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地方高校的扩招,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通过探讨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模式,构建就业培训机构建设,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社会培训中心和用人单位三者联合培养,通过8个模块的培养方向,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采取"地方高校+企业+社会"的培训模式,尝试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职业观教育和校内实习等方式,提出以地方高校校园为依托的教育培训服务领域和职业介绍服务领域推动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并探索出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品质,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的发展应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凸显办学特色。一方面强调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强调产学研的结合。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本文在阐述旅游学院教学改革目的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初步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校地共赢"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提升区域性就业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就业重心的转移,地方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是当务之急。这样,"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关键,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为此,地方高校必须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企业开具订单;二是高校照单培养;三是中介协调培训;四是基地提升能力。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文章以地方高校嘉应学院校园就业实践基地建设为例,从校园基地的实践、理论与教改三方面探索.说明地方高校建立校园就业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对于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优质就业,对于企业单位吸纳高级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独立学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以实践强化理论,以实践带动创新,以实践成就就业"的主线,并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主要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该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能更好地面向地方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以地方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转型发展为例,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按照"一个适应,四个突出"的原则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计划,构建"一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工作的能力.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自我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不尽科学、职业教育机制不健全、自我培养意识淡薄等问题.因而,地方高校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大学生也应增强主动意识,及早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明确了地方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意义,对福建地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从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对福建地方高校实施创业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福建地方高校为"海西"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创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建设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阵地,积极引导其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政策宣传,在人才培养方案方式和基层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做好教育和培养工作,为毕业生顺利到基层就业架通桥梁。  相似文献   

11.
地方区域性高校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地方区域性高校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探讨了"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地方区域性高校食品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拓展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强化实践环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的密切联系,使产学研合作教育有效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及地方经济建设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批毕业生的就业成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关注的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多方面入手,着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开拓就业的新途径,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
"订单式"培养农村基层人才是地方政府与地方综合性大学为新农村建设选留人才的积极探索和新途径,它能够实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在培养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措施避免竞争元素的丧失,高校应尽快对"订单式"培养农村基层人才的模式与机制进行研究,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法学硕士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法学硕士综合素质,契合地方高校培养能力和增加其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法学硕士实践教学推行会遇到法学硕士学术培养的传统目标、学生非认同性与师资力量等难题。地方高校应坚持学术培养与实践训练相融合、连续性和特色化等基本原则,从提升法学硕士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同、修改培养方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实施体系及创新能力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地方高校法学硕士实践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就业: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经过多年的持续扩招,使得近年来的毕业生也急速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在这种状况下,随着区域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政府之间关系的逐步加深,使得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呈现出区域性的特点.要走出就业困境.首先要树立区域性就业的新理念;其次要建立区域性的高校与社会关系,培养区域性高级人才,以促进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后要通过不断加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加强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联系、加强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等三个环节来完善大学生区域性就业机制,从而为区域性就业提供智力、能力和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适应学校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课程创新精神,遵循教育部专业建设规范,借鉴国内外大学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社会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多方向科学设置就业出口;构建了"基础平台+方向必选+任意选修"专业课程体系与"基本理论、课外阅读、前沿知识加案例模型"的"3+1"单门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探索"优化课内、强化课外、重视技能、强化实践"的教学模式。该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音乐教育与白茆山歌传承保护工作互动探究可见,高校可以在研究、创编、表演方面给地方提供智力资源,地方也可以在教学资源、实践平台、社会影响等方面给高校以良好支撑。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只有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发挥"引领"或者"服务"功能,才能形成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西北民族大学"以就业为导向"本科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结合本校发展特点,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任务、改革目标、改革途径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郭婧 《河南教育》2010,(8):93-94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大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创新活动模式,与政府部门结合联手搞宣传,与专业特长结合举办送医送药下乡活动,与就业见习基地计划结合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与"挑战杯"竞赛活动结合以项目化的方式运作鼓励学生自创实践项目,与学校管理结合开展学生走访活动,与"四进社区"活动结合使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