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办学体制在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格局中实行公办、民办、民办公助、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基本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局面。然而地方政府在多元办学体制改革中也出现了不少责任上的过失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地方政府在多元办学体制改革中的责任,建立地方政府在多元办学体制改革中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应成为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主要推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对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负有主要责任,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主要推动力。首先,地方政府改革尚未到位,影响了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其次,目前在新体制尚未建立,传统体制尚有惯性作用的情况下,高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需依赖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再次,即使今后地方政府改革到了位,真正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高校要用好办学自主权,社会要保护好高校办学自主权,仍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从"健全完善对行政主体行政过错行为的问责机制,是构建责任政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的逻辑出发,针对我国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回答了对责任政府建设具有直接现实意义的问题:怎样健全完善问责机制;又从具有根本意义的创新政府体制机制的角度论述了怎样促进行政问责,从而推进责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4.
办学体制改革是三者联动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它涉及办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涉及高校办学资格、办学运作方式的法律关系,规约着各级政府和企业、民间社会团体、个人参与办学的地位、责任、权利和义务,它影响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和投资体制的运作方式。因此,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对于开展上海教育综合试验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市为例,探讨以民办化为主的学前社会公共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民办幼儿园可持续性发展潜力有限;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对社会公共机构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的财政责任、师资建设的责任、监管服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民网络问责对地方政府传统公共决策模式提出了挑战。地方政府处置失当极易引发公共决策困境,甚至导致公共安全事件。若干典型案例表明,公共决策困境中的公众网络参与逻辑如下:公民网络参与是公共决策合法性的重要来源;网络舆论失控是公共决策困境的重要原因;理性的公民网络参与有助于走出公共决策困境。为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地方政府要走出公共决策困境,其对策思路如下:确立多元化民主参与理念、确保公共决策中公民充分而有效的参与、重建地方政府的网络舆论话语权和提升网络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是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应从体制内部的权力下放和体制外部的权力转移两个方面建立一个多主体、均衡的公共教育权力体制。体制内部的权力下放,意味着要改变过去以命令和服从为主要特点的权力关系,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与各级各类行政组织之间建立起以指导、监督为特征的权力关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级各类政府及其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9.
群体性事件中领导干部问责机制的构建在当今中国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立群体性事件中领导干部问责机制显得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大型企业办学的优势及容易出现的问题,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大型企业办学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膨胀速度已经达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及地方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地方政府性债务已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通过对省及省以下政府的债务规模进行识别来测算地方政府履行偿债责任的能力,并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分类。同时,对当前地方债务改革所涉及的省级政府举债权和年度债务限额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提上日程,但是,在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央权威下降,地方权力过大的现象,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如何进行权力的优化配置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财政是各级政府行使职能的基础,按照层级政府的要求,必须建立与之适应的财政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与财力的匹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改革具有时序上的一致性,财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地方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同时,由于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4.
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各州享有中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的自治权,从历史上看,各州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方面相对稳定.世纪之交,德国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原则面临巨大挑战,更为灵活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成为德国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而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实验、综合课等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集中反映了这种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益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前,面对我国的社会现状,促进利益和谐是政府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政府的自利性也是影响利益和谐的因素之一。要实现利益和谐,地方政府在下一步的行政改革中必须注意克服政府在制度变迁、协调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中的过度自利倾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方高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新办土木工程专业的现状以及《房屋建筑学》的课程特性,从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对《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建议任课教师走"双师型"道路,教学中要灵活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并优化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地方税体系建设与地方财源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对地方财政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地方财政的发展和振兴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地方财政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战,财源培植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大问题。财源培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财源的支撑,财政就是无源之水;同样,没有财政的振兴,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制约,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地方财源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地方税体系建设也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职能能否与时俱进实现有效转变,关乎国家发展和国计民生。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不仅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表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困境在于财权事权集中化、资源配置行政化、考核指标单一化,必须从理顺政府间及政府与市场关系、增加有效政策供给、建立综合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灵活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人事制度改革是学校管理改革的核心。其必然性体现在:市场化配置是学校人事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竞争与优胜劣汰是确保效率的前提;市场化配置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竞争与优胜劣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跳出几个误区:教师职业“终身制”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竞争必然损害“人和”;学校不是企业,可以不讲效率和效益。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Student mobility is a topic that frequently surfaces in discussions about the problems of urban schooling. Surprisingly, it tends to fade from the agenda as discussion turns toward reform initiatives and school restructuring. Student movement, however, penetrates the essential activity of schools--the intera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ound learning. Using data from Chicago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 first describe the extent of urban school instability. Many schools, in fact, do not have a stable cohort of students whose progress they can track over time. Second, I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is high level of instability, connected both to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to more school-related reasons. Distinctive patterns emerge that reveal clusters of schools that are closely tied by the students they exchange from year to year. Third, given this context, I examine the impact of mobility on students, schools, and urban education more generally. Recent school reform efforts that center on promoting greater local school autonomy implicitly assume that students will attend a specific school consistently enough that the school can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ir achievement. In the unstable urban context, however, even improving schools lose their accomplishments as students transfer, and mobile students forfeit the benefit of continuity of school services. Thus, not only does mobility impact individual students who are changing schools, it has deep (though often hidden) consequences for the schools these students attend and for the systemic changes intended by local school re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