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新教材设计,重在吸引学生与之对话。鲁洁教授说:“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像是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一个与儿童不相关的‘他’,而更像是一个面对儿童说话的‘你’,这个‘你’是和儿童相对的,能够激起和它热忱交往的朋友、伙伴。”学生与德育教材文本对话如何实施?“对话”怎样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基于策略层面的思考,“两者”对话,宜采用“追踪问题”“理解倾述”“反思内省”等三大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话”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应成为课堂中师生的主要交往方式和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这一理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或以为“对话”就是师“问”生“答”。或以为“对话”就是一般的说话交流。于是不少课堂的表面热闹掩盖着教学内容的虚空。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体现?下面这两篇文章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存在四个方面的普遍问题,即为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愿望、教职工生活职业发展与教育管理方式、学校建设发展与国家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校园暴力被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以此为认识基础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亟需回归交往理性,构建对话管理机制。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就是让行为主体之间进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的交往与对话,在相互承认基础上达到"谅解"、形成"共识"与合作。教育以对话而存在,因对话而发展。建设和谐大学校园,需要构建基于交往理性的对话管理机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管理者与教职工、大学与社会的交往与对话,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组织和校社关系,乃至于全社会的对话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现代交往实践观认为,交往实践结构是由“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统一构成的整体,即“主体-客体-主体”结构。在道德教育领域中.交往的主要形态表现为德育对话。其结构也相应地表现为“主体(教师)-文本(德育素材)-主体(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关系。在德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面,但为了保证对话的质量与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德育文本(德育课程、教材或相应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把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也看成是一个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学,它忠诚于学科,却忽视了学生;体现了权威,却淡化了民主;追求着高效,却忘记了意义。新课程精辟地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一、“对话”作为一种交往关系,意味着平等、尊重。作为交往、沟通的“对话”,必然要有一个“生态条件”,即建立在双方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就无所谓“对话”。教师应走出“教师至上”,怀揣一颗平常心,或者更应该说是怀揣一颗童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参与对话的双方或多方,才能彼此…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11,(6):43-44
【设计理念】 “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是对应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所作的习作讲评课。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写人的习作,但对习作中“人物对话描写”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学生平时的习作,很少写到人物的对话;或者即使写到,表达形式也很单调,内容也不生动。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写好人物对话,我们结合“人物描写一组”,从小处着眼,把“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作为这次讲评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投身于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去呢?一、引导学生由“要我说话”变为“我要说话”引导学生“要我说话”变为“我要说话”,主要是通过讨论方式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提高学习技能,发展健全人格,而讨论式教…  相似文献   

8.
刘文红 《小学生》2011,(2):47-47
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与学生交往的和谐与否,与学生和谐相处,毋庸置疑是老师关键的教学活动之一。教学的完成需有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为了更好促进教师的“教”,为了更好发展学生的“学”,做好师生和谐关系是必要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交往方式,“对话”意味着平等融洽“对话”,必然要有个“生态环境”,即对话要建立在双方真诚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应走出“至上”、“独尊”的心理怪圈,抛开功利心,怀揣平常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如某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堂上出现了如下对话。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教学本质就是一种对话”,课堂是师生合作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课堂上不仅要有教师的“慷慨激昂”,更应有学生的“大声说话”,充分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彰显自信和能力。纵观身边的课堂,却是学生说话机会太少、声音太小,只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被说话”。  相似文献   

11.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意的过程。”(叶澜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建对话的课堂,让学生在对话的课堂中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一、民主氛围,平等对话真正的对话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句热情的赞语,每一个亲切的眼神,都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使学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而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从而构筑理想课...  相似文献   

13.
一、天平的失衡  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 ,师生在一种共同的教育情境中处于不断的对话与交流状态 ,借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作的一句比喻 :应成为一种“理想社会中理想的说话人和听话人”。[1] 在这种对话与交流状态中 ,师生之间相互传达着信息 ,不断地沟通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然而长期以来 ,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与交流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单向的状态 :教师高居“权威者”的位置 ,始终处于“说话人”的状态。社会和教师本人对教师职责的要求也仅仅限于成为一名“理想的说话者” ,即按照社会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4.
这次“对话练习”的目的,一是教育学生说话要用礼貌语言,二是训练学生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进行对话,注意对话的感情和姿态。鉴于我市近几年单独开设了说话课,我们充分发挥这道题的作用,在让学生练好对话的基础上,使之变成了一篇好的说话教材。  相似文献   

15.
魏彦平  魏艳丽 《考试周刊》2013,(25):162-163
文章提出教学交往的实现途径:从交往主体上,构建有效和谐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实现教学的优化;交往内容上,打破生活世界和教材文本的阻隔,关注师生现时生活和未来生活;交往方式上,在教学交往的对话过程中,一方面,是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直接言语对话,另一方面,是师生与文本(教学内容、教材)之间的间接对话;实现创造、超越寻求并实现教学的共生性成长的交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对话”就一直成为人们探索与生成知识的重要方式,而课堂中有意义的对话则是让学生学习交往的艺术,提升对话的素养.这样的对话才是真正和谐的对话.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相长,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针对农村孩子多数腼腆胆小,不敢说话,不会交往的现象,江津市普遍开展了农村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与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扎实践行“大写”农村孩子的培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 创设情境 实现课堂教学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至少在贫困山区 )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然后问谁来回答 ,结果学生的头低低的 ,教室里静静的 ,没人应答 ;即使有学生举手 ,老师十分欣喜 ,学生却是语无伦次 ,词不达意 ,着实让老师难以引导 ;而争论更是在课堂上难得一见。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对话的场所 ,学生不说话 ,说不好话 ,师生之间怎么交往、互动 ?没有了交往、互动 ,学生的主体地位何以充分体现 ?“没有交往 ,没…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占有优势,就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成了课堂交往中的“贵族”,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常常揣摩并迎合教师的需要,沦为了交往的“奴隶”。那么,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呢?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走出崇拜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吗?没错,但强调“对话”,能使…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它不是简单的听话加上说话.而是双向互动的。它是一种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