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信念是数学领域中主观性知识的一部分,是一个人的数学观,是个体处理数学和数学任务时持有的观点.学生的数学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问题解决上的表现.对学生数学信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年级差异研究,性别差异研究,数学信念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数学信念与数学学习之间的关系研究,干预研究和特殊群体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数学信念系统包括数学信念、数学学习信念、数学教学信念、数学自我信念、学习环境信念,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各信念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高低分组数学信念系统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性差异.数学自我信念、数学学习信念、数学信念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效应均极其显著,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  相似文献   

3.
魏雪 《考试周刊》2013,(35):86-88
作者在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下,自编问卷,在小学四、五、六年级研究了成就动机与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学生在成就期望、价值和能力信念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成就期望、能力信念与小学生数学学业成就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小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与价值中的重要性、实用性、内在兴趣三个成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代价这一成分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领域中有关信念的研究已成为研究学生的一条重要主线.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者们对学生数学信念系统结构与组成成分的划分虽各不相同,我们认为学生数学信念系统包括: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自我、学习环境等信念.今后,此领域研究需要进一步证实和研究学生数学信念系统的内涵及其内部结构、组成要素以及形成过程;需要拓展研究内容和领域:需要整合学生数学信念系统与数学教学与学习,研究如何基于学生数学信念系统下促进教师的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信念系统研究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努力获得全面完善的结果,推动学生数学信念系统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是理解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关键成分之一.学生认识信念的研究属于个体认识论研究范畴.研究发现,学生的数学认识信念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即学生所持有的信念对促进学习是无效的.目前,对影响学生认识信念形成的因素研究主要发生在数学教育领域,而关于学生认识信念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界.关于数学认识信念对学习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数学认识信念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动机、行为参与、认知过程和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既深受学生的学习环境的影响,又深刻影响了自身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与他们所持有的数学认识信念有密切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民族预科生数学认识信念呈现一定的文化特点,各维度的有效性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在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户籍、学科和层次差异.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并把握好预科生数学认识信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教学理念、言行、方式、目标、素材、评价等方面入手来改善民族预科生的数学认识信念.  相似文献   

7.
数学认识信念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及知识认知过程的看法或观点。通过对广西民族地区A高校404名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数学认识信念调查发现:民族地区高校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信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壮族和汉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信念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数学认识信念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学元认知问卷和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测试卷,以203名高中生为被试对象,测量研究了数学元认知、学业成就与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数学元认知知识水平较高,元认知体验水平略低,元认知监控能力较差,数学问题意识淡薄,提问能力较差;数学元认知、学业成就与数学问题提出三者显著相关,元认知、学业成就与提问水平和总体提问能力呈正相关,学业成就与提问意识呈负相关;高、中、低元认知组之间以及高、中、低学业成就组之间,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都呈显著差异,其中高元认知组与高学业成就组的提问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情境认知理论的影响下,信念被认为是个体与社会文化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表明:信念是影响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国际数学教育学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学习者的信念对认知过程及其行为的调节作用,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数学信念也成为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数学信念的内涵、学生数学信念的模型及其成分、学生数学信念系统的性质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国际上学生数学信念研究所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学业情绪和数学成就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和认知因素,诸多研究探讨了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但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运用元分析技术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筛选后的28项研究(69个独立样本,61 538个参与者).结果显示,激活积极(AP)情绪与数学成就呈显著正相关,激活消极(AN)、失活消极(DN)情绪与数学成就呈显著负相关,且二者关系受文化背景、教学活动以及学段的调节.因此,教学中要注重不同学习环境下学业情绪与数学成就的联系,合理调节学业情绪,提高数学成就水平,正向引导成就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业情绪的测量及评价已受到全球关注,中国中学生数学学业情绪的情况及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尚有待探究.以1 423名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业情绪的特点及其与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发现:(1)在数学学习中男生比女生、初一学生比初二及初三学生、公办学校学生比民办学校学生、重点学校学生比普通学校学生有更好的数学学业情绪;(2)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与积极学业情绪成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成显著负相关;(3)积极的数学学业情绪对学生的数学情意领域学习成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数学学业情绪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具有较大的阻碍影响.建议:在数学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初二现象”、“女生焦虑”、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持,以及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成功与规避失败.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某小学40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小学生数学教师支持、数学学业成就与数学焦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数学教师支持与数学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与数学焦虑呈显著负相关;(2)数学焦虑可以部分中介数学教师支持与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民族地区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双语教学、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跨文化数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我国近20年来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取得的成就。目前,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已达到较高水准,数学课堂的跨文化教育实验研究——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颇具中国特色并在实践层面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还需研究构建符合少数民族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课程体系,编写民族文字数学教材,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数学教学研究与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1.数学信念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数学信念是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人对于数学准则的某些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学生数学信念成分由情感与认知相互交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二部分:(1)学生对自我与数学学习、问题解决关系的看法;(2)学生对数学本质、数学学习、问题解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学段中设置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各章的“数学活动”与“课题学习”,是以培养与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运用路径分析方法探讨中学数学教师信念与学生数学信念系统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与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数学信念系统包括:数学信念、数学学习信念、数学教学信念、自我信念、学习环境信念。学生数学信念的三个因子是数学本质、数学价值、数学认识论。学生数学学习信念的四个因子是数学学习方法、学生的发展观、学生的能力观、数学学习思维。学生数学教学信念的四个因子是教学评价、教学方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目的。学生数学自我信念的四个因子是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学习目的、自信。学生数学学习环境信念的四个因子是心理环境、课堂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本文对上述系统进行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选取小学2~6年级学生共285人为被试,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MASC)和小学数学元认知问卷(QPMAM)进行调查,将被试最近两次大型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作为儿童数学学业成就的效标.探查儿童的数学焦虑,数学元认知和数学学业成就3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业成就存在负向相关.(2)中等、高数学焦虑组儿童数学学业成就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中等、高数学焦虑组儿童数学元认知水平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3)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业成就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段与学段之间的不连贯性,这种不连贯性会使学生在跨越这个鸿沟时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过程逐渐从饱含激情转变为内心的无趣,这种心理的变化体现在学生从初中数学学习中转向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这一过程中,所以说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完美衔接,是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对于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论述,从产生原因到解决办法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话题.在“双减”背景下,对数学课时设置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意义.基于国家某项大型测试项目的八年级学生样本,探讨了中国初中生数学课时与其数学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的数学课时超标较为严重;在保证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每周4~5节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数学课时无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盲目增加数学课时的巨大投入可能并未获得其期望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教育治理工作,明确依标准恰当设置数学课时、减轻学生结构性课业负担的重要意义,同时积极制订行业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监督把控数学课时设置,关注数学教学质量的切实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