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双性化人格的研究在西方已有很多年的研究历史了,而近年来我国随着媒体与大众对"亦男亦女"的李宇春类型人物的关注,也引起我国对双性化人格的研究热潮。本文针对双性化人格的概念、心理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相关研究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寻找出该研究新的领域与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2.
论双性化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又称两性化人格、心理双性化,是男女双性化或双性同体在心理学层面上的表现。它兼具男女两性人格优点,是一种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推动双性化人格教育具有世界意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双性化人格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的概念,是大学生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拥有双性化人格者对他人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充分的理由发动和维持人际交往,并且有较强的能力保障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对双性化人格进行培养,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4.
双性化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琴  付亚亚  郑晓边 《文教资料》2006,(33):182-183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无论男女,双性化是一种较佳的心理健康模式,代表了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双性化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幼儿双性化人格的研究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性别理论认为,一个人要么是男性化的,要么是女性化的,不可能二者兼有。更多的男性化即意味着较少的女性化,反之,更多的女性化也就意味着较少的男性化,二者是不可结合的。 在近20年的妇女心理学发展中,这种传统的两性人格理论受到了质疑。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贝姆(Bem)提出了心理两性化的新看法。她认为,男子气和女子气属于两个分离的独立维度,人可以具有两性化的物质,糅合男女两性人格特质优点,而不必只接受某一性别的特质而拒绝另一性别的特质。通过测试她发  相似文献   

6.
李玲玲 《文教资料》2009,(7):153-155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即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它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理想的人格模式与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幼儿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因此也是双性化人格培养的关键期.本文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模式,它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通过对174名大学生进行BSRI(性别角色量表)、S-I(安全-不安全感问卷)、自信心测验问卷的测试,结果显示: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个性在自信心和安全感方面明显优于女性化气质和非男女气质类型的个体,代表着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交往焦虑量表(IAS),整群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1)被调查大学生中双性化人格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2)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普遍较高。(3)双性化人格特质与良好情绪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现为双性化人格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9.
双性化是一种全新的性别角色模式,它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和优点,能更好地调节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是未来性别角色教育的必然趋势。初中阶段是身体和心理急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性别角色决策的关键期。本文随机抽样四川省两所初中学校,调查初中生性别角色现状及其特点,并提出在双性化人格视角下初中生性别角色教育的对策,以期促进初中生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李璇 《考试周刊》2011,(35):233-234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双性化人格已经成为一种性别角色发展的新趋势。幼儿时期是进行双性化人格培养的关键期,本文借"伪娘"现象的热议之机来探讨有关幼儿的双性化人格的培养。在幼儿双性化教育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该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在幼儿性别教育中要根据男女两性心理发展的规律,用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理想的性别模式标准来实施性别教育,促进不同性别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涉及个体的主、客观因素,在遗传、文化、家庭环境、经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人格、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着测量工具不一致、因果关系模糊及测量中存在着的社会赞许性、认知偏差、反应定势等,难以形成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将来的相关研究中,在研究对象上应更多关注特殊群体;在研究技术上应充分整合认知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在研究方法上则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元分析和数据追踪技术.  相似文献   

12.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麦克白夫人将丈夫推往罪恶的深渊,怂恿丈夫犯下天人共愤的弑君谋杀案.她被视为莎翁笔下的一朵光彩夺目的罂粟花.作为女人,麦克白夫人有着“双性同体”的气质:既具有男人的狠毒,又不失女人的脆弱.通过剖析麦克白夫人从鼓动丈夫杀害国王到自己在疯狂中死去,来探讨麦克白夫人“双性同体”的性格以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24所高校560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前广东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大多数教师较多使用成熟的应付方式;不同性别、教龄、任教专业类型、职称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及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而非成熟的应对方式则有碍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对于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管理部门执政能力、切实关注新市民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研究拓宽了主观幸福感的关注群体,对促进我国主观幸福感本土化研究具有理论价值。文章从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出发,对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研究应考虑测量工具可靠化、研究模式深入化、研究方法纵向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8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②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无显著差异;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④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⑤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⑥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预测为22.4%,积极应对方式预测为12.8%,消极应对预测则为9.6%。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伍尔夫提出的"双性同体"观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重要的关键词,曾被许多英美女性主义研究者研究。在关键词"androgyny"的译介中,它经历了一个文化碰撞和文化对话的语义演变过程,词语的意义不是由西方理论规定的,而是在不同文化场合中游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已经进入心理学研究领域,本文主要是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评、影响因素三大方面进行论述,发现现有研究中存在测评工具缺乏本土化、各因素的影响力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深入的分析以及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缺乏进一步展开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体验是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习得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学习方式。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人才目的出发,跨文化体验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社团活动、跨文化赏析、角色扮演、交流活动、游学、留学等形式进行。在跨文化体验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自觉进行文化对比、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克服跨文化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9.
幸福感是研究人类良好存在的科学。本文试对罗洛.梅的“人所存在的三个世界”与现代主观幸福感研究作出分析,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幸福感的理论内涵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