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家塞缪尔.贝克特1969年凭借彻底的反传统剧作《等待戈多》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正如评委会所给的获奖理由一样"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等待戈多》没有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没有人物形象塑造,只有杂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插曲,却在1953年轰动法国,连演三百多场。这是和贝克特理性运用创新的戏剧形式描摹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失望和焦虑的真实状况分不开的,它让人去思考社会的灾难,人格的丧失,个性的毁灭,以及自身的百无聊赖和绝望,存在失去任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等待戈多》从人物刻画、语言叙述、背景描写等几个方面都体现了贝克特戏剧中的支离破碎。贝克特眼中的世界是破碎的、分裂的 ,人物都是不完整的 ,语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完全成了文字的胡乱排列组合 ,人们生活的场景也与外界完全隔离 ,人们完全处于封闭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3.
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家借助语言以及各种舞台手段来表现对人生荒诞性的强烈反感和深刻讽刺,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来探讨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奖获得者J.M.库切第三部小说《等待野蛮人》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故事。故事在不确切的时间、地点发生,其中大部分是一个驻扎在帝国边境的老行政长官的独白。在后现代主义视阈下,该小说在时空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叙事三个方面都具有荒诞性。本文将从以上三方面入手,分析其中的荒诞性,进而对帝国暴力统治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荒诞手法表现了世界的荒诞性,人们用荒诞的行为来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提出希望,而希望只能在荒诞的等待行为中进行。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最终还是存在了一线的希望,因为人们是抱着希望才去等待的。  相似文献   

6.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6次转世投胎,分别以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的视角洞察了西门屯50年间的社会变化,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流的关联.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运用荒诞主义叙事手法,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分析小说中荒诞性的表现,探析其原因所在,解读了荒诞背后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艺术中画面荒诞性的成因。从非常规的视觉效果、疏离的情感体验、晦涩的寓意、多元的解读四个层面,解读其中非主流审美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相似文献   

9.
电影《黑客帝国》三部曲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我们身处的现实到底是否是真实的。如果真实不存在于我们所见的日常生活之中,那么是否在此之外存在更高的真实?本文从《黑客帝国》说起,结合齐泽克的文章《<黑客帝国>,或倒错的两面》,来探讨电影是否探讨了拉康意义上的真实,即真实就是无法被象征结构同化的内核,或者真实根本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吊诡。  相似文献   

10.
11.
反证法是间接证法的一种。如果我们把欲证的命题写成“若 A则 B( A→ B)”的形式 ,则反证法就是从需证命题结论 B的相反结论 B出发 ,通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 ,推翻 B,从而断定待证结论 B成立。反证法有下面几种逻辑形式 :1.A→ B B→ A.证明 :A→ B A∨ B B∨ A B∨ A B→ A.例 1.已知 p3 +q3 =2 求证 p +q 2 .证明 :假设 p +q >2则 p3 >( 2 -q) 3 =8-12 q +6q2 -q3  p3 +q3 >2 ( 4 -6q +3 q2 )所以 p3 +q3 ≠ 2如若不然 ,有 2 ( 4 -6q +3 q2 ) <2  3 ( q2 -2 q +1) <0 .  ( q -1) 2 <0 .矛盾故 p +q 2 .2 .A…  相似文献   

12.
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斯宾格勒的文化比较形态方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悖谬的相关论断:中西体育文化冲突论、体育文化多样性、体育儒学复兴论三个方面提出质疑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中西体育文化冲突,其本质是中国传统体育伴随经济发展变革,从农业文化形态向工业文化形态的转型;中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其本质是农业文化形态、工业文化形态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而核心价值的取向呈一致性;中国体育儒学复兴论,其本质是企图用农业文化形态的理念去解决工业文化形态存在问题的文化复古心理.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其题材来源于历史,此类作品通常涉及许多大众所熟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真实是历史文学审美的重要向度,不同视阈下的两种真实,以及历史文学创作中两种真实间的平衡把握,分析了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4.
荒诞:丑学的展开与审美价值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诞的观念和显现形式古已有之,但荒诞感从日常生活中升华出来作为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是"二战"之后首先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确立的现代性事件.作为美学的现代延伸,荒诞处于美学向丑学过渡的中介环节,或者说荒诞以悲、喜、丑的突破和杂糅形塑了新质的审美形态.它的出场拓宽了传统美学研究范畴,使始自鲍姆嘉通的"感性学"得以丰富,在感性学对美学纠偏和对丑学催生的框架中,其意义得以凸显,在后现代文化时空中仍播撒着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15.
命题就是语句表达的对可能世界对象的情况进行断定并且至少具有可能确定真值的思维形态。按照所包含的形式概念是否相同,命题区分为不同的类。形式命题的实质是具体命题的类。通过形式命题可以实现认识具体命题一般属性的目的。普遍有效式是所代表的具体命题个个都具有真的真值。满足关系是当理由型的具体命题真时论断型的具体命题一定真的形式命题关系。形式真理是断定形式命题具有普遍有效性或者满足关系的真实命题。逻辑科学的惟一对象和全部使命是形式真理,逻辑学的发展始终要以追求形式真理为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坛崛起的"后现代"小说为"标本",分析了中国式后现代小说文本的思维逻辑,指出其在消解生活意义的同时建立文本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五四思潮的影响下,欧阳予倩在翻案剧《潘金莲》中赋予潘金莲众多现代理念和意识,但是作为在旧时代浸淫已久的女性,她不可能完全地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必然地脱离剧作家的意愿,与男权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就形成了她的悖谬。  相似文献   

18.
“虚无”和“荒谬”作为萨特和加缪哲学的关键术语,集结了他们对生存最人性化的思考。通过对这两个术语的分析得出萨特和加缪在同一个时代课题下对生存乐观思考的共通性:一方面,“虚无”和“荒谬”都表明了人的生存处境,而且这种处境中充满了挥之不去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虚无”和“荒谬”又体现人了生存的希望,它让我们在生活中勇敢地“带着病痛活下去,”从而穷尽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文化层面剖析了“柏拉图主义”数学真理观的产生及其在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中的历史演变。通过对数学真理与基督教神学从融合到决裂的恢宏的思想变革与认识进步的分析,勾勒出了数学真理曲折的发展轨迹并最终达到科学意义上的真理观念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