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忘的夏日     
8月3日——一个令人难忘的夏日。 炎炎夏日到来了,大地炙烤得喘不过气来。我们返群从学校回来的学生们恨不得天天都呆在空调房里享受。这天听说一年一度的夏令营又将来临,是准备参观边防海警一支队,喜悦顿时将多日的烦恼驱赶到九霄云外,我兴奋积极地报名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个饱受苦难的普通家庭来说.初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足以带来面对生活、继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朋友由苏州来,说要给我带一小篓枇杷,正应时,一定黄黄的十分柔甜。报纸上却看到骇人听闻的标题:“两民工偷七枇杷,捆绑示众十小时。”图片上,清清楚楚看到民工的赤脚。  相似文献   

4.
5.
大多数人都知道,很多卖座的电影后来都宣称要改编成游戏,以便让那些迷恋电影但不特别喜欢玩游戏,抑或迷恋游戏但不怎么看电影的人共同热衷,比如(《教父》。而游戏直接改编成电影的趋势也早就开始了,比如《生化危机》。游戏直接改编电影的数目并不十分庞大,但你很容易就能从音像店的搁架上找到一张《生化危机》的DVD光碟,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当然是意味着——一篇专题因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6.
1956年至1961年,我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有幸时常亲聆著名学者胡小石先生的教诲,终生受益。值此母校百年校庆,人们回顾南大光荣历史之际,我对先生益加怀念。恩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恩师的谆谆教诲犹存耳畔。我用拙笔记述几个片断,以表达一片追思之情。  相似文献   

7.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一场以谋求儿童幸福为宗旨的儿童年运动。《申报》对此作详尽、持续的报道。全国儿童年实施委员会通过文字宣传、口头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儿童年,呼吁保护、救济儿童,提倡儿童幸福事业,并且举办各种儿童展览会等活动。这些举措获得不同程度的实施,推动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儿童的各项幸福事业。  相似文献   

8.
法制类节目在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中已走过了近三十年,但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导致现有的法制类节目已不足以满足受众的内心期待。从中央电视台王牌法制节目《今日说法》中衍生出的新节目《撒贝宁时间》在多层次、多角度上重新塑造了人们对法制类节目的观感。  相似文献   

9.
10.
回忆写评论     
评论是新闻的旗帜和灵魂,这是邸报以来就形成的传统。我国近代的《循环日报》主笔王韬,《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国粹学报》主笔章太炎等,都以撰写纵论国是,褒贬时事,抨击时弊的文章而成为风靡一时的人物。上世纪初的《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写时评,“一篇在手,倚马可待”,“笔锋常带感情”,鞭辟入里,也影响极大。延安时代的《解放日报》,社论、文章多出于陆定一、胡乔木之手,痛快淋漓,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炸弹和旗帜”的作用。毛泽东身为党的领袖,又是写文章的高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美化回忆     
去采访一个纪录片导演时,我向他转述他一个大导演朋友的一段回忆。因为回忆里有他,说的是炖牛肉的香气里,几个年轻人狂热的畅想,于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某个瞬间诞生了。我兴奋地等着他继续往里填东西,脑子里想着接下来一篇好稿子要诞生了。不料,他鼻孔里一声轻笑。“没那么文艺吧?当时我正满屋子看他的大房子呢,羡慕啊,我一个租房子的人,一下看到那么大的房子——还是自己的。艳羡地四下寻摸……”——他毁了我的好稿子,一篇又文艺又伤感,内里还有热腾腾梦想的好稿子。但他让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可靠,不是所有的叙事都贴谱。  相似文献   

12.
《纽约时报》从19世纪创刊以来,至今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这份报纸在一个半的世纪之中,一直雄踞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体的领袖地位。其中,它对中国的观察和报道成为这份报纸十分重要的内容。曾经在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的曦原先生,比较系统地查阅了《纽约时报》从1853年至1997年的对华报道目录,并阅读了其中关于晚清时期的篇目后,编辑了这本《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晚清期间的报道的著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对中国,或者说大清国的种种态度和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的生动描述。在19世纪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是非常受人瞩目的。这一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梳理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童年来源,结合媒介变迁史,重新反思童年消逝说在新媒介环境中的体现,试图唤起人们对童年文化的危机意识;并就现代媒介技术带来的儿童成人化、成人儿童化、电视人、技术异化低龄化等现象,给当下媒体、学校及家庭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辩护人》这部韩国电影单,没有长腿的欧巴,只有大脸的大叔。宋康昊这个在《密阳》《汉江怪物》和《杀人回忆》中都有过出色表现的中年男人,这一次扮演了一个律师。  相似文献   

15.
记得我刚出生的时候,很漂亮,一身挺括的衣服。头脸干干净净,人见人爱。送到银行保险柜里的日子是很舒服的.这年月谁喜欢到处奔波呢.谁都喜欢少辛苦还能多拿银子。  相似文献   

16.
流浪     
朱淑萍 《岭南新闻探索》2007,(2):F0002-F0002
人这辈子里.总有几次冲动,几近荒唐的想法——去荒野中流浪。绝大多数人因为重复又重复的工作羁绊,为房子、车子、孩子的奔波中,磨尽岁月的棱角,流浪的想法就隐退了,只是偶尔也会跃出。就是当看到这样一幅图景的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梅里雪山     
在我的生命中,时常会感受到一种震撼.一种来自于天地之间精灵的震撼,一种来自于藏传佛教神灵的震撼,一种来自于神秘与美丽的震憾,一种来自于雄峰与挺拔的震撼,一种来自于永恒的震撼.它时时刻刻撼动着我的心,令我激动,令我兴奋,令我向往,难以言状.  相似文献   

18.
19.
《背影》通过出现在“我”面前的两次背影和“我”的三次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深深眷恋,抒发了真挚的父子之情,从而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这种源于生命本体的微妙感触。同时也从侧面影射出当时阴冷灰暗的世态,特别是动荡年代小资产阶级没落颓败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