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采访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采访的成败关系到新闻作品的整体质量和传播效果.电视新闻中人物采访既要使被采访者的身份符合新闻(事件)主体,又要使其思想、意志得到充分完整的表达,符合新闻主题,并在内涵和外延上与作品自然、熨帖地融为一体.记者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采访任务,就必须对新闻(事件)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遴选...  相似文献   

2.
王普普 《新闻窗》2007,(4):24-25
人物专访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采访类型。人物专访按被采访对象或行业,可以分为对国家政要人物的采访,对企业家的采访,对娱乐界明星的采访,对文学、历史学者的采访,对艺术家的采访等等。而政要人物专访是指对活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领导阶层这个特殊人群而做的专门采访,这些人物的决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陶茵 《视听纵横》2002,(4):110-110
由于传播方式的不一样,电视主持人的采访和报社、广播主持人的采访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一、谈话节目的采访特征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采访与一般的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必须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但是,电子传媒的特性,将作为采访的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直接推到了受众面前,大家都能够耳闻目睹采访的现场过程,由此也形成了谈话节目主持人采访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确的提问方法是成功采访的第一步。1、从提问的逻辑关系上划分,人物采访提问通常有“正漏斗型”、“倒漏斗型”两种。正漏斗型:将采访题目按照由大到小、由全面到具体的顺序排列,广口朝上.以笼统开放的泛问起始,渐渐“聚焦”到一些细微具体的问题。在关于某些大活动、会议、项目等话题的采访中,其实用性还是相当强的。  相似文献   

6.
余昌顺 《视听纵横》2004,(6):118-118
电视采访由于其依赖设备的程度较高,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与被采访对象进行触膝般的交谈。我们不是为交流而交流,需要用摄像机记录这种交流,并使这种交流符合“我们的要求”。庞大的采访设备是对“场景”的一种破坏,被采访对象面对它多少会产生拘谨,如何将这种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我们电视记,尤其是社教节目的电视记需格外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在人物采访中这个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怎样才能使人物处于“自  相似文献   

7.
李发斌 《新闻传播》2005,(10):62-62
有人说,电视是门遗憾艺术。常能听到同行们说这样的话:“新闻事件素材不错,被采访对象是一位有素养的人,访谈话语应该是很精彩的,但到了镜头前他们却好像变了一个人,灯光一打,摄像机一转动,表情也不自然了,说话也结巴了,甚至谈话答非所问了。”  相似文献   

8.
9.
电视人物专访是主持人与专门的采访对象就一定的主题在特定场景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在整个访问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专”的特点——采访者和受访对象相对专一,谈话环境较为稳定、谈话状态较为从容(区别于现场采访的匆忙和紧迫),在较为简洁的一问一答中。主持人着力求得的是一个事实,到底是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葛蕾 《东南传播》2013,(6):70-71
电视人物专访按照主题可以分为个性类人物专访、话题类人物专访以及事件类人物专访三种类型。其中事件类人物专访是指针对某一时间段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为了了解事件的深层原因、还原新闻真相,主持人对当事人或其他相关者进行采访的一种节目类型。事件类人物专访与调查性电视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的是通过对人的采访来还原事件的本质。为做好事件类人物专访,笔者从选题、采访对象、主持人的采访水准以及场景布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运用隐性采访的形式获取某些新闻事实,已是新闻媒体常用的方法。所谓隐性采访,又称暗访,是新闻记在不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录音等各种方式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通过隐性采访,记往往能得到比较真实的第一手材料,特别是电视媒体的暗访、偷拍,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重要性进行简述,从电视采访的含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选题、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策划、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拍摄、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同期声、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故事化等关键因素,旨在通过优化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基本流程,有效的提高采访的质量,促进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新闻采访的敲门砖,任何采访,除了记者的现场感受,绝大多数的新闻素材和信息都需要从与被访者之间的问答中获取。因此采访中的问题设计、提问技巧,以及时机把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最终质量。明确采访主题采访的第一要义,就是确定本次采访的主题,明确受众希望从采访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  相似文献   

14.
陈朝义 《新闻窗》2010,(4):99-99
电视采访是记者为调查了解新闻事实并发挥其内部联系而进行的职业活动,它在整个新闻采访、写作、制作、播出等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在采访中,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环境,伴随着事态发展的进程边观察、边提问、边倾听。  相似文献   

15.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在10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采写过的一些人物专访,至今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我觉得应注意熟悉采访对象、表现人物个性、掌握报道分寸、展示个体风格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涉及人物采访的专题片创作中,笔者认为要想把人物采访好,一定要抓住"准"字。一是选择采访对象要准。要找到与新闻事件有直接关系的当事人:事件的参与者与目击者,以及其他最了解事件情况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反映最详细、最生动的信息,也只有他们说话才有权威。如果是重点人物,则应重点诱导,把相关事件用某种提示性提问反映到画面上。此外,应选择那些容易与记者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和思考方式。如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已吹响,振兴路上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奋斗的辽宁人,电视把具有典型意义的辽宁人推向前台,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展示普通老百姓生活侧面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正《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采访也不例外。新闻工作者要想取得新闻采访的成功,在双脚迈进新闻发生的现场之前,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新闻界一位老前辈曾这样说:"采访前准备得充分,等于完成采访工作的一半。"因为采访前有了准备,不仅在正式投入采访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问主动,而且还可节省现场采访的时间,减少现场采访不必要提问的几率。如果采访前不做准备,或是准备不充分,有时不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可能造成采访的失败。记者在采访前,需要考虑:事先  相似文献   

19.
20.
人物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新闻记者必经的途径,是砥砺记者功夫的磨刀石。人物采访的成败或深浅,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与采访者的能力、用心程度及采访对象的配合默契与否等密切相关。笔者担任过十多年通讯员与二十多年专业记者,采访过大量人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方方面面,当中不乏明星名人,更多的是三教九流的草根人士。多篇人物通讯与特写获得全国优秀副刊作品奖、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