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清明节蕴涵着深刻的道教文化内容。历史上,清明节不仅内在地凝聚着与道教相一致的生命价值观及其文化精神,而且生动地表达出了道教生命伦理、情感和审美思想观念。与此同时,道教文化本身亦不断充实和支撑着清明节的内在精神和表达方式。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支持,共同延续着中华民族追求生命和谐的人文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2.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潮平两面三刀岸阔风正一帆悬──盛唐的时代风貌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盛唐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在大约五十年间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颖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以各具特色的诗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这种盛况正如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的第一首里所形容的:“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  相似文献   

3.
花间词题材内容呈现出明显的道教文化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摄入道教神话与仙人传说;二是以女冠为题材;三是在词作中泛化引用"仙"意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五代道教文化对花间词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4.
唐宋咏史诗中有大量对汉代张良的题咏,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韦庄、苏轼、王安石、朱淑真、陆游、文天祥等著名诗人在内.绝大多数诗人对张良的显赫功名和个人风范推崇企慕,给予了热情赞颂,也有少量咏史诗对张良晚年所为提出了贬责.唐宋有关张良的题咏从主题而言大致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热情讴歌青年张良任侠道义、金锥刺秦的无畏壮举,二是对张良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帝王师”功业推崇备至,三是对张良晚年功成身退、修道辟谷的人生选择褒贬不一,代表了唐宋知识文化阶层对张良的整体评价.唐宋两代大量涉及张良等楚汉人物的咏史诗中,唐代诗人咏叹张良者大多集中在其豪侠智勇和反秦辅汉的千秋功名方面,而宋代诗人对张良的题咏则多聚集于他的功成身退、隐逸山林、修道辟谷的晚年生活.这既反映了张良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中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唐宋士大夫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人生观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红线女故事在后世流传广泛,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其中的道教文化意蕴值得深入分析。通过考察道教神仙信仰文化在各个时期红线女故事中的流变,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道教文化因素在红线女故事中有丰富多样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陈樵平生信道甚笃,善于塑造一系列诸如仙境、仙人、仙禽、仙药、仙乐等道教意象,恍惚迷离,美轮美奂,似真如幻,奇异诡谲,进而营造出一种超逸绝尘、华严富丽、缥缈生新的意境。这对他的诗歌“以无为有,以虚为实”的写景特点以及“新逸超丽”诗风的形成都有不小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道教宫观除了作为道教信徒讲经习道、从事宗教活动、聚居的场所之外,还有着丰厚的养生意蕴。具体表现为:道观的选址讲究养生之功、道观的布局遵守养生法则、道观的色彩装饰注重养生之喻、道观的建造以神仙宫阙为蓝本。道教宫观以此方式,来实现人们对于身心康泰的追求及表达对长生成仙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的管仲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功绩为后人传颂。入宋以来,赵宋王朝积贫积弱,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处于劣势地位,管伸“攘夷狄”的成就多次为宋人提及。现以《全宋诗》为中心,辅以其他宋代典籍文献,勾勒宋代诗人对管仲功业、品德、治国政策等的评价和接受,为分析宋代的社会变迁和时代特征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
在盛唐诗歌国地中,边塞诗可诏为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风格,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对之叹为观止.但纵观整个诗歌发展史,我们却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盛唐诗的其他题材作品都可追根溯源,下寻余脉,唯独边塞诗兀然独立,虽然此前不乏此类题材作品,此后也有许多拟作,然均非盛后边塞诗风貌,甚而至于一提到“这套诗”,人们便自然想到盛唐,似乎其他时代就不存在边塞情似的.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固然与“盛唐气象”有关,但如果细细研读具体作品,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本是所更合的审美意蕴,更切近地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成都青羊宫建筑的道教文化意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的玄学大师王弼曾说过"尽意莫若象",如果这里把建筑视为一种"象",那么其中的道教文化意蕴则为他所指的"意"。本文以成都青羊宫建筑为例,从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形制、建筑装饰等方面分别加以探析,试图通过这些"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意",以期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理解道教文化,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相似文献   

11.
韩愈诗歌里的情惑意蕴,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首先,韩诗反映了韩愈一贯倡导的"舒忧娱悲"、"不平则鸣"的诗歌理论 韩诗情思广厚,韩诗抒情运用了借古人抒情、托物咏怀、写景言情、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韩愈诗歌思想情感大气磅礴,韩诗诗旨情感基调为昂扬.  相似文献   

12.
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社会习尚、士人心态、文化艺术、审美理想等都影响了李杜诗歌。从李杜诗歌在摄取现实,抒发感情、风格、审美特征等方面的同与异以及产生同异的原因的分析中说明李杜诗歌都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盛唐诗歌的特点,并且都达到了那个时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李杜诗歌都不愧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3.
探讨道教宫观的楹联包含着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追求发展与按规律办事、祈盼与现实、规劝与警示、积德行善与护国献身、恩泽天下与百姓敬仰等和谐意蕴,提出道教经历了上千年的兼收并蓄之后需要扬弃,在科学昌明的当代,道教的神仙信仰更应该少言神通变化,多从神灵所表征的精神方面加以尊崇。道教应随着社会伦理关系的不断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吸收融涵并积极践行,使其更趋于理性、融于社会、适于当代。  相似文献   

14.
浅谈盛唐宫廷女性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唐宫廷女性诗歌多为寄夫、宫怨、乐舞类,其诗歌成就不及初唐女诗人,但这些诗歌表达了她们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记录了她们的心路历程,电是盛唐气象的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15.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论家、诗人,虽一生屡遭离乱,但其诗歌中很少反映混乱的社会状况,而以写景为主。意象是以象征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意象的选用反映了诗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情。司空图在诗歌中最常选用菊、鹤、松这三种意象,偏爱描绘清淡自然的画面。联系司空图的意象观,其诗歌中菊、鹤、松意象的选用,蕴含着司空图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文化心理,该文化心理正是晚唐诗人的典型心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眼于文献学的角度,对初盛唐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有关诗歌,或系年,或笺释,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前哲时贤的看法与意见,有利于对唐诗的全面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7.
从高祖至玄宗,李氏帝王关于道教的诗作或多或少地留存下来.它们无疑是一面折射初盛唐时代道教发展情状的镜子,彰显出道教宗教地位的演变及其对政治和文学的影响;同时,这些作品揭示了初盛唐时期帝王崇道心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东晋时期,道教神仙思想对陶渊明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在诗文的创作中塑造了仙境、仙人、仙乐、仙药等道教意象。这些意象折射出陶渊明对道教神仙思想的自觉服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以某种特有的载体表现出来.要赏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悲剧美,就必须要解读产生这一系列悲剧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孟郊晚年定居洛阳期间遭遇了人生中几个重大变故,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130多首诗歌中寄寓了丰富且复杂的情感内涵。这些诗作中的悲寒愁苦意绪集中喷薄,另外还饱含有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悠然自得的淡泊闲适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