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比较陈培勋与丁善德、朱践耳等其他作曲家作品的和声手法之运用,归纳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以及与陈培勋先生在创作手法上的共性,从而体现出陈先生作品在技法与风格上的个性;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引起作曲理论界对中国和声运用问题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德彪西创造了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和声的新风格。他的和声语言及运用手段相对古典和声学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声运用是伴奏创作的重要因素.好的和声设计并有效地运用在伴奏上,将对歌曲的表现起到补充和衬托的作用.要想使和声在民族风格歌曲伴奏中的表现力得到了更大的扩展,除了在传统功能和声的基础上追求民族风格,在民族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和声手法外,还要对多样化民族风格歌曲进行不同的和声处理,以便达到更具时代感的和声效果.  相似文献   

4.
肖邦在和声处理上属于传统和声范畴,然而,也有自己独特的和声处理技巧。本文就色彩性和声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这些做法明显体现出肖邦对于传统和声的创新。从更高层次来讲,这也反映出肖邦对旋律与和声关系的新的认识及思考。  相似文献   

5.
弹好钢琴曲《卖杂货》,在对这首乐曲进行深入的分析后,要深刻理解其内涵,认真把握好作品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以及风格等音乐内涵,再严格按照谱面上的一切标记正确演奏,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揭示作曲家的内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化的钢琴曲创作中,通过有机运用五声纵合性的和声手法,就能够发挥出与西洋音乐和声手法体系相似的和声功能,从而帮助歌曲来确立或转换调式,明确或模糊调性.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的经典创作案例,来探析在民族化钢琴曲创作领域五声性和声进行手法中的调式调性变换方法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将民歌改编成钢琴曲是音乐创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作曲课教学的难点,它对于音乐创作者民族风格和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将民歌改编成钢琴曲,首先要进行和声配置,但我国却并没有类似“传统功能和声”那样的系统化的“民族和声理论体系”。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历史,实际上是我国作曲家不断融汇、消化西方专业作曲技术进而创造与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的过程[1]。“五四”以来,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实践在探索“和声风格民族化”的道路上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和创作实践(已发表于《音乐创作》、《黄…  相似文献   

8.
<正>即兴性往往容易被理解为随意性,但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即兴伴奏的即兴性,并不能理解为是可以任意自由发挥的乱弹琴。特别是即兴伴奏,主要是一种大众化的传播手段,为了与旋律声部密切配合,也为了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和欣赏,其所用的音乐语言必须是大家听得懂的,受制于一定的音乐语言结构的规律。因此,即兴伴奏可以说是一种在符合于音乐语言规律前提下的比较自由的音乐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在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中,随着一代又一代音乐理论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民族和声被赋予了无限活力。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民族和声在和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借助一些成功运用民族和声元素的作品,探讨了民族和声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期为音乐理论专业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音乐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特点,和声功能与色彩的关系,偏音的处理,调性布局与转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音乐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特点,和声功能与色彩的关系,偏音的处理,调性布局与转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现代一些民族风格室内乐作品的综合考察,从其带有民族风格的和声构成材料入手,列举了两种和声材料在性质和特征方面的异同,随后分析了这些民族风格室内乐作品中色彩性和声的进行手法,探索其运用规律,并加以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疆风格的钢琴作品进行探素和学习,重点从和声分析入手,总结出了新疆风格钢琴作品中的常见和声现象,对我们学习和演奏该类作品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拉赫玛尼诺夫(S.Rachmaninov)歌曲中的和声语言丰满、复杂,充满色彩性;他的作品遵循传统,始终坚持以三度叠王的功能和弦为基础,融入各种装饰性的手法。本文结合“拉氏”作品的相关片段,具体从一般意义上的和声复杂化;线条因素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持续因素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几方面阐述了拉赫玛尼诺夫和声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传统,博采众长而又风格独特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和弦选择是和声习题写作中的重要一步,其中副和弦的使用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呈现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各种副和弦的功能入手,分别讲述每种副和弦的预备、解决与和声语汇,并讲解习题写作,试图阐明各种副和弦使用的规则和手法,指导其在和声习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赵季平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悼歌》、《觅》等作品的和声创作思维为切入点,通过理论阐述和具体分析,解析作曲家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的和声语言思维及技法特征,从而了解作曲家"民族化"的和声创作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布格缪勒的25首钢琴进阶练习曲(作品100)的分析,从和声的织体、节奏、基本语汇、终止式、一级关系调转调与交替以及复合和弦与变和弦等方面对其和声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红字》是霍桑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作。作者笔下的白兰象征了美国梦永恒的破灭,也象征了美国梦永恒的寻找。整部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尤其是小说的三个高潮都巧妙地安排在示众台上,并且每次示众,四个人物都全部出场,每个形象都发生了鲜明的对比转折性变化。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对比,以及作品线索"A"字象征意义的分析,对霍桑对比手法的运用做了简单论证。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突出了文章主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格里格音乐作品中多样化,个性化,富有民族特色的终止表现手法。归纳其终止式特点和规律,从而为多声部音乐创作在终止式的表现手法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当前高师和声教学的弊端及成因加以探讨,进而提出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和声教学各环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