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葛川 《地理教育》2015,(Z2):122-123
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课标解读:本课时内容课程标准有两条:"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主题为人口与人种,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内容较多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教学,考虑到内容衔接在课时安排中笔者并没有按照课本顺序设计,而是将人口增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1.教材和"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人口迁移"是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 教材处理:本节是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可对教材进行整体处理.本节课如果单一介绍人口增长知识点内容偏少,如果再增加人口增长模式的部分内容又缺少完整性,所以可将后面与人口增长有关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等知识调整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可以就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进行判读训练,这样两节课知识都很完整.  相似文献   

4.
[课标解读]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人口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作为开篇。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具体含义如下:一是学生需  相似文献   

5.
赵一旻 《地理教育》2012,(Z1):41-42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在前两章内容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和各种产业活动的进行。所以人口迁移在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容量、地域文化和产业活动等内容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调查和运用人口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构建 关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中曾经学习过,但仅限于了解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多少、人口增长快慢等事实性知识,对人口增长原理几乎没有涉及。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将义务教育阶段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山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人的由来》中第四节计划生育一课有关计划生育的意义,有些教师不作为重点内容讲解,往往只是一带而过。我认为这一节的知识恰恰是重点。当今人口的增长对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的GDP总量并不低,高居全世界前十名。  相似文献   

9.
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最后一块内容。学习本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初步知识,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教材选用鸡卵作为代表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来获取相关知识,贴近生活,增添情趣。同时,安排“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有关函数知识(数学课学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解读图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甘露 《地理教育》2014,(3):11-13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与课标要求相关的是"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本节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后,从"产业活动"层面展开论述,探讨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综述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为具体学习本章的重点知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产业活动做好铺垫,也为后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的学习埋下伏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在全章的地位如图1。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旨在从文化这一视野看人口,重在探讨地域文化(环境)对人口的影响。各个地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又为地域文化的融合和冲突提供了可能,而本节侧重探究地域文化对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迁移、人口观念等的影响。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人口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本节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1.教学目标确定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表述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在活动建议中,列入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见本节内容在知识和能力目标上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知识方面要达到理解水平,能力方面要能够设计和实施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本节内容的第二课时重点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其知识背景是线粒体、酶、ATP等,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达成迁移应用、设计和实施探究的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的行政区划》选自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二节。本节内容是初中生学习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教学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制作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及教学。教学的关键是突破重难点,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喜欢学习地理。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首先,结合中国地图,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现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基本教学理念平面向量数量积作为课程标准中的8个C级要求内容之一,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难点.向量法作为平面向量数量积问题中重要策略之一,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顺利地完成该知识的自然生成,自然地过渡到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一直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基于此,本节课"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体验操作、感悟过程、自然建构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本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要求的前提。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课标要求]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取对各种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学会分析不同的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培养科学的人口观以及辨证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1.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人口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作为开篇。本节主要有3个主题: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2."人口增长模式"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习人口  相似文献   

17.
《燃烧和灭火》一节内容,上承物质构成知识,下接金属与矿物,对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对后面的知识起铺垫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本节的重难点在于对燃烧条件的知识和灭火原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的内容是《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选修2-1第三章。本文就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设定,重难点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了解环境问题而确定的 ,相关资料需要到报刊、杂志、互联网上去进行搜索。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的研究方式 ,学生独立或在家长帮助下能够利用互联网、报刊等查阅关于沙尘暴的有关内容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教学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标准知识能力目标 :学生能了解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 ,认识沙尘暴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汇报。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之七“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要求,只要能举例说明其中一种即可。(《地理必修2》(中国地图出版社)将此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的第三节。在前面两节学习影响城市的自然、人文因素的基础上,本节主要从地域文化这一人文因素角度阐述其对城市的影响。)为此,本节主要由两大部分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