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走进了生活,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委屈……这时,父母的安慰对孩子努力奋进、勇于拼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父母应学会安慰,给孩子一剂精神上的补药。有一天中午,女儿放学回到屋里就哭了起来,我询问原因,女儿说:“上学路上我捡到了10元钱,交给了我们班级的中队长杨颂。杨颂把钱交给了少先队辅导员老师。老师在升旗仪式后,用大广播表扬了杨颂两遍,却没有表扬我。”听了女儿的叙述,我也为女儿愤愤不平:“老师干吗不好好调查调查,谁送钱就表扬谁呢?”心里这么想,可我没有流露出来,我生怕加重女儿的痛苦。转念一想何不给女儿吃一剂精神补药,也好抚平女儿的痛楚。于是我问女儿:“没有表扬你,你没去找老师吗?”女儿很干脆:“没有。”“好,那爸爸可就为你鼓掌祝贺了。”女儿很不满意地说:“爸爸您不向着我,还取笑我。”“爸爸怎会取笑自己的女儿呢?爸爸是祝贺你当了一次无名英雄。捡到了钱,却没留下姓名,把荣誉送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2.
一日,三岁的女儿问晓倩:“妈妈,你是园长吗?”“嗯。”晓倩随声应了一句。“你真的是园长吗?”女儿还是怀疑地问。“对呀,真是园长,怎么啦?”“妈妈你真厉害,如果别人跟我打架我就说:‘我妈是园长,可厉害了。’他们就不敢打我了。”“孩子,可不能这么说,这么说不好。”晓倩温和地对女儿说。“那怎么说呢?”女儿不解地问。“如果真有小朋友和你打架,你应该告诉老师。”晓倩耐心地教导女儿。晓倩不禁想起十年前的同学聚会。同学们都在挨个介绍自己的热门专业,每介绍完一个,大家便评说一番。轮到晓倩了,她说自己报的是幼师专业。当时,大家听了…  相似文献   

3.
肖梅 《家庭教育》2001,(9):20-21
主持:有位父亲来电询问:“我女儿3岁刚上幼儿园,几次送女儿见到老师时,老师也不和我们说女儿在校情况。女儿回家常说大班的王老师夸她儿歌念得好,很乖。而自己的老师从来不提。我想,女儿正在适应一个新环境,此时老师的主动性很重要,我很想和老师谈谈,又感到这位老师性格内向,我们的意见是否会让她难堪,关系弄僵了,对女儿更不好。有人建议给老师送礼,我也觉得不妥。和老师沟通,我没有经验,特别想请教有经验的父母。”孩子一上学,父母就少不了和老师打交道。怎样和老师沟通,真正做到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呢?本期6位父母朋友,将和我们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4.
带女儿到离家较近的一所小学报名读书,报名的很多,只好排队等候。听说以前孩子读一年级必须进行文化测试,但现在小孩只需要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行了。轮到我前面的那个孩子报名了,孩子的母亲把户口本递给老师,老师翻看了一下,就问孩子:“你几岁了?”孩子回答:“6岁。”老师接着问:“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孩子想了想说:“妈妈是打牌的。”周围的父母们都大笑起来,但老师没笑,她见怪不怪地自语道:“类似的答案还不少呢!”替女儿报名后,回到家,想起“妈妈是打牌的”这句话,真让人觉得悲哀。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  相似文献   

5.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 下午,我去接女儿时,女儿的老师说:“你的孩子今天举手发言了!”听了老师这句话,我激动得几乎落下泪来。我一下子紧紧抱住女儿,连声对老师说:“谢谢!谢谢!”老师这样一句平常的话为什么会令我这样激动呢?这得从女儿上小班时说起。  相似文献   

7.
稻草人妈妈     
开过家长会,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一个现象。每次,老师让学习好的同学家长介绍经验时,他们的妈妈都推辞说,其实我从没管过孩子,全凭他自己。”她叹口气,看着我继续说:“我感觉你没管过我呀,我的成绩怎么不优秀呢?”  相似文献   

8.
给“赏识教育”泼点冷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聋哑女儿周婷婷迈入高等学府,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无数家长奉为“教子宝典”。“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口头禅。那么,从一位父亲培养聋哑女儿的成功家教经验中孕育产生的“赏识教育”,是否就适用于天下所有的孩子呢?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新理念呢?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让女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暑假里我经常带孩子上幼儿园玩,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熟悉幼儿园里的老师。在我的熏陶之下,孩子对幼儿园非常向往,经常问:“妈妈,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学?”每当此时,我总为我的做法感到得意洋洋。有一天,突然朋友问我:“你女儿不想上幼儿园了?”“谁说的?”“我刚才问她的。她说:‘宝宝不想上幼儿园。’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不听话、不吃饭的小朋友幼儿园老师是不喜欢的。我就不去!’”我听后惊呆了。这不是我平时对女儿说的吗?没想到女儿小小年纪还记得挺牢的。朋友继续问女儿:“你是听话…  相似文献   

