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像,就算不白辛苦忙碌一回了。而站在读者听众观众的角度看,新闻记者在他们内心的分量仅靠名字出现的频率已远不足说明问题。他们常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记者也是新闻记者。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道德、力争上游的竞争精神、捕捉信息的新闻敏感等,广播记者和电视记者都必须具备。但是,由于广播、电视在传播媒介、时效要求等方面与报纸不同,广播、电视记者还应当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报纸的办报人及其编辑记者,很坦率地承认他们的一个想法是赚钱。美国报纸批评家A·J·利布林就指出:“新闻的社会职能是通消息,但是它的作用是赚钱。”美国《底特律新闻》的记者杰克·海顿更鲜明地指出:“办报是一种企业。它的招牌上是有污点的,而且还会不断有新的污点出现。新闻记者也不是什么神人。他们贪财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嗜酒的程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新闻记者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帮能  相似文献   

5.
英国报纸历来重视报道议会的活动。早期的报纸为获得报道议会消息的权利曾进行过长期的斗争,直到19世纪初议会报道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1831年,下院里正式增设了记者席;1884年,确立了记者享有进入议会休息室的特权。到今天,英国的报纸无论日报还是晚报,全国性报纸还是地方性报纸,都有自己的专职或特约的议会新闻记者。这些议会新闻记者,严格区别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议会记者,坐在下议院的记者席上,旁听本报感兴趣的议会辩论并将其内容速记下来,迅速把消息发回报社。另一类是议会休息室记者,他们也可能旁听辩论,但更多地是在议会内外的权力机构中活动,结交要员,探听政治消息。他们在下议院中有自己  相似文献   

6.
近年美国的新闻机构和电影制作者,摄制了一些有关美国新闻事业的电影和幻灯片,为进行新闻教育提供了形象化的教材。这些影片和幻灯片是给新闻系学生、新闻界人士和中学生看的,影片有十六毫米和三十五毫米两种规格,大部是彩色有声电影,幻灯片有成卷的和单张的,一般均为彩色,并附有唱片和解说词。影片中有一类是介绍新闻记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如《新闻记者》十六毫米彩色片,用生动的故事,说明几个人如何和为什么能成为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界的生涯》为美联社出的三十五毫米彩色幻灯卷片,讲述报纸、杂志、电台记者的工作,涉及到新闻学校和美联社,共分为两套,附有唱片,供大专及高中学生观看。《报纸记者》为带唱片的彩色幻灯片,以一个城市周刊政治记者为典型,说明记者选择和采访新闻的任务,强调公正与准确的必要性。《城市新闻宣传工具的工作》为十六毫米彩色有声电影,扼要叙述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广告社的各种工作,强调训练的重要,讲如何传播消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产品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新闻非常重要的渠道,随着人们对新闻需求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工作质量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采访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想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就要进行采访,进行采访也能够增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但是由于不同的采访者之间存在差异,另外,采访的环境以及采访的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就在考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当中的应变能力,只有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够保障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够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篇文章就针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数字     
《新闻实践》2013,(2):78-78
25万人 2013年1月7日《新闻记者》报道:截至2012年11月5日,我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共248101人,其中报纸、期刊记者105942人,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记者142159人。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记者140684人,女性记者为107417人,男女比例为57:43。  相似文献   

9.
黄洁 《传媒》2003,(11):44-45
今年11月中旬,新闻出版总署将全面启动五年一度的新闻记者证换证工作。记者在新闻出版总署采访时获悉,采用多项先进防伪技术的2003版新闻记者证将全部上网,供社会公众查验监督。新闻记者证“变脸” “1998版记者证的设计原则,是根据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不同媒体类型分别设计,名称、颜色、横竖版式各不相同,中央和地方新闻机构的记者证样式  相似文献   

10.
王立龄 《青年记者》2002,(10):28-28
长期以来,外界包括新闻界对生活类报纸及其记者有一个偏见,就是这些报纸是不入流的“小报”,他们的记者都是“小报记者”,这类报纸关心的大部分是社会新闻和花边新闻,他们的记者做不了主流新闻,也很难做出在某一领域叫得响的有影响的新闻,更不用说在业界有话语权。跑同一个口的记者, “小报记者”比不过中央级媒体,更无法与党报记者平起平坐。事实上,就连这类报纸自身,也有点瞧不起自己的记者。  相似文献   

