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蔚南 《职业技术》2007,(2):130-131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国通向西方世界的著名的"丝绸之路",贯通东亚、中亚、西亚,经过了两河流域,远达罗马大秦,中国的丝绸、织锦、瓷器等用驼车(当时被称为"沙漠之舟")运往世界各地.中国的许多产品被世界人民所享用,无疑,中国文明对世界古代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佛教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文化而随着佛教思想渐趋中国化演变成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艺术。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主要组成部分,在题材内容、人物造型与结构布局、线描勾勒与赋彩设色等方面都较好体现了中国化佛教艺术民族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反弹琵琶》,以其飞动的线条、五彩的天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奏乐天使》,自然写实,光感强烈,形象逼真,同样令人倾倒。本文拟对此二作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中西壁画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4.
顾翔 《陕西教育》2010,(9):63-64
当代的艺术走向了高度的繁荣,世界艺术真正得到了结合和交融。在人类文明史的第一个千年,世界的文明和艺术走在各自的单行道上。中国经过了统一直到两宋艺术取得了高度的繁荣,宫廷的提倡使得艺术深入了社会各阶层。在西方世界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势力此消彼长,在高加索和两河流域.成为两个文明争夺的焦点,文化和艺术显得纷繁复杂,总的来说,都受到希腊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西艺术精神的比较,重要的是对它们不同形态的本质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对中国艺术的“全球化”有清醒的认识。中国艺术的民族性在于中国优良的人文精神传统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自然的审美态度,中国艺术的“全球化”必须建立在这种传统之上。  相似文献   

6.
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表现具有与世俗绘画明显不同的风格特征,将它继承与弘扬会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表现的分析,提出了敦煌壁画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获取灵感、可供借鉴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技巧,同时也指出了继承与弘扬民族艺术应从艺术形态、表现形式、创作方法等多方面、多层次地加以挖掘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影视动画中角色造型和动作设计缺乏艺术感染力,视觉审美效果和文化感染力较弱,如何建立中国动画电影特有的视觉语言风格,实现动画产业的振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应该培养多角度立体创作思维方法,让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最终建立设计动画视觉造型的完整模式,从而提高国产动画电影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龟兹文献、察合台文献、维吾尔文献等多种文献及石窟艺术资料,从文献和石窟艺术的角度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形成及其发展进行了探讨。对进一步正确领会和阐明这一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端庭 《师道》2007,(1):19-20
自晚清以来,留学成为中国人一件说起来百感交集,做起来五味俱全的事情。留学或者说通过留学引进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现当代社会、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我相信,只要中国还没有真正成为世界强国,留学就仍然是中国人实现富国强民理想的必要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敷彩、用线、造型和布局等要素的分析,提出平面性是克孜尔石窟壁画的主要视觉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其它地区的重彩壁画,四川地区重彩壁画主要以讲述佛祖本生故事为题材特征、以线条刻画为造型特征、以重彩矿物颜料为色彩特征、以沥粉贴金为技法特征。无论是在艺术特征,还是在人物技法表现上,都体现了鲜明的四川地方文化特色。因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很有必要开展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重彩壁画的教学探索,通过对重彩壁画教学的探索和创新,传承这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重彩壁画文化。  相似文献   

12.
莫高窟第3窟的壁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手法,有其显见的特殊意义。特别是以泥沙做底的湿画法,多年来成为人们研究探索并引起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元代社会历史背景及敦煌地理位置,还有莫高窟特殊的自然环境,综合研究、分析了第3窟壁画的线描表达技法。  相似文献   

13.
严寒  张梅 《华章》2013,(23)
“波普”艺术运动将丝网版画带入兴盛并引起世人注目,其代表人物有美国艺术家劳森博格、安迪·沃霍尔。丝网版画不一定是西方语言的模式,它也可以连通东方精神。在现实中发现构成符号性的语言,并通过演化逐渐抽取分离、重组,产生一种新的语言图式,这就是丝网版画制作所表现的母语,丝网印刷只是技术,图式可以是中国的,表达方式也应该是中国的式样。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世界文明是一个不断走向进步的过程.论文采用“以类相从,时代为序”的纵横比较研究法,纵横四海,神游五洲,以中国和虞舜在世界文明史的作用与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百家之精华,拨千年之迷雾,将众多历史的碎片由点到线再扩展到面地连接起来,把古史传说、经史典籍与考古发掘的地下文物进行鉴析与印证,以4000多年前的虞舜作为切入点上下求索,把整个世界文明史作为一个可以扩展到过去和未来的统一过程,求得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径选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察文明要素,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与发祥地,伏羲以其超人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伏羲文化时期文明因素如城址,铜器,文字的出现,为解决中原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据此推测中原文明起源已有6千年历史,“炎黄”子孙应改为“羲黄”子孙。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艺术与科学发展依循的是不同轨迹,它们有可能重叠,但从没有相互代替。虽然说艺术没有解释科学的使命,科学也不担负创造艺术的目的,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和艺术间在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有各不相同的联系方式.本文从古代文明、古典文明、现代文明、当代文明四个不同阶段探讨了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的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妈祖信仰形成了大量不同时期风格多样的妈祖造像。这些造像,系统地展示了妈祖形象变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溶入了各时代人们对妈祖形象的理解,是造像师们的审美心态和时代审美倾向共同作用的结果,既秉承了中国传统神像造型艺术传统,同时记录了妈祖的造型演变和民众的文化审美理念,成为妈祖信仰文化中重要的艺术文化资产。从妈祖造像语言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中国民间造神的演变过程;从妈祖造像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中国神像造像美学意涵的广大精微。  相似文献   

18.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19.
杨小静 《考试周刊》2014,(10):161-162
本文以高职院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改革为课题,探讨如何以"两化两制"为基本思路指导教学实践,建构创新务实、开放互动的科学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市场需求和产品造型设计行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着重于物象的内在精神的表达,其中南齐名美术批评家谢赫提出的“六法”,对当代室内设计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设计师如想重新建立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室内化,需从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吸取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