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是一篇生动介绍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的说明文,但又何尝不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散文珍品呢?在我们惊叹于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同时,也不能不为他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所折服。《核舟记》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想象丰富,构思独特。无论是奇巧人王叔远,还是作家魏学洢,他们忠实而准确地反  相似文献   

3.
南行记     
过了长江便到了江南。在许多关于江南的文字中,我知道江南是那种古雅、恬静的水乡。上海,也算是江南吧,但是她又不是本真的江南。可以说她是一个汇合体,南方北方在这里已经没有明确界限。“留学上海”是一个非常“大”的说法, 但是仔细想想我也算是一个小小“留学生”了。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在情感的表达上极具张力,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的灵活运用、语言的巧妙使用及其表现出来的生命体悟,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抒情空间。  相似文献   

5.
南行记     
“郭富城”里的女王“梅艳芳”,是位“青春美少女”。她有一头“周润发”,两弯“周海眉”,一双“水灵”的大眼睛。女王喜欢佩戴一块“张曼玉”,善弹“齐琴 (秦 )”、“王祖弦 (贤 )”。   “正 (郑 )少秋”的一天,“梅艳芳”在批“张信折 (哲 )”,“莫文尉”“诏传”来“周迅”,说东北的“成龙”王“刘德华”正带领一百万“邓丽军 (君 )”乘坐“动力火车”,打着“梁咏旗 (琪 )”,持着“郑伊剑 (健 )”来攻打“郭富城”。女王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应敌的“酒井法子”。丞相“张惠妹”提议撤离。   “黎明”时,“梅艳芳”调集了全部…  相似文献   

6.
《南行记》是现代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三十年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思潮席卷文坛的时候,在作家们纷纷把视野集中在都市生活和内地乡村的时候,艾芜——这个突然闯入文坛的不速之客,带着滇缅边地的异域风尘,带着印度洋那微咸的海风,给严肃而略显沉闷的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那自然流畅的文笔,不加掩饰的热情,与他笔下那不为人知的山水人物一起,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陌生的天地。与同辈作家相比,艾芜的作品不能算少;而且就艺术的圆熟程度而言,《南行记》也不能算是最高的。但提起艾芜,人们最先想到的,仍是他的《南行记》。在艾芜的所有作品中,不但数《南行记》再版次数最多,而且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艾芜的代表作《南行记》有着显著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作家在小说集中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一幅流浪汉形象的悲惨画面,并以抒情的笔调对他们的传奇生活作了深刻的揭示,表现出他们被赶出"文明世界"后所遭受的生存困境,挖掘出他们在兽性的外衣包裹下的内在的"精神围城"。  相似文献   

8.
艾芜的《南行记》与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同样以流浪为题材,但由于两位作家所持的文学理念和感受不同,艾芜以心灵自由为基点,为人生而创作;蒋光慈则是响应时代的要求,为政治而作,因此作品展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世界,给读者不同的感受,具有不同时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充满悲剧性艺术魅力的作品,包含情节设置的艺术魅力和悲剧魅力之亲情永恒,以及在悲剧中表现出崇高的人格艺术魅力,并且剧中隐含着阳刚之美与正义之美。在这样的悲剧中,人们信奉的忠、孝、仁、义等人格仍然魅力四射,从而呈现出中国式悲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论艾芜《南行记》中的自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艾芜的《南行记》中的“我”可以从“小我”和“大我”两个方面来理解。“小我”更多地带有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性格的影子,“大我”则蕴含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行杂咏>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的兼采众长、直抒性灵,它的气势超迈、意境深幽,乃至于其语言上的丰富多彩,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浪漫主义”相关理论,阐发了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而分析《南行记》中所写的边地的奇丽的景观、奇特的人物、奇异的传奇故事,理解艾芜这部早期代表作品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南行记新篇     
2006年12月13日到26日,我和摄影记者高海涛组成神州学人采访调研团,前往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采访调研。此次南行,先后访问了三个国家的6个城市,7所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科工组织,举行了7场座谈,并个别走访了9位海外学者和留学人员,总共超过60人。  相似文献   

14.
刘苏敏 《文教资料》2005,(24):103-104
艾芜,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作家,他的《南行记》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首创的,也是唯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作品记录了作家漂泊的心理历程,重塑了流浪汉(女)的新形象,开辟了文学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肥沃而美丽的西南边疆,是一块笼罩着浪漫色彩的大地。三十年前,作家艾芜曾用笔在它上面辛勤地垦荒叩壤过。《南行记》就是这里结下的一束稻穗。那稻粒散发着清香,但同时也带着苦涩。时代在前进,历史的风雨终将这里的污秽腥膻洗净了,同时老作家的冀角上也已经撒下了粒粒霜花。他是多么希望着能重新回到那个地方,重新耕耘,再次收获呵!1961年,艾芜第二次踏上这块土地,。两年之后,《南行记续篇》(下面简称《续篇》)象一簇红艳艳的果实呈现在文学园地上,通身洋溢着甜香,立即以其艺术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一系列评论文章也随之出现。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横加摧折,对《续篇》的研究,肯定不会留下今天这样大的空白,如里面具有很鲜明特色的妇女形象,至今仍无人注意。本文正想对这个问题稍加探讨,为《续篇》的进一步研究略尽微力。  相似文献   

16.
郝小锋 《黑河教育》2011,(10):16-16
《永州八记》作为我国古典散文的典范之作,它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关键在于它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物细微、绘声绘色的特色,构思的巧妙、手法的灵活多样以及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艾芜在小说集《南行记》中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东南亚画卷,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南行记》中,作者不仅将东南亚风光民情的描写与人物个性的刻画恰切地结合在一起,还生动地展现了西方殖民统治下东南亚地区的众生相。并且,作品中的东南亚世界还成为异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场域。对《南行记》中的东南亚世界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认和阐释该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选入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原刊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后收入《朝花夕拾》。当时鲁迅先生在激烈的斗争中到厦门任教。深感社会之黑暗,人生之险恶,不由忆起人间的真善美,既自慰自疗,又自励自强。本文用真挚的感情,叙  相似文献   

19.
艾芜小说《南行记》的创作自出手眼、风格独具。作品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众多流浪汉群像,开创了我国流浪汉小说的先河。此外,作家在环境描写与文本叙述方面均显示了其独创性,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来自于他对其独特经历的独特感受、认识、理解的把握,带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  相似文献   

20.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由《伊利亚特》(又译作《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又译作《奥德修纪》)两部作品组成。《伊里亚特》虽为史诗,却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剪裁以及比喻等方面为后世战争题材的小说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