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关于文章开首一句文章开首一句,表现了鲁迅对某些不务正业的清国留学生的厌恶感情,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言外之意是说,东京有这类清国留学生在,觉得无可留恋。所以下文有一句“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把这两句对照起来看,更可以看出作者厌恶清国留学生达到了不屑与共的程度。鲁迅不在东京学医,也不到离东京不远的千叶医学校学医而到比较偏辟的仙台去学医,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艺术范型、艺术心理、歌诗视角等对钱锺书《诗经》艺术研究 进行评介,用意在于说明只有丰厚的研究资源,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运用综合型的研究方法,才能使古老的《诗经》学得到新生。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诗经》研究出路何在,已成为学界关心的话题之一,钱先生的研究会给我们以益人神智的启示,其不足也可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4.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篇》.历代注释研究《列子》的人,据《四库全书总目》及《丛书综录》记载,有晋代的张湛、唐代的卢重元、殷敬顺、宋代的江?、陈景元、明代的焦竑、清代的卢文绍、任大椿、俞樾、陶鸿庆等人.近人杨伯峻汇集前人和近人王重民、王叔岷等人的研究成果作《列子集释》,可以说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以我国文化渊源之长、学术研究之盛,而历代研究《列子》的仅这几个人,可以说是不多的.但作为《列子》中的一段——《愚公移山》,则因为它被各种选本所收录,多少年来一直充作大中学校的教材,注释的人则非常之多.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朱自清先生》,有两个句子存在语病:一、“至于常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学的那几年。”这个判断句的主语残缺。“见面”、“谈……问题”这两个并列短语本可以作“是”的主语,但由于后面加了一个“时”字,就变成了状语,致使全句的主语被掩没。去掉“时”字,  相似文献   

6.
《曹刿论战》见于《左传》庄公十年,记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这是一篇以简洁的文笔描绘古代作战指挥的优秀散文.它不仅受到文学研究者的推崇,也得到战史研究者的重视.最近,我在学习中,对其中两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提出来请同志们指正.第一个问题,人们一向把长勺之战看作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我认为这需要考查一下当时的具体兵力情况来说明这个问题.鲁国的兵力是明确的,共有兵车千乘,士兵三万.据《礼记·明堂位》载:早在西周时,"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即鲁国首都),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按周代军制,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上册第111页关于地下水的内容,课文中有些提法是不够严谨的.很容易使人误解。现就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质疑,并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题辞》《野草·题辞》作于1927年4月26日,发表于《语丝》周刊第138期(1927年7月2日)。这一篇其实也可以当作“野草之二十四”来读:它本身也是一首文采斐然、意境深远的散文诗。作《一觉》后四个多月,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厦门、广州,环境和思想都发生  相似文献   

9.
屈原作品中某些篇章的真伪问题,学术界历来就有不同意见。争论的重点,尤其集中在《九章》的《怀沙》以下《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四篇上。从总的倾向来看,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是不相上下的。但是,主张这四篇是伪作的论著当中有两条历史资料,却迄今还没有人能提出有力的否定意见。第一条,《汉书·扬雄列传》说:雄作《反离骚》《广骚》之后,“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这是否可以证明西汉之末的屈赋传本还没有《怀沙》以下四篇?第二条,刘  相似文献   

10.
《殽之战》选自《左传》,题目是后人加的。《左传》是编年史,它以鲁国的纪年编次,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矛盾斗争。《彀之战》选自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下面就这篇文章谈几个问题。一、殽之战的前前后后。《殽之战》记述了秦郑之间、秦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前面说过,《殽之战》是从一部编年史  相似文献   

11.
杨广收  周平 《现代语文》2006,(11):89-89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吉行的记录,共20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是人们了解儒家化的重要资料。作为“四书”之一,它又是儒家教育的主要教科书。建国前,《论语》都是以整本书的形式进入教育领域的;或被列入精读书目,或被列入略读书目;建国后,《论语》是以选的形式进入语教科书的。这就会产生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选和选多少的问题:二是对选如何安排的问艇。  相似文献   

12.
1驱动力矩感应系电度表的基本结构及其说明可参阅《电工学》[1]。参考图(1),设:U为正弦电压、i和iu分别为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图所通过的正弦电流、φ和φu分别为i和iu所产生的磁通量。i和iu的磁场变化产生的涡电流如图(2)所示。参考图(3a)、(3b),设:i。和iuo分别为上述两种涡电流在以o1和o为中心的任向单位长度上的电流强度、i′i′u分别为上述两种涡电流在5u和i的磁场范围内的总电流强度。由于i′和i′u处在i和iu产生的磁场中,因此要受到磁场力的作用,从而可能使铝盘受到对于固定转轴的转矩,下面分析这种转短。由于i和~在铝…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四版“文学类目”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个别类目不符合相应学科的理论体系,二是个别复分表遗漏了某些不容略去的重要项目。本文对于这两个方面的不足都分别举出典型例子,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作的一篇纪念性散文,主题是表现藤野先生这样一个日本学者,没有民族偏见,尊重中华民族,通过他的教学活动,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的感人形象。但是,目前在某些介绍文章中,谈到其中的有关史实与已见到的材料是有出入的,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如有不当,愿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一、对“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理解诗的最后一句是写所见,还是写诗人自己,这是目前仍有争论的问题。大多数人把这句解释为:诗人的视线从眼前的青山碧水转而抬头远眺,看到旭日东升,一片白帆从东方徐徐飘荡而来。这样解,从画面上看,确实更有韵味。但我们认为,这不一定附合作者本意。在唐诗中,“孤帆”“孤舟”之类的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指自己所乘之船,一是指与朋友离别,朋友所乘之船。如诗人自己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秋下荆门》:“霜落荆门江树空,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周顺昌是不是在“丁卯”三月之望被逮捕的?《中学语文课本》注:“〔丁卯〕公元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北京大学阴法鲁同志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于在春先生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三编)、天津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合编的《古代文学作品选》等有影响的著作,都肯定周顺昌是在“丁卯三月之望”被逮捕的。  相似文献   

17.
自读导言   1.本课拟用 1课时自读。   2.《〈鲁迅诗稿〉序》一文,要求在整体感知郭沫若对鲁迅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的评价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全文,重点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咀嚼其精美的语言。   3.《我为何而生》一文,需要总体把握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支配他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从而理解这位大学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   4.比较两文的结构形式,明确序文形式上灵活多变的特点。   (解说:本课在第五单元里是自读篇目,又同属序言性质,教学上有其共性,故编排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语言的优美精彩、生动简练。2.体会古人通过赞美雄伟壮丽的锦绣河山表达的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2.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4.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内容的理解。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释疑难,教师只作适当讲解。3.教读时,为便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散文依托寓言说理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饲及词类活用和宾语前置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3.揣摩寓意,指导现实生活。教学重难点 1.《孟子》等先秦诸子散文中广泛使用寓言故事的意义。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自读重点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自读导言”意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自读程序1.初读。通过查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