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宗教家、哲学家方东美先生多次主张宗教亦哲学,在宗教和哲学之间走一条融通之路,他以道为超越本体,抓住道的"非理性与理性"相结合特性,构成其机体主义哲学根本。在此道的精神指引下,道家之"道"的内涵表现为道体、道用、道相、道征融为一体。道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展现出道宗、道根、道一、道型、道无、道极的特征。道家之道"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空虚以不毁万物为实",在"贵无"的同时并不"贱有",也就是说,此道用无穷。从本体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看道之性相或道之属性与含德,即为道相,分为两类,一为天然性相,一为人为性相。道征指的是高明圣德的当下呈现。圣人代表了超脱解放的精神和救人救世的精神,使自然"无"为之道和人"有"为之道融会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2.
"即心即佛"是禅宗的重要禅学命题,马祖道一对这一命题自觉进行了论证,并成为他禅学思想的标帜.南泉普愿提出并详尽阐释了"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的禅学命题,这是对马祖道一"即心即佛"命题的修正与发展,旨在纠正"即心即佛"所带来的"错将妄心言是真心"的"认贼为子"之"相似般若"现象.南泉强调"大道无形,真理无对",真正的"大道"非见闻知觉之心所能体认.在扬弃"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命题的基础上,南泉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重要禅学命题."即心即佛"、"心不是佛"和"平常心是道"这三个重要禅学命题,构成了南泉普愿较完整的禅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有着丰富的养生思想.要坚持"损益之道",追求阴阳平衡,一方面要"惩忿窒欲",另一方面要"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具体来讲,一是要养身,即"慎言语,节饮食";二是要养心,即"惩忿窒欲",心平气和;三是要养德,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仁者寿".这些思想对今天的人们养生或对建设健康中国来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是上帝的话语,是道路、真理、生命的象征。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便是智慧,其存在有两种形式,即超越与临在,分别表征为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特质,而两者的结合点便是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并外化为爱。  相似文献   

5.
梅花意象的变迁、审美价值的发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魏晋之前"梅"被文人墨客遗忘。魏晋南北朝时,梅与杨柳等仅为早春之景、春景一族,尚未被赋予人格意象特征。中唐之后诗歌中通过与桃、杏、李等花的比较描写,为梅花意象的象征意蕴作了准备。宋朝尤其是苏轼时代的"桃卑梅尊",标志着梅花意象已由实转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南宋"岁寒三友"说,进一步赋予了梅花精神明确的意义,赋予了梅花坚贞不屈的人格象征意义。而梅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梅自身的色香形之美,梅与水月桃竹等自然景物的组合之美,梅的精神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有二:一为战争,二为祭祀.《左传》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细柳仓和澂邑仓是西汉时期国都长安城附近两处重要的国家级仓储。此两处仓储的具体位置因史籍缺乏明确记载,至今无一确定之说。事实上,细柳仓位于汉长安城便门桥西端,即今咸阳市秦都区两寺渡村所属之田地内;澂邑仓位于今陕西蒲城县西头乡。这两仓的设置首先要便于向北部边防运送军粮,在北部边境形势较为稳定,军粮所需减少的情况下,自然就成为供应都城长安的理想仓储了。  相似文献   

8.
老子和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人等万物产生的根源,存在的依据,道的本性又是"自然"的,所以,他们认为万物应该顺应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即"无为",这实际上就是要遵循天人和谐的原则.老庄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知常"、"知止",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孙晓山 《阅读》2013,(3):21-23
在写作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用哪个字好,进行推敲、锤炼,我们称之为"炼字"。一个字用得好,能扮靓一个句子。相传,元代蒙古族诗人萨都剌写了一联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吟哦再三,颇为自得。有位老人看见这联诗后,却连连摇头,不以为然。萨都剌知道老人定有高见,便虚心向他讨教。老人说:"这一联诗,  相似文献   

10.
华夏文化是具有独特个性而又有世界性理念的"天下文化",是以"和"为核心的文化。与"己"和的"佛",与"天"和的"道",与"人"和的"儒",结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华夏文化的主体。源自印度的佛教,在华夏文化与华夏意识的大环境里转世为生、转识为生,最终实现了中国化。其对西方歪风有强大的"免疫力",故面对西方的挑战和"全球化"的冲击,必须要张扬华夏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1.
读完课文《推敲》后,同学们明白了: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有关古人推敲的故事还有许多。王安石改绿相传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在原稿上曾经对绿字  相似文献   

12.
在2018年教育部下发的通知中提道: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生挑战度,提高课程的质量。本文章从课程建设、教师、学生和实训基地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打造高职教育中的线下"金课",希望对其他高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长沙景岑在我国佛教文化史上是位有着重要影响意义的人物,但是研究者甚少.从长沙景岑禅学命题看,其主要特点和影响有以下方面:强调佛身乃是人身,不离现实世界求佛,佛不在世外,人佛无异;深化了"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提出"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乃真修行;景岑继承了前辈的般若空的思想,并把这种般若空更进一步推到更高的境界--"无佛亦无人",彻底扫除学人的一切念头.因此,本文认为景岑秉承师祖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学风范,继续慧能的"顿悟"宗风,在身体力行中使其得到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使禅宗更进一步人性化、生活化、世俗化、大众化,本文对推进南泉普愿禅师佛学思想的学术研究,以及了解我国佛文化演变史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之"道"有万千,在言道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前后抵牾之处.但这并不说明孔子之道是乌托邦式的幻想,缺乏可行性.《论语》之所以存在言道的矛盾,在于孔子"道"的多重内涵.孔子之"道"由三部分组成——小人之道、君子之道、圣人之道,他们的标准和要求都各有不同.此三道是孔子改变春秋乱象的途径,探求孔子的"道",亦是挖掘孔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是从"道说"向"人言",从"不可说"向"可说"的"生成转换"过程,这一转换过程不是机械的、重复式的"应合",而是在生成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苏轼,字和仲,又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仙、苏东坡,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其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成果反映者及积极参加者,其是中国北宋文坛史上继欧阳修后的另一位领军人物。笔者首先对苏东坡的生活经历给文学创作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对苏东坡诗歌创作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之后又对苏东坡词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苏东坡的散文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研究苏东坡的创作经历及艺术风格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后奥运时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特征发展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武术自身技术发展特性来分析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后奥运时代"这一新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特征;指出面向"后奥运时代"的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应该在总结现实的基础上,确立一个符合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客观实际的战略目标:根据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时竞技武术的形成及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由术至道",经过合理提取、改造使之技术简单化,进入奥运会竞赛殿堂;文化深层意念与高级内涵植根社会,还武术以本来面貌,并从"高、难、美、新、稳"的技术要求、技术加难与人文关怀、技术创新、技术审美、技术细节、规则科学化、规则定量化、规则严格性、公平竞争的平台等方面论述后奥运时代技术发展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8.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老子认为世界本原是"道".虽然所用概念不同,但他们的描述惊人的一致.如"有"和"无"范畴的运用,如世界本体从有--无--有演变万物的过程,再由于黑格尔非常推崇老子,因此断言:黑格尔在建造其哲学大厦时曾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意在探讨庄子的生命美学。文中首先探讨作为生命的本体"道",指出"道"的性质,"道"产生生命的过程和道主宰万物的"任物自然"方式。接着探讨"体道"人生的实质——精神自由,指出精神的自由实为"无所待"的"游",并进一步阐述达到精神自由的途径。最后探讨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指出达到"外生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