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综述】2008年12月,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5,(1):30-33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要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进社会公平,大力建设和改善民生,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协调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能推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措施,并认为完善再分配政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张琴 《华章》2011,(19)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的公平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最可靠的基础之一.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别”、“群体差别”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关注民生,实现教育公平,使广大人民“学有所教”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素质是和谐社会的道义基础和精神动力,当前由于各种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为主题,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道德的时代价值,体现针对性与实效性,管理要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国收入分配关系存在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相对低下且呈下降趋势、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财税制度不够合理、隐性和非法收入惊人等主要问题。原因主要有四方面:薄弱基础上快速发展的历史原因、人口太多的现实原因、金融危机使长期隐藏的矛盾尖锐呈现、监管和惩治存在缺失。为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笔者建议:制定40年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公平分配的规划;与就业有关的经济决策要有利于有效增加就业;科学规定社会的最低工资,在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完善劳资谈判协商制度,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会主席的工资由政府开支;改革财税制度,既要合理地增加税收总量,又要调整分税制以适当增加地方的税收;逐步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加强对金融、房地产市场和物价的监管;通过政务公开避免腐败;发展慈善捐赠事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贫富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贫富差距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的潜在威胁,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推动全党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年国民生产总值以9.67%以上的速度递增,财政收入更是以两位数字的速度递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事关基本民生问题方面的改善幅度十分有限。农村村民、城镇居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十分有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企业领导务必要认真思考,认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出的部署,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关注农民工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之一。当前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社会安全保障、平等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渠道的缺失有其深刻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因此,要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破除城乡地区行业樊篱,采取分层分类逐步推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孝是中华民族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弘扬孝文化加强孝德教育对于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大力弘扬孝文化加强高职学生孝德教育,完善高职学生的人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历来是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大事,民生建设效果直接体现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民生建设对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改善和保障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民生建设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构建和谐幸福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幸福社区,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收入差距的拉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收入差距过大,出现贫富分化时,就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收入分配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一个长期的互动过程。本文在阐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注重家庭教育、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社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民生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人民幸福安康也是领导者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将在十二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切切实实使人民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为创建和谐社会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人人尽责。  相似文献   

17.
文中认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平等性、公共性、公益性、长期性、倾向性的基本特征。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应把握好的几种关系:从建设主体来看,要把握好政府主导与民众主体的关系;从建设任务来看,要把握好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及社会管理的协调发展;从建设内容来看,要把握好民生建设与其他社会建设的关系;从建设途径来看,要把握好增加投入与体制改革的关系;从建设过程来看,要把握好社会建设不同阶段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8,(1):34-36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社会建设,是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深入研究民生社会的历史演变、基本内涵、基本特质和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解决民族地区根本问题的本质要求,是发展和谐民族关系的保障,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杨磊  董颖  朱明辉 《文教资料》2013,(23):134-135
本文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同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探讨如何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