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基层是我军各项工作落实的终端,战士是我军各项工作的基点和起点。作为我军政治工作重要载体和阵地的解放军报,就应该把基层作为自己的重要服务方向,把战士作为自己关注的主要目标。让我们欣喜的是,解放军报已告别一度出现的“离兵”现象,采取了“零距离”接近战士的策略,开设了一些充分关注基层、热情为战士服务的好专栏,其中包括《战士视点》这个深受好评的专栏。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4,(7):69-69
广州军区举办军事新闻摄影骨干培训班本刊讯张国锋报道:5月中旬,广州军区各大单位的19名军事新闻摄影干事聚集一堂,在李向群生前所在师接受为期10天的军事新闻摄影专业培训。这是广州军区近年来以组稿会形式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新闻摄影骨干培训班。培训期间,我军著名摄影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画报》资深记者乔天富、车夫老师应邀前来指导并进行了精彩的授课,广州军区《战士报》副社长赵中心进行了授课辅导。广州军区宣传部和战士报社联合组织的这次军事新闻摄影骨干培训,是以纪念建国55周年全国摄影大赛和全军第4届摄影艺术大赛…  相似文献   

3.
我从1976年开始在部队搞摄影报道。1985年12月14日随部队开赴云南老山前线。行前,《解放军画报》、《陕西日报》、《人民军队》等报刊聘我为特约记者。当时,我觉得背了十年、只有几斤重的“铁疙瘩”,一下子变得很沉很沉。战争、战地摄影对我来说太陌生了。而自己在战场上又是双重身份一战斗员与摄影员,不但要考虑如何完成好报道任务,还要想到伤、残甚至牺牲。因为我首先是战士,其次才是摄影员。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也许只此一回。所以,我常用战士的一幅对联来勉励自己:“害怕艰险莫走这条路,贪生怕死别八这个门”。  相似文献   

4.
段力 《军事记者》2013,(10):55-56
1951年3月,解放军画报社主办的摄影业务研究杂志《摄影网》第5期转载了一幅志愿军战士抹眼泪的照片,并对志愿军视觉形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张照片最初刊登于1951年1月31日出版的《东北画报》第81期,拍摄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摄影记者红陆。照片前景是一位朝鲜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地上,转头向身后的志愿军战士望去。志愿军战士正在用右手擦拭眼泪。孩子坐在母亲的怀里,眼神朝向镜头,脸上略带笑容。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第一个春天到来之际,《解放军画报》迎来了创刊 50周年纪念日。《解放军画报》是我军以摄影图片为主要宣传手段的综合性月刊,于 1951年 2月正式创刊的。作为中央军委的重要喉舌之一,《解放军画报》面向部队、贴近基层,满腔热情地宣传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治军决策,宣传人民军队的先进典型,宣传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它是我军对内宣传教育的阵地,对外介绍人民军队的形象化窗口。   50年光影写军史,《解放军画报》已出版 644期,发行 1.5亿册,发行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1999年,该画报被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6.
在1998年《新闻与成才》杂志上,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转述了一个对他从事新闻写作影响至深的故事:1948年秋天,我军发起济南战役,提出“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城破时国民党守军头目王耀武化装潜逃,很快被我军在田野里活捉。当时一位主持战地油印小报的同志,为这条重大消息初拟的主标题,曾有过:“人民战争威力无比”、“战犯难逃罗网”等的想法,但又觉得很平淡。这时有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于是便据此作了主标。它简洁、生动、朗朗上口,特别是一个“抓”字,妙极了,使人有一种“动感”,似乎把读者带…  相似文献   

7.
济南军区某海防团战士杨文俊,是官兵们公认的“战士剧作家”。8年来,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50余个大小剧本,30余篇新闻稿件。他创作的《最后的军礼》,成为某要塞区业余演出队常演的“压轴戏”!1991年小杨带着江南泥土的芬芳入伍来到渤海前哨。火热的军营生活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心要用手中笔,去讴歌连队的新人新事。连队一位战士强忍着婚姻受挫的痛苦,自荐当了饲养员,并干出了成绩。这使小杨很受感动,写出了话剧《猪肥猪馆瘦》。该剧在连队演出后,深受官兵们欢迎。后来,他把这件事写成通讯寄给了《解放军生活》编辑部,很…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  相似文献   

9.
《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在我军文艺史上享有辉煌声誉的话剧作品,最初竟被认为是“毒草”而差点被扼杀。是周恩来慧眼拯救了这部优秀话剧。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不起“香风”熏染而欲与农村妻子离婚的排长,又写了一个新战士和资本家女儿的爱情纠葛,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人物、情节,一经初排,即被认为是给我军抹黑,给好八连抹黑,不予上演。但如果真要把这些人物、冲突改掉或淡化,《霓》剧就决不可能成为后来那…  相似文献   

10.
灵魂又会怎样呢?手头就有这样一个材料:1993年,在长春某大酒店,6位俊男靓女与一位解放军战士同时就餐,由于解放军战士一脸“大兵相”,花钱也不大方,便惹来了一阵阵嘲笑甚至污辱。那6位美则美矣,然则他们嘲笑“最可爱的人”时,张张美丽  相似文献   