11.
所有为人民服务的工作都是光荣的,新闻记者也不例外。他们是思想战线上的战士,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宣传者,是人民的代言人。记者,要把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报纸作为己任而奋斗不懈。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与史家是分不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记者要有史家的抱负,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历史是过去的报纸,报纸是今天的历史。《史记》作者司马迁对好的坏的、忠的奸的,从不讳言,虽受腐刑仍然忠实于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电视记者的职业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记者,除了应具报纸、广播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之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职业素质。那么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哪些特殊的职业素质呢? 1、要有强健的身体和吃苦精神 电视新闻记者,肩扛摄像机身背配套的录像机(摄录一体化机器除外)。加起来近十公斤,常常是机器一上肩就是个把小时。而且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或走或跑,其累苦可想而知。 有一次,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到吉林市参加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在众多参加这次采访的记者中唯有吉林市电视台记者刘金汉  相似文献   

13.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主要特点是面向基层,更加能够体现出群众的生活,报道的内容也大多为群众生活中的事件。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县级广播电视台迎来更大的挑战。这给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于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阐述,同时对于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于提升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闻事业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近几年,电视、报纸的发展已遥遥领先于广播,并时常给广播以咄咄逼人之势。因此,作为广播记者寻找一条突破区域限制的途径,是十分重要的。 一 以纵向来看,县台广播记者不能和中央、省、市台广播记者相比。因为县台受到区域限制,主要表现是: (一)区域限制了他们的业务素质 在县台工作的同志,大都非科班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训练,政策水平、工作范围等各方面都不能与高一级记者相比,也就是说,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像中央、省、市广播电台记者那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二)区域限制了他们的新闻信息 在县台工作的同志看到的文件慢,资料少,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电视、报纸的冲击,有些人对广播存有偏见,认为广播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因此有些“报道提示”“编辑部吹风”等等广播记者根本见不到。他们全凭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去揣摸当前的新闻报道的路子,所以难以采写出紧跟形势的新闻稿件。 (三)区域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范围 在县台工作的同志,活动面窄,工作范围小,接触的人和事少,因而造成新闻信息少。他们对自己采访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与报纸和通讯社无关的人问起我的职业,我会说“是新闻记者”。有必要进一步说明时,才加上一句:“我是通讯社记者,专给报纸和电台供稿的。”第一种回答,是因为对门外汉来讲,最容易理解。总的来说,报社记者和通讯社记者的日常活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话虽然这么说;虽然二者之间的区别容易被人忽略,但是区别还是存在的。在同其他新闻记者的关系上,在消息的写法上,对通讯社记者都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于报纸来说,提倡写现场短新闻,不仅是活跃版面的需要,也是使报纸贴近群众的需要。有人说,现场短新闻应该使读者如经其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就是强调现场感的重要。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去努力。思维要敏捷。采写现场短新闻,除了要有新闻敏感外,还应有独特的视角。有些新闻记者可以提前获得信息,有一段从容的准备时间。但记者无意中碰到的突发性新闻,就不容许记者有一个准备过程。记者必须随机应变,于转瞬之间迅速调整和部署好自己的采访意图,  相似文献   

17.
极强的应变能力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这既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取更有意义的新闻信息,也能保障采访工作者顺利进行采访工作.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应变能力对于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重要性,并提出提升应变能力的措施,旨在不断提升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新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广播评论的语言,应该是“谈话式”的。这是由广播的特点决定的。同报纸相比,广播虽有传播迅速、听众广泛的优势,但也有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的弱点。因此,广播评论的语言除了要做到与报纸评论语言共有的准确和鲜  相似文献   

19.
如今,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加大了新旧媒体之间的竞争,对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产生冲击。这要求电视记者要将自身新闻采访工作融入新媒体。新闻记者必须有着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才能够及时获取新闻线索,并加强新闻报道的鲜活性,抓住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密码。如果缺乏足够的新闻敏感性,那么必然会对新闻记者的工作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分析如何增强市级广播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于新闻敏感性进行概述,同时对于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市级广播电视台记者提升新闻敏感性所受到的限制因素进行探讨,最后对于市级广播电视台提升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说起新闻敏感,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它和新闻记者联系起来。似乎在新闻工作中,只有新闻记者才需要新闻敏感,事实上,报纸编辑有没有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强不强是和新闻记者同等重要的,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新闻记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