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课教学的生命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因此,德育教师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德育课堂,将德育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到理论的精妙,从理论中感觉到对生活的指导。本文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让德育课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
走出德育困境,德育必须走向“生本”。生本德育“激扬生命”,是在生活中让学生自由生长的德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以生命、生活、生长为本这个中心。生命、生活和生长的“整合”联系,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生命、生活和生长的“向度”区别,构成了生本德育的实践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鲜活源泉,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归宿。生活德育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也赋予思想品德课以生命活力。所谓生活德育,是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对德育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德育教学中,要梳理好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即德育服务生活,生活为德育提供实践基础.文章在此基础上从初中德育生活化意识薄弱、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策略形式单一等方面提出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5.
职校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我国德育改革要实现从"物性化德育"到"人性化德育"的转变,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受关系向共生关系的转变;要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回归生活世界;要使学校德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校德育、社会德育与家庭德育相结合,使生活德育与情景德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生对高校德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高校德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效果欠佳;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研究较少,导致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足;高校德育课堂功利化倾向与生命教育格格不入;高校德育课堂教学缺失个别关怀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因而要挖掘高校德育课程的独特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而高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同时要鼓励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其中,高校将生命教育融入"基础"课是主渠道,包括"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课程内容,强调生命体验的德育课程实施。家庭德育要树立"能力和道德"并重的人才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社会德育要营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学德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效性差 ,缺乏魅力。德育的理论研究证明 ,要从根本上提高德育质量必须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命活力 ,要顺利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外化 ,必须激发道德体验。本文阐述了新时期聋生道德体验的内容 (回归聋生生活 ) ,总结了四种道德体验方式 (活动体验、教学情境体验、类比移情体验、直觉体验 ) ,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小学德育教学现状基础上,结合本人《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实际经验,提出了在环境保护、敬爱生命、孝敬父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教学案例中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意义上,建立在"应然状态"理性表述基础上的高中政治课程,把德育教学过程简单归纳为封闭、单一的灌输与接受过程,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生命意义和自主能动性,背离了教学主体间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交往互动及其所依赖的鲜活、真实的生活世界。当前基础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回归学生生活,构建生活化、人性化的德育课程。高中政治学  相似文献   

13.
教学就是德育,德育就是教学。体验则是教学与德育的黏合剂、催化剂,德育不是说教、不是识记,而是体验、唤化。它需要借助教师引领学生切身体验,用情境、生活、活动体验式德育,点燃学生的生命感受,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浸润,思想得到锻造,素养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4.
李姝 《政治课教学》2013,(10):68-70
生命化德育理论认为,生命既是德育的原点也是德育的终点,更是超越知性德育的现实需要。生命化德育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生命意义,关注人生幸福,关注生活世界,关注苦难体验,关注道德事件。生命化德育是成全生命的德育,让生命在德育中诗意地栖居是其核心的表达,也是其最高境界和追求。在学校教育中,不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教师,我们都要努力让学生在生命化德育中提高自己的素质,为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打好基础。对此,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5.
论德育的生命叙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 《中国德育》2006,1(4):18-24
生命叙事模式是当代中国学校德育模式中的一种,是基于对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生命德育理论、生命叙事价值以及教学模式理论,建构起来的一种将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将德育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把德育带入生活、引领生活的模式。它强调德育课堂教学要注重设计性情境、生成性情境以及课堂节奏,建立“生命性”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教育智慧,以表达性评价作为独特的评价形式。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鲜活源泉,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归宿。生活德育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也赋予思想品德课以生命活力。所谓生活德育,是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林丹 《时代教育》2014,(8):211-2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活德育、生命德育、人本德育等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要更关注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时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生本德育是以“生本”为理念,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生态德育为重要内容,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贯彻“生本德育”,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是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数学实践教学中,从数学内涵的多个层面和途径实施“生本德育”的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9.
德育教学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变"书本德育"为"生活德育";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并指导学生科学生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发展;重视创新使用教材,延伸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德育渗透意识不强、德育渗透方法不当、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等问题.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增强德育渗透意识,立足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渗透德育;立足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德育;立足课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最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