11.
在1998年《新闻与成才》杂志上,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转述了一个对他从事新闻写作影响至深的故事:1948年秋天,我军发起济南战役,提出“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城破时国民党守军头目王耀武化妆潜逃,很快被我军在田野里活捉。当时一位主持战地油印小报的同志,为这条重大消息初拟的主标题,曾有过:“人民战争威力无比”、“战犯难逃罗网”等的想法,但又觉得很平淡。这时有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于是便据此作了主标题。它简洁、生动、琅琅上日.特别是一个“抓”字,妙极了,使人有一种“动”感,似乎把读者带到了活…  相似文献   

12.
在1998年《新闻与成才》杂志上,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转述了一个对他从事新闻写作影响至深的故事:1948年秋天,我军发起济南战役,提出“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城破时国民党守军头目王耀武化装潜逃,很快被我军在田野里活捉。当时一位主持战地油印小报的同志,为这条重大消息初拟的主标题,曾有过:“人民战争威力无比”、“战犯难逃罗网”等的想法,但又觉得很平淡。这时有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于是便据此作了主标题。它简洁、生动、朗朗上口,特别是一个“抓”字,妙极了,使人有一种“动”感,似乎把读者带到了活…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个闪光的荣誉伴随着他:200多幅发表在《解放军画报》等各类报刊上的摄影作品;空军“92护士一日”摄影抓拍赛金牌;解放军摄影函授学校兼职教员—…·提到这些,他总是淡淡一笑:“我搞摄影并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而是因为我热爱这光与影的艺术”。1990年,他投身于绿色的军营,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月,他把津贴费全部买了胶卷和药粉,又从班长那里借了一台傻瓜相机,开始了他的苦苦追寻。白天,他去抓拍新闻,晚上,就躲进自己用帐篷搭起的“暗室”里冲卷。在拍了7卷“废片”之后,他的作品终于见报了。望着样报,面对着战友们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一) 王建民是新华社的军事摄影记者。去年夏天,他在对越自卫还击前线拍摄了两千多幅战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世纪是摄影面临冲击最直接的世纪。“乱花渐欲迷人眼”,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军事摄影传媒既面临挑战,又有机遇。如何发展繁荣军事摄影事业,在异彩纷呈的媒体世界,使军事摄影这朵奇葩越开越艳,瞄准画报市场,做大做强发行,至关重要。笔者欲以《解放军画报》为例,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当前《解放军画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20年来画报的订数,大幅度地下滑,呈几何状递减,这种局面令人担忧。屋漏偏逢连夜雨,从2000年开始,总部对我们又实行了“断奶”,决定把画报订阅经费全部下拨部队,停止对画报的补贴,就是说吃“皇粮…  相似文献   

16.
新闻窗     
解放军报“护神杯”新闻摄影大赛颁奖7月26日,解放军报编辑部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科技开发部共同举办的“护神杯”新闻摄影周赛大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这次大奖赛获奖作品,是在历时一年的“护神杯”月赛获奖作品的基础上评出的。战士孙久维的新闻照片竹亲路《救亲人》荣获金奖;株古民拍摄的《快!时间就是生命》和战士王宝田、曹玉江拍摄的《寒冬餐桌热腾腾》获银奖;兰州军区某部班长宋国生拍摄的《雨夜宿营:战士睡车上干部睡车下》和作品《出门饺子暖心窝》(齐金光摄)、《计水缸里空荡荡》(李晓宁摄)荣获铜奖。总后勤部政委周克…  相似文献   

17.
柳军 《军事记者》2011,(11):56-57
《解放军画报》创刊于1951年2月,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刊名,其前身是红军时期的《红星画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画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画报》,迄今已出版833期,海内外发行约2.2亿册。作为建国后我军最早创刊的媒体之一,《解放军画报》是全国唯一的大型军事画刊。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只有增强危机感、发挥主动性,努力提升《解放军画报》的竞争力.我们才能巩固和发展好这块中国军事新闻摄影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八一”前夕,驻吉林某部传来喜讯,战士詹恒亮的新闻摄影作品《载誉归来》和《闹春》参加《江城日报》举办的“华丹杯”新闻摄影大赛双双获奖。同时,该报“新闻桥”专栏还以1/2的版面剖析了《载誉归来》的新闻价值与美学价值。一名普通战士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当笔者问及詹恒亮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是书籍铺平我的成才路。几年来,他共在中央电视台发稿50多条,还在各类刊物、报纸发表图片近百幅,并多次获奖。詹恒亮当兵后被分配到政治处当公务员,并负责管理图书室。因喜欢读书,1993年,单位购置了一套录像设备,当要选拔一名录像…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不觉间,《解放军画报》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我军的各项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解放军画报》作为时代的目击者和记录者,在凝聚光与影的瞬间,为人民军队立照传神。记录了人民军队致力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辉煌历程,展示了军事新闻摄影人在漫漫新闻路上不懈求索的艰辛。本文通过回顾《解放军画报》的发展过程,从而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军事新闻媒体发展壮大,既要发扬在硝烟战火中用鲜血凝结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报讯报道:2月7日,驻鄂空降兵某团传出喜讯:该团政治处战士、函授学员胡伟以“SOS儿童村走出的第一位军官”为素材拍摄的《幸福时光》,荣获首届“法国‘银杏树’杯全国摄影比赛”三等奖。1998年12月,胡伟带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入伍来到驻鄂空降兵某团。火热的军营生活更加激发起胡伟钻研摄影的兴趣,训练之余,他不断按动快门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拍摄下来,投往报社,并在连队的帮助下购买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等书籍。他在刻苦自学的同时,还不断向军内外的摄影同行、老师请教摄影知识,摄影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