10.
选教师     
我在私立华诚学校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却让我耳目一新。“程校长”,他说:“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我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老教师不能太死板。”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却挺有独特想法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他顺嘴就来:“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如果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想,“这个家长真不是东西,对于孩子的教育怎么能如此当儿戏。”因此,也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过于在意。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11.
别样的爱     
清晨,小君的妈妈一看到我就对女儿说:“说呀,对老师说呀!把昨天在家里的话对老师说。”而小君拉着妈妈的手左摇右晃:“你说,你说呀。”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母女俩搞什么名堂。在妈妈的一再坚持下,小君笑眯眯地看着我,怯怯地对我说:“卢老师,我做你女儿好不好?”“好啊,好啊,我正好缺个女儿呢!”我高兴地应道。得到满意的答案,小君甜甜地朝我喊了声“妈妈”,高兴地去玩了。说实话,别的孩子这样我还会相信,小君想做我女  相似文献   

12.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13):32-33
正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居然跟我说,她的同学很羡慕,希望可以当我们家的小孩,又自由又开心。我反问女儿:"你呢?如果有来生,你还要不要再当妈妈的孩子?"女儿调皮地扑向我,哈哈大笑说:"下辈子当然还要当妈妈的女儿啊!因为妈妈总是听我说而不是要我听妈妈的话。"你给出的爱,孩子了解吗?我想,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什么有些父母给出的爱却让孩子拒于千里之外呢?有些父母是不是急于给出自己想给的,而忘记聆听孩子真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推荐金句:“记得从前的我升级时也很紧张……”孩子往往对爸爸妈妈的童年很感兴趣。不相信吗?跟孩子翻翻你的旧相薄就知道了——“妈妈小时候很可爱啊!”、“爸爸,为什么你的鞋子那么高?”所以,当孩子因为升级而感到紧张,父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指导,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呢!孩子害怕什么?试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是啊,会怕新老师太凶、会怕与新同学相处得不好、会怕新课程太深,应付不了等。而且更会希望回到从前,和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班!父母那时候怎样消除紧张的感觉呢?或者,他们当时最需要什么?父母把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  相似文献   

14.
下课了,格格小朋友走到我身边,悄悄地对我说:“老师,现在我有点不喜欢你了。”我疑惑地问:“你为什么不喜欢我了呢?”孩子很为难地说:“老师,我不敢说。”“为什么?”“怕你伤心!”听着孩子这番坦诚而稚嫩的话,使我不忍心再追问下去。  相似文献   

15.
伸手就是爱     
这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女儿:“你喜欢你们班的老师吗?”“喜欢。”女儿的回答很干脆。我接着又问:“你为什么喜欢你的老师?”“因为老师也喜欢我。”我故意逗她:“吹牛吧?”她可急了,一本正经地争辩:“没吹牛,老师今天还和我坐在一起呢!”“坐在一起干什么?”我又追问。女儿急切地说:“老师夸我小辫子漂亮,还伸手摸了我的头呢,就摸  相似文献   

16.
同剑侠 《师道》2006,(6):8-8
一天晚上,女儿支支吾吾地对我说:“今天在幼儿园玩玩具的时候,我旁边的一个小朋友去上厕所,回来后,他的玩具不见了,硬说是我拿了他的玩具。”“那你到底有没有拿他的玩具?”“我没有。”“向他解释了吗?”“说了,他不相信。”“那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说服他。”“我不敢跟老师说。”“为什么?”“我怕老师也不相信我。”丹麦作家安徒生在他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安排一个小孩子站出来讲真话,而我们的孩子,竟然因为对周围人的不信任而不敢讲真话!到底是谁,降低了我们的信任指数?孩子看到一个新奇的玩具,眼睛中透出无限的渴望。父母急着走…  相似文献   

17.
女儿进入高中后,我算是领教了什么叫“高考战车”。我和女儿从容谈话的时间急剧减少。在女儿上高二时,没有和我商量,她就告诉我“要分文理科班了,我报了文科”。在理性上,我是坚决反对中学分什么“文”、“理”班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对自己“适于”学什么作出正确判断呢?我小心翼翼地问女儿:“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女儿说:“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  相似文献   

18.
“爸爸,你说家长打自己的孩子违法不违法?”一天,我下班刚进家就被读小学的孩子拦住了。“你说呢?”我反问孩子。“当然违法!”孩子似乎理直气壮。“违反什么法呢?”我又问。孩子笑了:“我也说不明白。”父母打自己的孩子也是违法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教育法》第四十九条也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  相似文献   

19.
不能护短     
上午,趁家长来接孩子的机会,我告诉冬冬妈妈,说冬冬最近几天表现不太好,经常抢夺别人的东西,还动手打人。“希望你能配合老师共同对冬冬进行说服教育……”我的话还没说完,冬冬妈就不满了,说:“冬冬在家表现可好了,从没有抢过别人的东西,怎么在幼儿园就不一样了呢?你怎么不说其他孩子抢冬冬的玩具呢?”听了她的一席话,我感慨万分:像冬冬妈这样的家长我见到的已不止一个了。 现在,有些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  相似文献   

20.
一次下班回来,我看到女儿在做数学作业,做着做着,她突然对我说:“妈妈,如果你不是老师该多好?”我听了一惊,忙问为什么。孩子神秘地告诉我:“因为,我们班级的同学在课后要议论老师的。”“是吗?那么,你说说看,议论老师什么呢?”今天,我们老师教了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