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i 2 i ,猜一猜@ 两个“i”指我们学生, “2”表达连接——《当代学生》像桥梁一样将我们连接在一起,大家成了《当代学生》的忠实读者。——吴名  相似文献   

2.
来来往往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我是一名来自海河之滨——天津的高中生。……很有幸地,我在图书馆中结识了《当代学生》。我被它深深吸引了,因为它内容丰富,最重要的是它符合我们当代学生的“胃口”。《当代学生》招收学生记者吗?我希望《当代学生》能帮我圆这个梦:我自荐成为《当代学生》的一名小记者,成为《当代学生》的一员。我有足够的自信与热情能够把我身边的精彩故事告诉中学生朋友们。祝《当代学生》越办越好! ——来自远方的“猫”(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一)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苏教版汉语拼音第二课《iuü》中“i”“ü”四声的标注规则时,我在备课时动了脑筋。为了更易让学生接受,我形象地称“四声”为“小帽儿”,告诉学生小帽戴到“i”头上,要把“i”上的点去掉,戴到“ü”头上,“ü”上的点不能去掉。在讲课时,我认为我讲得够形象了,可还是有学生举起了手。“我记不准‘i’‘ü’戴帽子时谁去掉点,”小嘉怯生生地说。我本想说刚刚讲过,你上课认真听,动脑子记就会了。但灵机一动,这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形成的绝佳机会。于是说:“是呀,小嘉说得真好。有时我们只是知道,但确实不能真正地记到心里。要把它真正…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并辅以生动形象的表演,配台课文中感情真挚的语言,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妙趣横生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如学习复韵母”ai”时,我让两个学生分别拿着“a”和“i”的字母卡片,面对面走来,我在一旁读着“a—i”,“a—i”越读两音越近,两个同学也越走越近,等到他们两人挨  相似文献   

5.
学生朗读《桃花源记》,对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中“为”字读“wéi”还是读“wèi”起了争议。生甲:我认为应该读“wèi”,因为这里“为”翻译成“给、替”。“为”字后面省了“之”,代“村中人”。句  相似文献   

6.
赵龙 《师道》2006,(6):38-39
最近,我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虚伪,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在此,我选了几个在当时课堂上出现的细节,并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并请了一位学生来读,学生将“闸”读成了“j 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 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在教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3课《捉鱼》一文中“呆”的读音时,有些异议,现请教于下: “呆”是个多音字,读“dāi”时,解释为:迟钝、不灵敏。读“ái”时,解释为:不灵活、死板、不自然。教学时,学生提出:“呆”只有一种读音,即“dāi”。  相似文献   

8.
iü与小帽     
新教材的拼音部分每课一幅的图画提供学习字母的情境,字母旁边的图画又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字母音形的情境,四声声调也有示意图。这样,就把学习拼音与孩子们的生活、情感紧密结合,使学生爬坡不见坡,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塔。一次苏教版汉语拼音第二课《iu》的教学实践,使我对新教材倡导的教学理念有了清醒的认识。教学内容是“i”“u”四声的标注规则,备课时我动了脑筋,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新知识,我形象地把“四声”称为“小帽儿”,告诉学生小帽戴到“i”头上,要把“i”上的点去掉,戴到“u”头上,“u”上的点不能去掉。我自认为讲得够形象了,可还是有人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9.
小蜡烛“i”     
我非常喜欢我的画,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我的画。 我画的是蜡烛,也是字母“i”,因为“i”长得像蜡烛。火焰表示“i”的点,蜡烛表示“i”的身体。这根蜡烛就种在我的蜡烛花园里。  相似文献   

10.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草塘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学到作者下水泡子逮鱼这一段时.学生纷纷把“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中的“没”读成了(měi),而我在设计教案时是把它读成“没(mò)”的。我当时一愣.转念一想,学生这种读法也有道理呀.且听听他们的想法。于是,我飞快地板书:没(méi)还是没(mò)?学生也一愣.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读“没(mò)”,教室里霎时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1.
一次偶然问及学生当天《参考消息》某则新闻中的“老龄化”是何含义 ,全班居然没有一人明白。我大为惊讶 ,接着又问了当代汉语中的几个新词 :全球化、知识经济、数字化、创新、软着陆、一体化等 ,知之者寥寥无几。这件小事使我对当前语文教学增加了一条重要认识 :信息爆炸与知识激增时代的语文教学 ,除了让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 ,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当代汉语 ,不能让学生成为时代主要信息媒体———当代汉语的“睁眼瞎” ,成为时代思想的“局外人”。为此我专门设计了有关当代汉语的教学方案 ,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研究当代汉语…  相似文献   

