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确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驱动因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以此构建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驱动体系。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科学制定就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世斌 《职教论坛》2007,(11S):15-17
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不均衡现象分析入手.说明高校毕业生热哀于经济发达地区及城市就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直接因素是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允许毕业生“自主择业”,但还有一些制度影响毕业生自由流动。另外,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不均衡现象分析入手,说明高校毕业生热衰于经济发达地区及城市就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直接因素是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允许毕业生“自主择业”,但还有一些制度影响毕业生自由流动。另外,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世斌 《职教论坛》2007,(21):15-17
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不均衡现象分析入手,说明高校毕业生热衷于经济发达地区及城市就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直接因素是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允许毕业生"自主择业",但还有一些制度影响毕业生自由流动。另外,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不均衡现象分析入手,说明高校毕业生热衷于经济发达地区及城市就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直接因素是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允许毕业生"自主择业",但还有一些制度影响毕业生自由流动。另外,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2 0 0 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2 0 0 1年辽宁省普通高校 (含研究生培养单位 )毕业生 6 2 2 82人。其中博士毕业生 6 82人 ,硕士毕业生 2 5 2 7人 ,双学位毕业生 6 9人 ,本科毕业生35 40 0人 ,高专毕业生 190 74人 ,高职毕业生 4 5 30人。同 2 0 0 0年相比 ,毕业研究生人数基本持平 ,本科毕业生增加 4 717人 ,高专、高职毕业生增加16 5 3人。此外 ,接收安置省外高校本专科毕业生36 5 0人。截止到 7月 10日省级集中派遣工作结束时 ,毕业研究生和双学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 .7% ;本专科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为 6 1.84 %(…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走低。英语这个曾经让无数考生热血沸腾、一心向往的专业,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作者试图对重点院校及一般学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分析,从学校教学改革的角度提出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几点做法。旨在探索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特点"的英语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薛凡凡 《大学教育》2018,(12):216-218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其就业流向值得高度关注。通过对西部某农业高校2014-2017届21334名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类型、就业地域、就业行业、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新特点,剖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更加精准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具有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向中心城市及城市群聚集、向高产值行业聚集、向企业单位聚集的特点;其主观原因是毕业生"人往高处走"的趋利性选择,客观原因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均衡、企业单位效益优势、灵活就业方式出现等的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向发达地区聚集放幔、向中等城市聚集加快、向非公有制单位聚集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合理流向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区域流向现状的分析,从社会、学校和毕业生自身三个层面阐明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区域不合理流向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合理化流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就业吸引力的大学生区域流向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环境、政策制度以及自然环境四个方面对就业吸引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k-means聚类的方法将全国的自然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不同区域,结果表明分为4类时,分类结果较为理想。行政区域的划分为研究就业区域流向等相关问题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及择业观念。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存在就业部门、职业与工作起薪等相互隔离的现象,那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希望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障碍,为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H高校2012届毕业生576份网络问卷调查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生源毕业生在就业行为选择上更具多元性,家庭结构、观念以及拥有的社会资本影响毕业生就业区域的选择,民族文化因素是就业回流现象中的隐形因子,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聚居地区毕业生就业回流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流向及影响因素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为解决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人力资源分布不均,供求不匹配。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人力资源丰富,而人力资源的合理性分配问题更应得到重视。文章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和再次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个人能力资源是影响初次就业区域选择的最大影响因子;专业-户籍是影响再次就业区域选择的最大影响因子;再次就业群体更加关注就业地是否适合自身现状、是否适合长远发展;再次就业群体相比初次就业群体的区域选择,增加了对婚姻的考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区域流向偏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城市,这种现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而学生的这种就业选择也更加导致了地区的不平衡发展,同时导致了人才的不合理配置。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教育在就业引导上的作用,高职院校应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完善就业的信息渠道以及拓宽校企联合的空间三个方向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为解释路径,可以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不均衡是“经济理性”、“社会理性”与“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用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对此加以分析,有利于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不均衡现象的认识,也有利于问题的正确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可分为职位因素和个人背景因素两大类。在职位因素中,解决档案户口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显著,培训教育可以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在个人背景因素中,毕业生的实习经历、院校背景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为此,政府应建立公正、公开、可自由迁移的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岗位培训,高校应加大对相关群体的个性化指导,毕业生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目益凸现,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偏差的成因之一。分析区域经济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能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AHP,即层次分析法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exy教授提出的一种解决多准则问题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从四个维度,即:盲人与改革、指导与服务、机制与保障以及特色与创新构建了贵州高校就业工作系统评估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高校就业工作者了解就业工作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发展目标,并明确定位,确立发展和努力的方向.应用该模型对贵州高校的就业工作系统进行了多次测量和验证,表明该模型是最佳实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