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犯是指以某种特定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特殊要件的犯罪.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犯罪目的之内心起因.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和追求.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回答的是犯罪人为什么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虽然目的也可以推动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动机是更为内在的、更直接的因素.日的犯的目的应是特定犯罪目而不是一般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雪春 《科教文汇》2007,(11Z):150-150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3.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4.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5.
对向犯是必要共犯理论探讨的重点,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和理论通说认为若是刑法只明文规定处罚对向者中的一方时,则对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处罚的对向者中的另一方不能适用总则共犯规定.但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主张提出的根据究竟为何,这一通说能否一般化为总则性的学理规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通说的观点,欠缺充分的法律说理,不值得采纳.对另一方不罚的理由,应该从法益保护的角度和刑法分则规定各罪的构成要件的具体解释中得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过失危险犯设立的原因、理论分析、可行性和立法设想四个方面分析,认为应该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过失危险犯,以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226-227
犯罪的目的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观恶性的体现,准确界定犯罪的目的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伪证罪是直接故意犯罪,其犯罪目的的存在是十分明显的,但通过对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仔细考查,发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不是特定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因此,关于伪证罪的法条规定有待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犯罪的目的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观恶性的体现,准确界定犯罪的目的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伪证罪是直接故意犯罪,其犯罪目的的存在是十分明显的,但通过对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仔细考查,发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不是特定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因此,关于伪证罪的法条规定有待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林琳  周迪 《科教文汇》2007,(6X):147-148
犯罪具有恶性,但并非在任何时空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绝对的恶性。本文从社会学和辩证推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聚众犯除了具备犯罪的恶性,即负价值;同时,以今日的目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犯罪具有恶性,但并非在任何时空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绝对的恶性.本文从社会学和辩证推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聚众犯除了具备犯罪的恶性,即负价值;同时,以今日的目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正价值.  相似文献   

11.
犯罪具有恶性,但并非在任何时空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绝对的恶性。本文从社会学和辩证推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聚众犯除了具备犯罪的恶性,即负价值;同时,以今日的目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之目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的实质,即如何更好的对人事档案的进行利用,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改革人事档案的内容、监督管理各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陈珊 《科教文汇》2007,(8S):122-123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14.
15.
张利锋 《科教文汇》2008,(1):119-119
中国刑法学者对牵连犯的处断,一般持“从一重处断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力主“数罪并罚论”,但是,无论持哪一种观点的学者,对牵连犯的处断依据均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分析牵连犯的牵连关系的基础上,对牵连犯的处断依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17.
犯罪的过失与犯罪的故意共同构成了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对于故意犯罪,各国立法一般明确了当然处罚的原则,而对于过失犯罪,各国刑事立法均采取较为宽容和较为温和的态度.本文针对过失犯所固有的特点,结合我国监管改造过失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过失犯进行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行为的目的性出发,确定了目标的概念,分析了目的与目标的特征及其相关性,提出了目标管理的适用条件并讨论了目标动态管理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确信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政治上或宗教上的信仰和信念.相信自己所实施的某种犯罪行为是正义的行为。确信犯往往是出于道德、宗教或者政治上的坚信,因此,犯罪的社会预防,尤其是文化、教育、道德上的预防,只有建立社会上一般民众健康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从基础上解决确信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罗毅 《内江科技》2010,31(8):64-65
特定犯罪对象对认定罪名和量刑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和甄别特定犯罪对象,有利于对犯罪嫌疑人行为正确定性和处置。本文通过案例揭示犯罪对象特定化对于准确定罪量刑的重要价值,乞盼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