12.
掏出     
词典掏出一条词语。“。一‘“,ll。i。。。。“。。溉。在我的诗歌里鲜活√”。一鬟0ioi。黑夜掏出一颗露珠”i ii爹’i iii 在我的’叶片上闪烁i j。}一’i。”l搿小鸟掏出一个音符i0。j甍。从我宁静的,厶灵兰事过。””“0 ;0 i ,J、妹妹掏出一个笑蜃j lll0 0、lli, 。i 丢进小日子便溅起小小的欢乐i√鹫ji0。, ’0 ~一ijj掏出@王宜振  相似文献   

13.
电脑急转弯     
与电脑相伴多年,原先觉得它很听话,挺老实,后来就发现它是个机灵鬼,有时候我打字打累了,或者寂寞孤独,它会像相声演员那样逗我玩儿。比如,我想要“协会”两字,打x—i—e—h—u—i,就把6个字母敲到键盘上去,结果跳出来的是“斜晖”!我转念一想,也讲得通,许多协会学会的会长都是老领导老干部挂的职,夕阳西下嘛,此“晖”自然有点“斜”。我打中央电视台的简缩“央视”两字,跳出来的竟然是“样式”!再一想,也对嘛,人家是中央电视台,是榜样,是样板,怎么不是地方电视台的“样式”呢?我打“股权”两字,它给我别别扭扭跳出“顾全”。琢磨琢磨也有道…  相似文献   

14.
动物小幽默     
, 。_■只蜗、牛正在路上?行进,结,果后面过来的一只乌龟从它i身上碾了过去'后来蜗牛薇送进医院急’救'当过去i,后、来蜗牛被送进医院急救'当j蜗牛:神智清醒后0火家问它当时,的j情况,蜗牛回答:^l我{艺不清了,当i时”它的速度真是太快了·…·,” 0 ji猜拳'猜了。整?天还i是分不出胜负!m’i i爱 j 。 …_。0i‘?为什么。?I,,0一≯一冀 i … 蠹量 i ?jj:薯j?真丧j气,≯它们誊j,臻强+。’ 薯镶掣翟。老是砖剪刀≯j,l?,!“_c“藏秘t=∥一,”{叠 nj“ijiii。0、(,J、虫)j 一 。? £i动物小幽默@小虫…  相似文献   

15.
我的苦恼     
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学好普通话,用普好话进行教学,是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推广普通话,又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用普通话教学,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上语文课时,要求学生“四用”(即用普通话阅读朗诵,用普通话向老师请教或回答提问,用普通话思考和用普通话作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普通话中的“北[běi]“白”[béi]、“百”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这已成为当代教师应遵循的教学宗旨。在社会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质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科学地认识并正确处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关系。因此在进行“小学社会学科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我开始尝试“主导引学、主体探究”的“双主”教学。它以  相似文献   

17.
百花园     
“名片”——学生的好帮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文学常识,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把一些作者的姓名、朝代(国籍)、作品张冠李戴,有时还会把“诗人”当成“作家”,把当代的作家当成现代的作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为“作家们”制作“名片”,把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主要作家及作品制作成“名片”,分类保存,每到复习时就让学生取出来查阅,十分方便,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下面的“名片”展示给大家,希望它也能成为你教学中的好帮手。正面背面现代作家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  相似文献   

18.
“兮兮”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新出现的一个形容词叠音后缀。在大陆 ,它勃兴于上世纪 80年代 ,它源于西南官话、吴方言中的“[ i55 i55]” ,书面上写作“兮兮”的写法是由台湾作家琼瑶的小说传至大陆的 ,而以“兮兮”作为“[ i55 i55]”的书面形式极可能就是琼瑶本人在 1 963年首创的。  相似文献   

19.
去食堂吃饭的路上,接到范老师的电话,说《当代学生》创刊十周年了,问我这个“老人”有没有兴趣写点东西。“好啊”两个字在脑海中没有停顿—秒钟便脱口而出。握着手机和范老师聊了一会儿,一路笑去。朋友问我:“怎么这么开心?”我说:“就是这么开心!”十年,真是—个好日子。我是在“五年”的时候认识《当代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我经常写错别字。妈妈为了改掉我的这个坏毛病,给我请来了一位小“老师”。我的小“老师”个子很矮,长得很胖,经常穿着红上衣,打着白领带,穿着黄裤子。虽然貌不出众,但是他的知识可丰富了。一天,在写作业的时候,“埋”字我不知道该怎么组词,也不知道“埋”字是什么意思,我便去找妈妈。妈妈让我去请教小“老师”。我沿着“M”路线走到“老师”家,“老师”笑着迎了出来。我问老师:“‘埋’字是什么意思?该怎样组词?”“老师”说:“你走到‘i’门,到第328窗口就找到它了。”我这才发现老师家的人可真多呀!我打开“i”门,到第328窗口按一下电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