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相似文献   

2.
薛谭学讴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不要以为刚入了门便什么都懂得了。求学也好,学艺也好,都要虚心,都要有永不满足的态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弊病——浅尝辄止,其实这是学习中的大敌,应该尽早改正。《薛谭学讴》讲的就是“切莫浅尝辄止”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薛谭学讴     
《阅读与鉴赏》2002,(10):41-41
薛谭学讴(ou,歌唱)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qu,大道),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e,阻止)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相似文献   

4.
《列子·汤问》篇中的“薛谭学讴”的故事,虽仅寥寥五十一字,读来却颇能发人深思。好在其文不长,今录于后: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故事中的薛谭,是一个心浮气躁、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肯继续深造的青年。你看他,跟着老师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老师的本领全部学到手,就自  相似文献   

5.
《薛谭学讴》是《列子》上的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文中说薛谭向秦青学唱歌,“未穷青之技”而欲辞师回家。秦青为他饯行时“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大惭,“求返,终身不敢言归”。薛谭学讴,浅尝辄止,自以为足矣,几乎半途而废。在秦青“悲歌”之后,他  相似文献   

6.
《列子·汤问》里记载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薛谭学唱     
春落节乳唯笋,0昌t、春秋战国时条国有个叫薛的少年欢嗯歌就是没人听饭很l‘可山姿括含2、一天,艳途到了第三年,仍然天.如故。阵谭泄气了,J学得就不那么认真卜觉得自己学会了老i的全部本领。髯黔畔毓瑟一撇生磷狐:赞粼狱馨缚撰件谭这矛比然大悟“老师,我姗了,听了您的歌,深感自己才学浅薄谙老师再次收留学生。从此辞谭刻苦学艺终于成为秦国著名的歌唱家薛谭学唱@宋成勇  相似文献   

8.
秦青是战国时期闻名的歌唱大师,他收留了许多弟子。其中有个叫薛谭的弟子,聪明好学,进步很快。一天晚上,秦青正要入睡,忽然薛谭敲门后走了进来。他说:“老师,我考虑很久,我想我已掌握了您唱歌的全部技巧,所以明日想告辞回乡了。现在深夜打扰,是特来拜谢恩师的。”秦青听到后,非常惊讶。自己并没有把所有的本领都传授给他呀,而且唱歌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薛谭学唱的时间这么短,怎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呢?秦青沉思片刻,并未挽留,只是说:“你既然已决放低自己才能定回乡,那么明日我来为你送行吧!”第二天,秦青果然在城外的大道旁摆下酒宴,做出为薛…  相似文献   

9.
薛谭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以为都学到手了,便向秦青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抚摩着拍板,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声音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  相似文献   

10.
薛谭学唱歌     
正古时候,有个叫薛谭的年轻人,他从小就喜欢唱歌。为了学习唱歌,薛谭不辞辛苦找到了当时著名的歌唱家秦青,并拜他为师。秦青见薛谭是诚心诚意要学习唱歌,心里非常高兴,他决定把自己多年的技法、经验都毫无保留地教给薛谭。  相似文献   

11.
薛谭学唱歌     
《红领巾》2007,(11):18-18
古时候,有个叫薛谭的人非常喜欢唱歌。他的老师是当时有名的歌唱家秦青。秦青很耐心地教他,告诉他应该怎样发声,怎样唱出节拍,怎样投  相似文献   

12.
先秦的时候,薛谭在当时著名的音乐家秦青那里学唱歌。他自以为得到老师真传,准备谢师而归。秦青也不留他,只是高歌了一曲,使得薛谭马上转身回来,再  相似文献   

13.
《列子》上有一则薛谭学艺的记载: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叶,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维新思想,兴起了“诗界革命”运动.戊戌变法前,“诗界革命”主要是接受外来的影响,“挦(?)新名词以自表异”;戊戌变法后,则越来越趋于通俗化,比较注重从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尤以受粤讴的影响最为显著.一九0二年,黄遵宪给梁启超写信,主张创作一种内容上“弃史籍而取近事”,形式上“斟酌于弹词、粤讴之间”的“杂歌谣”.梁启超接受这一倡议,在《新小说》创刊后,特辟“杂歌谣”一栏,专门发表富于民间文艺特点的通俗诗作.《新小说》创办期间,共出“杂歌谣”九辑,其中五辑是“新粤讴”(又名“粤讴新解心”),一共二十二首,作者是珠海梦余生(又署名“外江佬戏作”).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对这些新粤讴给予极高的评价;“乡人有自号珠海梦余生者,热诚爱国之士也,游  相似文献   

15.
论"新粤讴"     
“新粤讴”涵指近代以来延用招子庸“粤讴”体式的一切创作,是粤讴的“变雅之声”。结合时代的地域的等因素,透析了“新粤讴”蕴含的史实物质、启蒙特质、平民特质和地方特质,并揭示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粤讴”涵指近代以来延用招子庸“粤讴”体式的一切创作,是粤讴的“变雅之声”。结合时代的地域的等因素,透析了“新粤讴”蕴含的史实物质,启蒙特质,平民特质和地方特质,并揭示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时事画报》中收录的新粤讴为研究对象,聚焦新粤讴的风格特征。通过新粤讴的具体文本,分析其常见的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探讨其表现出的语言和内容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时代背景对记叙、抒情、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分析,探讨其在岭南地区推动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纪录岭南社会文化变迁、批判岭南社会陋习和封建迷信、反映清末民初广东地区不同阶层的民众生活和社会百态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中13例“韵文”(5例“歌”、2例“讴”、2例“谣”、4例“诵”)的:韵情况,与《诗经》的韵母系统相符。它们是研究上古音的重要参考资料,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清代南海招子庸的《粤讴》是一本奇书。它的遣词造句很有特色,一是大量引用化用古典诗词和古书中的典故;喻体、双关的普遍使用,使之带上古典民歌的风格;二是善于将俗语和流行民间的佛教词语入歌,使讴歌语言通俗化;三是方言口语俯拾皆是,地方性特色鲜明。它以粤地方言和通俗口语为引线,将引用化用的古典诗词曲语和典故有机地串联起来,构成好语如珠的全新语体,为雅俗所共赏。而《粤讴》唱词中的方言口语,不少跟古语词都有关系;追溯起来既可看到方言和古语的联系和融合,又可看到词语引申变化的地方性特点。《粤讴》的词汇构成,开创了晚清以后粤港两地三及第语体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位蜗居在湘西山区小城的作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写杂文、随笔,两三年后转向歌词创作,依仗着那支飘散出泥土馥郁和草木芬芳的妙笔,在词坛辛勤耕耘了三十来个年头,发表了千余首歌词作品,有的被选作大中小学音乐教材,有的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音乐卷》,有的被录制成唱片与盒式磁带,有的在全国获奖,并有20多首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放,他已是一位拥有丰硕金秋的收获者了,但他并未去追求某种殊荣,只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