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毫无疑问,电视是一种审美的艺术。然而,商业化的大潮中,审丑的电视正冲击着我们的视线,审丑似乎将成为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电视发展的现状,本文从美学、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角度,提出"审丑的电视"与"电视的审丑"这两个命题。一方面,我们认为,作为审美范畴的审丑应用于电视是有必要的,这就是电视的审丑;另一方面,以大面积展示原生态的丑或把丑作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我们称之为审丑的电视。  相似文献   

2.
在美学上,丑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同样,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丑的题材也是审美对象,不论在新闻传播者还是在新闻受众那里,“丑闻”总能引起人莫大关注,其审美态度甚至表现得比一些刻意渲染的正面典型还要强烈和持久,并能产生广泛的效应。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就现实丑与新闻审美之间的关系,略作探讨。受众审丑:由被动转主动的审美态度对新闻来讲,有了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才出现了新闻传播,产生了新闻  相似文献   

3.
常宁 《新闻窗》2014,(1):39-40
当下中国正面临着主流审美文化的缺失,审丑文化的上位,大众在对丑态事件的谩骂、围观、猎奇、窥探中获得集体狂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将丑态文化的传播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传统媒体的逐渐加入使得审丑行为扩大化,从线上到线下,逐渐渗透并影响大众的心理和行为。当大众无意识的猎丑心理不断地被媒体激发出来时,整个社会的审丑活动达到高潮,审丑文化则会与主流审美文化产生激烈碰撞,继而慢慢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4.
审美与审丑是指在文艺创作中如何来认识、界定和表现美与丑的问题。本文分别从西方和中国两个角度疏理了人类审美意识变迁的谱系,论述了中西方都经历了从审美向审丑转变的这一基本创作趋势,并指出这是近现代以来,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人本身异化的结果,也与人类个性逐步解放,感性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的总体趋势有关,是人类现代主体意识觉醒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5.
实现阅读治疗的方法很多,美学领域中的审丑就是其一。本文从丑、审丑、审丑阅读治疗的特点及过程等方面入手,结合三个通过审丑实现阅读治疗的案例,对审丑视角下的阅读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丰富阅读疗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实现阅读治疗的方法很多,美学领域中的审丑就是其一。本文从丑、审丑、审丑阅读治疗的特点及过程等方面入手,结合三个通过审丑实现阅读治疗的案例,对审丑视角下的阅读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丰富阅读疗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近公布的西汉竹书文献《妄稽》这篇俗赋为例,探讨汉赋在女性人物审美与审丑上的书写策略及其旨趣,从审美的角度分析汉代赋家眼中的女性,究竟如何是丑,怎样是美,特别关注"丑"如何作为素材,艺术地被赋家利用、组织和铺陈,形成一篇供人欣赏的作品并体现其中的价值与意义。本文的探讨主要以文本的分析和比较为基础,并试图置之于该文本产生前后一个较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审视,在中外互有同异的美丑观中去比较。  相似文献   

8.
当今网络红人横空出世,红人丑态现象层出不穷,而以传统审丑文化为基点,当今网络红人露丑和大众审丑均因感性愉悦和功利至上而缺乏深刻内涵,并以此走向畸形。可以说,丑的畸形是现实流行文化孕育的结果,也是大众被媒介利用有意引导的结果。丑的异化和畸形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危机——价值的虚无。因此,认识这种畸形并且对它的矫正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阎怀兰 《出版科学》2013,21(2):39-42
审丑艺术的文学图书,内容上揭示时代与人性的创痛和阴暗,装帧形式上注重传达奇特怪异的视觉氛围,给读者触目惊心的审美疼痛。文学类图书中的审丑意识,是文化产业化背景下,作家、出版者和读者共同作用出现的新的审美趋势,是当前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想的审丑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许喜艳 《大观周刊》2012,(19):217-2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提高说话、听话和写作的能力,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尊重并强化学生独特的审美情感体验,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丽 《大观周刊》2011,(18):197-19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陛的学科教学。设和展示最佳的阅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下,消费丑行,似乎已成了人们生活中尤其是网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神作料,从芙蓉姐姐到凤姐,再到前一阵子刷新"雷纪录"的小月月,仿佛都预示,"审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风起云涌的网民们的"审丑"热情,让人瞠目结舌的"现丑"红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直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由不令人感叹。网络"审丑"现象的风行,不由令我们深思深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张洁作品一改早期曾有的诗情审美的一面,逐渐显露出反诗情、反审美的另一种美学品格——审丑,在《无字》中审丑的美学品格表现得尤为鲜明突出。主要体现为:剥离真爱理想男人的"面具,"揭破人类的假相,解构历史的神话,揭示人类生存的荒诞、虚无和无意义。《无字》通过审丑恰在否定中建构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旦 《今传媒》2016,(4):47-48
网络媒体为普通民众揭露抨击社会丑相提供便捷高效的发声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监视环境的社会功能.但网络传播活动中不良的审丑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需引起公众的高度警惕.理性审视网络"审丑异化"现象,有利于受众树立正确的审丑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明辨美丑、弃恶扬善的能力,对营造健康和谐的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毫无疑问,电视是一种审美的艺术.然而,商业化的大潮中,审丑的电视正冲击着我们的视线,审丑似乎将成为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电视发展的现状,本文从美学、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角度,提出"审丑的电视"与"电视的审丑"这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16.
孙洁 《大观周刊》2012,(52):282-283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17.
李清华 《大观周刊》2012,(48):381-381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和池莉都是以边缘视角和平民视角从事文学创作的新时期小说家,但他们的审美情趣却大相径庭。写意与写实、审美与审丑、雅趣与俗趣分别是汪曾祺和池莉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异趣在《大淖记事》和《烦恼人生》中得到鲜明的印证。  相似文献   

19.
李红光 《大观周刊》2012,(44):194-194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徐玲 《大观周刊》2012,(50):231-231
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则会进一步深化语文课堂的美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