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冯婷 《华章》2007,(4):133-134
从编辑家的角度去看《文选》,萧统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确定"辜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按照选文标准编制分类体来;根据选文标准对入选作品进行精心加工.不论是《文选》本身,还是其中所蕴涵的编辑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选》是萧统编纂的一部重要文学选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李密的《陈情表》也被历代文学评论界予以高度评价。萧统选入此文,一方面符合其《文选》选文的标准,另一方面与萧统个人因素相关,同时也与当时的社会时代潮流相合。文章试图结合具体的历史、政治、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将其选录宗旨的多方面性尽可能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昭明选》编撰年代研究应该细化为编撰时间与成书时间两个不同阶段。普通七年是东宫坛由盛而衰的转折,也是《选》编撰时间与最后成书时间的区别界限。前期萧统组织领导编选至天监十二年卒的沈约,其编选确是遵循不录存原则。至普通末年萧统作《选序》时,《选》已经基本完成。后期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只能交代给刘孝绰进行整理修订。刘孝标、徐排、陆倕之入选便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选》,大体就是中大通元年左右虽经刘孝绰手但仍朱竟全功的模样。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年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失序。东晋齐宋之后,中国南部始于干戈扰攘之中,复享太平。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究其原因,乃为东汉以降,儒学式微,国家意识丧失故也。儒家思想偏重于寻求长治久安之道,《文选》颇为推重儒家思想,对于一代储君且自幼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萧统而言似乎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文选》出于众手,几成定论,甚者以刘孝绰为其实际编者。本文不囿于成说,唯真是求,通过对产生该说之理由,即旧日帝王编著之书多出其手下文人,《文选》不会例外;《文选》几乎涉及自周至梁千年之所有作家与作品,非一已之力能任;唐人元兢等曾说刘孝绰参与编《文选》;《文选》之选《广绝交论》为孝绰所为等问题,进行多角度之考辩,认为:《文选》乃昭明独力所成,而非出于众手,刘孝绰与《文选》之编辑无关。  相似文献   

6.
苏轼论《文选》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他对《文选》的评论,对后世颇有影响。苏轼论《文选》有得有失,本文对此进行评判。由于苏轼不喜《文选》,感情用事,常有贬低《文选》的现象,对此本文则加以驳正。《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正确地评价《文选》,是我们今天研究《文选》学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了有关《文选》学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回溯了萧统《文选》37种文体之一的“七”作为一种文体的历史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其二,对《文选旁证》的作者作了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梁章钜。其三,评价了苏轼论《文选》的观点,认为苏轼的评论有其得失。得在指出了萧统的一些错误;失在他从个人喜好出发,未能对《文选》作客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萧统在《文选》编纂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中一些相关问题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如:萧统东宫十学士问题,萧统“辞典文艳,既温且雅”的文学主张,《文选》的选文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萧统选文的标准,对《文选》诗歌思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并初步揭示了这些诗歌蕴含的感情色彩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昭明太子即萧统,由于他编的一部《文选》(即《昭明文选》),而使他享有盛名。古代贵族向来有养士之风,如吕不韦养士而编写了《吕氏春秋》;汉文帝之侄淮南王刘安招致  相似文献   

11.
古人对“音乐”概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萧统对《文选》“音乐”赋的分类采用的是广义的理解,他的这种理解是受《礼记》和《周礼》的影响。萧统的音乐观,从微观上看,他对音乐有微词;从宏观上看,他是很重视音乐的。他积极的音乐观表现在: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注意音乐的娱乐养志作用,好尚“清音”。《文选》为音乐赋立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萧统对乐与礼的关系和功能的认识有关,二是与乐舞繁盛的历史、现实及乐舞赋的大量出现有关,三是受汉晋音乐类赋归类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科技汉语阅读教程》系列教材为例,探讨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教材借鉴西方应用语言学及专门用途外语教材编写的理论,在教材定位、编写原则、课文及练习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以唤起对外汉语教学业界更多同行对科技汉语乃至其它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文选》和《玉台新咏》,是六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编纂的指使者,是萧统的弟弟萧纲。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两本总集编纂的对象有部分相同,但它们编纂的思想和艺术眼光却迥然不同。假如说,《文选》代表了传统或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玉台新咏》则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流行的文学思想,这同时反映在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之间,是很有意思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对理解齐梁文学,且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把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文选诗研究》所提供的线索下,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方法,对《文选》所收哀伤类及挽歌类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形态、诗歌艺术特点等进行异同分析,以加深对所收哀伤类诗歌及挽歌类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札记分别对《文选》诗中的两个问题作了详实的考辨:1.江淹是否随建平王刘景素入湘州;2.曹植《朔风诗》的写作背景及其解读。  相似文献   

16.
《文选》所录五篇鸟兽类赋作是汉魏六朝时期此类作品的名篇。其作者大多出身寒微,他们在赋作中通过鸟兽形象表达寒士心声、抒发情志。这些作品饱含着寒族文士避祸自守、明德善终、追求自由的精神寄托,在体物手法上也丰富多彩,达到了物我融合的艺术境界。出身寒门、身处乱世、昧于自处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寒族文士的人生悲剧。寒族士人笔下的鸟兽群像,融入了他们的人生体验和身世感伤,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个性与张力,形成了与士族文学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发现任何形式的商品生产都具有私人目的和社会目的两重性;商品生产私人目的和社会目的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且两者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目的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曹文轩以成人的视野回溯少年时的成长历程,在理性返照之中,思考少年生活及其广阔人生,将这种思索通过少年成长者独特、纯美的发展式视角传达给读者,指引少年成长,邀请成人回味,进而表达他对人生、人性、人情的独特体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我国刑罚目的的选择。兼容报应观与预防观,不仅具有理论方面的可行性,也具有实践方面的必要性,具体如何兼容需符合我国的国情。将我国刑罚目的分为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是合宜的,因为这三种目的蕴涵了报应观和预防观,并且使报应和预防得到完美的结合,它们构成了我国刑罚目的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科书通常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来编排,而"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并不是真实的文体分类,只是文体的"教学分类"。按照"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来编制教科书选文,导致的首要问题是将文类混同于文体,疏离了语文课程目标;文学和文章误认,偏离了文本特性;阅读教学等同于纯粹的知识教学,背离了语文课程性质;对教学实践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套路化的教学模式,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科书的文体编制急亟改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文类结构",回归语文生活的真实文体,并基于不同文体特征建构合宜的语文教科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