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马建忠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从沿袭西方语法理论套用汉语实际.到借鉴西方语法建立汉语语法理论体系的尝试和努力,一直到今天的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创建切实适合汉语实际的语法理论,中国的语法研究沿着一条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艰难地行进着.目前,中国语法学界正进行着一场语法理论革新.在这振奋人心的革新大潮的冲击声中,我国知名语言学家高更生教授的又一部专著《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研究》以新的资料、新的视角、新的理论对汉语语法作了开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黎锦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言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他在汉字改革,古今汉语语法研究和辞书编纂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人所共知的。但他还是近代汉语研究热心的首倡者之一,这一点好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早在本世纪的二十年代末,黎锦熙先生就撰写了两篇有关近代汉语研究的文章,先后刊登在三家报刊上。一篇是《中国近代汉语研究提议》,连载于1928年10月的《新晨报副刊》,又揭载于《国语  相似文献   

3.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连载《语法修辞讲话》达半年之久,全国掀起语法修辞学习热潮,大大推动了祖国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进程,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大事,值得大书特书;作者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和现代汉语规范化上的卓越贡献,值得缅怀和纪念。在当前亟需加强现代汉语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0.1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的专著。它问世于清光绪24年,即公元1898年。《文通》的出版是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在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的汉语语法研究从此摆脱了训诂学或者说语文学的附庸地位,真正独立地成为一门学科——语法学,并且为往后的汉语语法研究,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研究第一部专书,《论句读卷》的完成标志着汉语语法独立研究的开始。《马氏文通》揭示出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揭示出句法成分的基本关系:主动与被动、条件与结果、时间与空间等关系。当今语法学所说的句类体系在其中已见雏形,语法研究的“二分法”也来自于该书。马氏开创体系之不可殁,研究方法启人深思。语法研究必须牢牢依据汉语的特质来进行,这是马氏能够科学吸收西方理论、成功建立语法体系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一些重要的语法论著都受到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深刻影响。本文论述从40年代的《中国文法要略》、《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语法论》到90年代的《核心推导语法》、《现代汉语复句新解》的近20部语法论著以及一些重要论文所受到的影响及结合汉语实际研究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国语法研究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全面检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而且深刻分析了汉语语法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见解,从而为处于迷惘中的汉语语法研究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朱林清先生称其为“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一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语法理论著作”①。它出版至今虽然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观全书,我们认为它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既不拘泥于传统又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分析观作者在探讨语法研究的理…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法教学的回顾与思考王本华1898年马建忠引进西方语法写成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此后汉语语法研究逐渐被中国学者认识,语法教学也渐渐走入课堂。但是,一直到现在,汉语语法研究仍然或多或少地模仿着西方的语法,而没有找到真正符合汉语特点的汉语语...  相似文献   

9.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答问》标志着国内学者运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研究汉语语法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语法答问》阐述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都是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基本主张。在讨论汉语语法问题的过程中.《语法答问》对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语法答问》依托结构主义语法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根源于结构主义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10.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于1728年所著《汉语札记》是目前已知最早对汉语文言虚词"而"进行语法描写的著作。该书比较全面地对"而"的词性、语法意义、两端意义关系以及常用组合进行了描写。研究表明,《札记》很有可能参考过元代卢以纬《语助》和清代袁仁林《虚字说》,是西方语言学素养与汉语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中的"坐动"和"散动"概念是马建忠借鉴西方语法理论所首创的一个汉语语法学概念,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马氏文通》卷五、卷十的相关文本,可以分析出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与《文通》其他概念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其在后世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影响与流变。  相似文献   

12.
《马氏文通》对兼语句的分析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的诞生 ,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创立 ,但由于它模仿拉丁语法、运用其词本位理论分析汉语 ,因此所作的分析有些并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情况 ,甚至出现了前后矛盾之处。兼语句在其中的分析就是如此。但是 ,正是这些问题 ,显示了它在语法研究中的价值 ,说明 ,汉语语法研究不能机械模仿西方语法 ,而要从汉语实际情况出发 ;短语和语序在汉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助语辞》原名《语助》,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语虚词用法的专著。作者卢以纬,字允武,元代永嘉人,生卒年月不详。在目前能见到的版本中,最早的序文作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可见该书早在元代中叶已经问世:《助语辞》虽然成书于六百六十余年之前,但是它对汉语虚词和有关汉语语法的研究,却是相当成熟的。它不仅开创了我国汉语语法研究的风气之先,而且在许多地方至今仍闪烁着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一部开创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新著》出版到现在,其间对它的研究和评论一直没有间断过。自《新著》出版80年来,国内外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语言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新著》中对某些现代理论已经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15.
现代意义上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是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开始的,至今已愈百年。回顾过去,汉语语法研究经历了由传统语法学向结构主义语法学、由结构主义语法学向多元互补语法理论体系的历史嬗变。展望未来,汉语语法研究将会在语法理论、研究方法、应用研究、人才模式上出现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规定了中国占代语言学不以语法为对象,而以文字为对象。其所以不以语法为对象,因为汉语的语法是比较简单的。”①所以,“语文学在中国语文研究中占统治地位共历两千年。”②直到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出版,中国才算有了系统的语法学。在这方面,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具开创性的,其功不可没。然而,由于他拿西洋语言来跟汉语作比较,所以照搬西洋语法的地方不少,虽然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苛求于他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自他以后在汉语言文字研究方面,削足适履,照搬印欧语系的倾向历久不衰,甚至愈演愈烈,把本来很简单的汉语语法弄得日益复杂化,西洋化,文字方面更提出  相似文献   

17.
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语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水平一直严重落后于同龄健全学生,这种落后也体现在书面语语法上.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语法知识的习得及其习得顺序,还有相关的认知心理研究均未成体系.近年来的一些聋人学生书面语语法的偏误分析,手语和汉语、古代汉语等的语法比较研究,对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教学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93年至1995年,在《语文建设》上展开了一场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讨论,1995年至1996年,《中国语文》组织了关于古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讨论。这两场讨论所涉及的范围虽然不同,但要求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下简称“两课”)的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却是一致的。师专中文专业的“两课”,有没有改革的必要呢?怎样改革呢?汉语教学离不开国家语文生活的现状以及社会对语言文字的需求。国民语文素质的现状如何,社会对语言文字工作(包括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出了怎样的需求,这是我们思考“两课”是否需要改革的出发点。从这个…  相似文献   

19.
从《马氏文通》出版以来,中国的语言学工作者一直参照西方的语法学理论构建汉语的语法体系.然而,汉语语法与印欧语比较,有着自己的特点,把它纳入哪一种单一的西语理论模式都显得不大合拍,于是,近百年来,在语法教学或语言实践中,语法理论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一代代语言学家们孜孜探索,不懈开掘,到80年代初,胡裕树、张斌两位先生吸收老一辈语言学家们的研究成果,结合汉语实际,借鉴西方符号学和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学说,从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我国语言学界最为热门、最受关注、被公认为起着引领作用的一个领域,讨论这一研究领域的问题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2006~2015年间,《汉语学报》的语法研究文章数量多、内容也比较丰富,是我国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试图从语言事实出发,以构式语法、语法化、词汇化、话语标记、语义语用、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视角,对《汉语学报》汉语语法研究文章进行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