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当·斯密(Smith,Adam,1723-1790)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当时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全盛时期.斯密总结了近代初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并在吸收了重商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整  相似文献   

2.
教育投资是一种“软性投资”。这种投资在收益方式上与对物的投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总的说来,教育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的作用是隐蔽的、滞后的,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容易被其他因素所掩盖。人们认识到教育投资会有经济收益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十八世纪,英国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教育投资会带来收益就有所察觉。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曾写到,“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兼取利润”。十九世纪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马克思以前的家即古典经济学家与黑格尔关系劳动的学说进行了简要的考察,文章认为,古典经济学家从探寻财富的源泉出发,对劳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劳动客体为主体,从劳动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黑格尔则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与人的自我创造的手段且人的自我创造是历史的基本内容的卓越思想。  相似文献   

4.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在其1776年出版的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相当深刻地论述了教育经济问题。一、劳动分工论与教育经济思想劳动分工论是斯密整个经济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因而也是他的教育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斯密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劳动分工与教育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劳动分工能提  相似文献   

5.
受国家教委的委托,根据我国教育投入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结合国际和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试就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作些研究.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关于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人们早就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十七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过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有用才能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也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如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把“社会上一切人民学到的有用才能”看作是固定资本,揭示了人的才能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在其所著的《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一书中,从另一个角度考察了教育和经济的关系.他认为,人类“物质资本”是由物质财富积累而形成的,而“精神资本”则来自智力方面成果的积累.他指出:“各国现在的状况是在我们以前许多世代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等累积的结果,这些就是人类的精神资本.对于前人的这些成就怎样加以应用,怎样用自己的心得来加以发扬光大,无论哪个国家生产力的进退,都决定于这方面的领会的深切的程度.”可见,他注意到智力成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是为提高人的能力而投入的一种资本,是西方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经济学家早就知道,人是国家财富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经济学将资本分成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它对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使国民收入增加。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代替。当代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而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的培养是教育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 人力资本理论来源于西方教育经济学理论。早在1644年,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配弟(1623~1687)就提出教育经济价值的问题。在此之后,古典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Adzm Smith,1723~1790)、  相似文献   

7.
论科教兴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力量 经济学家越来越强调科技在国家财富增长中的作用。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A·斯密指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论述了劳动创造财富。认为“科学是财富的最可靠形式,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另一种不需要资本家花钱的生产力是科学为量”。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和“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8.
一、利益表达愿望更迫切 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重义轻利,致使中国人对利益讳莫如深,不敢明确提出任何个人利益的要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这种对利益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们对利益表达的愿望也日益迫切,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人们在现实面前认识到经济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对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主动诉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整个社会评价标准由“政治”和“身份”转化为“经济”和“财富”,经济状况和财富多少往往成为决定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基础性要素。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最早分析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的问题,而在对于"国民财富"其本质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很多人都存在一定的误读。文章旨在探究"国富"的本意和如何"增长国民财富"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民总体品德发展规律可以归结为四条。(1)德富律: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越快,物质财富增加的越多,对于这些物质财富的分配越公平,人们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的程度便越充分,因而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和欲望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2)德福律:一个国家的政治越清明,人们的德福便越一致,人们做一个有关德的好人的道德愿望便越强大,他们的品德便越高尚。(3)德识律:一个国家的科教文化越发达,该国国民普遍的道德认识水平便越高,国民的品德便越高尚。(4)德道律:道德越优良,它给予每个人的压抑和损害便越少,而给予他的利益和快乐便越多,于是人们遵守道德从而做一个有关德的人的动力、道德欲望和动机以及道德意志便越强大,因而他们的品德便越高尚。基于国民总体品德发展四大规律,国民总体品德培养方法便可以归结为“宪政民主”、“市场经济”、“优良道德”和“思想自由”四大制度建设。因为一个国家的制度越接近四者,该国的政治便越清明、经济发展便越快、财富分配便越公平、科教文化便越繁荣、所奉行的道德便越优良;这样一来,国民的德福便越一致、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的程度便越充分、做一个有关德的人的道德欲望和道德认识以及道德意志便越强烈,从而国民的品德便越高尚。  相似文献   

11.
看不见的手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经济学家,名字叫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人们把他称之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影响至今的经济学经典之作《国富论》。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叫做“看不见的手”。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实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1723-1790年)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他在1766年发表的《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一次系统地说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所涵盖的规范内容和行为原则均有很强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我国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的道德素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更深、更广地发掘人的潜能。它不仅要求经济中的人具有优化的认知结构、情意结构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战略性课题——国民道德的再塑。这正是道德的历史性一面。笔者认为,国民道德必须要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的财富正在成几何倍数增长。管好自家的资产,使个人财富实现保值增值,越来越成为现代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很清楚理财是怎样一回事,也有很多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资产进行打理。商业银行已普遍认识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纷纷成立理财中心,凭借其专业的人才,创新出新的金融理财产品,使我国居民个人理财愿望的实现得到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群言·文摘     
哪怕还不上也得贷!——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我们不能因为怕学生还不上贷款而不给他贷,因为教育贷款一定是会有效益的。一个小学生和一个高中生的生产能力、创造的财富是完全不一样的。既然创造的财富不一样,收税就不一样,所以完全可以用多收税来还上贷款。各类学校要安于本位,不要跟着“排名榜”走。——在珠海举行的“200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杨德广认为,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拔尖人才;教学型大…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近代中国"女国民"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女国民”观念提出于20世纪初,是在国民概念的基础上“国民之母”的延伸,反映了人们国家意识和人权与女权意识的觉醒。民国成立后,人们的“国民”意识进一步加强。五四时期,全民性的思想启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子作为“国民”,也是具有个体尊严与独立人格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国民与新女性的形象出现了整合趋势,“新女性”成为流行更为广泛的语汇。由于在民族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中华民国始终未能成为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国家,因此民众的国民意识与国民观念,尤其是女国民观念也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7.
《管子》最早提出教育的经济价值观韦石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1723~1790年),于1776年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把劳动者的技能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他认为学习一种技能,须受...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人由于其视角不同,对时间便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大多数人对时间的看法。在历史学家眼中,时间是历史。哲学家则说: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在经济学家看来,时间又是什么呢?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的大小由劳动时间来测量。配第是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原理的经济学家。他说:“假如一个人在能够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内,将一盎司白银从秘鲁的银矿中运来伦敦。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1:48]即一盎斯白银成…  相似文献   

19.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他于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这一名著,两个多世纪以来在国际上一直享有盛誉。在纪念《国富论》发表210周年之际,本文仅就斯密的经济政策主张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经济学界普遍关心的研究课题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课题,农村城市化是又一个课题,这两个课题可以说是同样重要的。经济学界早已察觉到经济增长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经济增长的正作用反映于促进国民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助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城市化;而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则反映于环境污染与资源耗竭等方面,使得国民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受阻,导致社会生活质量下降。可持续发展概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并受到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