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对时下在校园内悄悄泛滥的另类宠“尖子生”现象感到深深的担忧。  相似文献   

2.
3.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研究后进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相当多,而往往忽视了对“尖子生”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4.
学习成绩优秀、考试排名靠前的学生通常被称为尖子生。他们一般有着共同的特点:勤奋、刻苦、作风踏实、自制力强,学习悟性很高,遵守纪律,很少惹是生非,最让老师和家长省心。另一方面,一些尖子生身上也存在着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以自我为中心、骄横虚伪、冷漠自私、心理脆弱、飞扬跋扈、同学关系紧张等。如何让尖子生发挥更大潜力,发展成为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本刊邀请长期在中小学一线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尖子生”由于成绩好。有时犯点错误。教师总会原谅。时间长了,“尖子生”容易产生狂妄自大的情绪,导致整个班集体乌烟瘴气,难以收拾。怎么做好“尖子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呢?  相似文献   

6.
7.
现代班级教育中,每个班都有几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一般都被称为“尖子生”。尖子生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学生心目中的好榜样,他们除了学习好之外,在班中常常担任一定的职务,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是班级中的宠儿。  相似文献   

8.
9.
10.
在优秀学业的美丽光环下,尖子生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往往被掩盖了。即使是一些比较外显的问题,也往往成了一种“可爱的花絮”而被十分宽容地一笑置之。然而,他们背负着怎样的心理负担?他们的性格中又有怎样的“定时炸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高明 《小读者》2010,(12):23-24
亲爱的小读者朋友.你想成为“尖子生”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那么,请你对照一下这“十大制胜宝典”,看看自己做了哪几条,哪些还没做。我想,你那些没有做的照此去做,你也会成为“尖子生”的。不妨一试哦!——编者  相似文献   

12.
现在毕业班课程安排的都比较紧,目的是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好多留出一些时间复习。每天各科老师都给学生留下许多作业,有写的、有背的、有阅读的。晚上12点睡觉几乎成了毕业班学生正常的作息时间,学生感觉很累。“尖子生”更累,因为老师除了课堂上布置的大众化作业以外,老师还专门为“尖子生”开小灶——另外再多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更有甚者,在课堂纪律上对“尖子生”的要求也比普通学生严,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里用了“尖子生”而没有用“优秀生”的说法。“尖子生”和“优秀生”其实是不能划等号的,只有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称为优秀生,某一门学科或某几门学科成绩拔尖的学生只能称作尖子生。尖子生都是学校和老师的宠儿,他们头脑聪明,成绩优异,常常能为学校为班级争得学科竞赛的荣誉,但他们还有许多不为人知或者虽为人知却往往被有意无意忽视了的另一面: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嚣张、跋扈、霸道,个人意识或者说个人主义极为严重,只能接受表扬和荣誉,经受不住半点批评和挫折……这些评语对他们来说也许太尖锐了,但绝没有过分。很多老师说,不提起这些,好像他们都很优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确实还有很多缺陷。这些缺陷如果放在普通学生身上,老师们是不能容忍的,为什么在尖子生身上我们就视而不见,甚至放纵容忍了呢?尖子生现象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尖子生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在几所学校作了一些调查和采访,并组织了三篇稿子,分析尖子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个性缺陷,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刻的根源所在,期望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06,(5):10-11
据报道,江苏省镇江中学给尖子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开辟了“特区”,专门拿出10多间套房,免费供“尖子生”学习生活,套房内淋浴器、空调、洗衣机、微波炉、手提电脑等一应俱全。而校内的年轻教师,只能2~3人挤在10多平方米的宿舍里。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学校中,最受老师青睐的常常是些成绩拔尖或是技能、能力出众的学生,尤其是各学科都比较优秀而且能够均衡稳定发展的同学,这些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尖子生”。  相似文献   

18.
回顾高三的工作,我认为:深入研究,优化管理策略是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法宝。学年初,年级核心组首先明确了年级工作的指导思想,即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狠抓教学质量,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观,提出“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工作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孙林涛 《中国德育》2004,(1):24-24,56
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依据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成人成才”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育人理念。“成人成才”教育既包括人的共性的发展,也包括人的个性的发展。它要通过确立“成人成才”教育目标,构建“成人成才”教育的课程教材体系,完善“成人成才”教育方法,建立  相似文献   

20.
丁国平 《家教指南》2005,(12):25-26
由于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到了初二阶段,他们的性格脾气,心理状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北京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许燕根据这种变化提出了“初二现象”的概念,并比喻初二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