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广播电视两种播音的异同─—兼论建立电视播音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河南南阳地区广播电台李云朝我国的电视播音从1958年沈力在北京的第一声起到现在已经35岁了。35年它是在广播播音的严格规训下渡过的,如今耳边还不时“絮叨”着50年代的广播播音理论。也许是...  相似文献   

2.
李康 《传媒观察》2006,(3):46-47
广播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综合艺术的“广播版”。它将学、音乐、戏曲、曲艺、电影电视等艺术通过广播载体的再加工传播开去。字和声音是两大要素。它是在听觉化思维影响下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字(学想象力)+声音(播音、音乐、音响等想象力)”的完美结合,浸润了听觉化的最大想象空间,是想象力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I0003-I0003,I0002
200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参评了“亚广联奖”,“亚太广播发展机构广播电视奖”,“伊朗国际广播节”三项国际奖,及“长江韬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四项国家奖。其中,1名同志获“长江韬奋奖”,2名同志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3件作品获国际奖;14件作品获国家奖,包括新闻名专栏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个,广播播音主持作品奖2个。  相似文献   

4.
论播报与主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徐立军播报和主持是两种不同的播音方式。播报或播音由来已久,从人民广播创建之日起到现在,一直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有稿播音,播音员严格忠实于文字稿件,用自己的播音把它转化为有声语言,再现...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播音”?人们对广播屯视的这种传播活动有着不同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播音是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认为:播音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观众直接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中国播音学》中认为;播音,从广义上讲,是指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而播音学所研究的播音是指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还有人认为:播音是在口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形成的一种语言艺术。播音是一种独立性的语言艺术创作。当然,有人也认为,“播音无学,嗓子好,认识字,照着念就行了。”如此等等。这些看法,各有其理由,但有的失之宽泛,有的失之于偏颇,有的还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苏联对外广播现用77种语言每天向160个国家和地区播音近300个小时,听众达1亿多。其中莫斯科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称莫斯科电台)用66种语言播出,每天播音240小时。而美国之音现用43种语言广播,每天播音171小时;BBC(英国广播公司)用37种语言,每天播音109小时;北京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每天播音146小时。相比之下,莫斯科电台无论是使用语种还是播音时间,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目前该台从事对外广播工作的有1500人。苏联的对外广播始于1929年10月,最先使用的是  相似文献   

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办对国外广播是在一九五○年春天,当时用四种中国方言和七种外国语向日本、朝鲜、东南亚和欧洲广播。每天播音时间共计十一小时。对外广播用的呼号是北京广播电台,对海外华侨广播的呼号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外广播从开始的第一天起,就遵照党的对外政策和宣传方针进行工作,十年来,它以和平的、正义的、战斗的和具有说服力的声音赢得了国外广大听众的热烈的反响和友好的赞誉。对外广播刚开办的时候,曾遇到一些困难。例如,领导干部缺乏对外广播工作的经验;翻译和播音  相似文献   

8.
现状与历史世界上利用无线电广播进行对外宣传的势头有增无减。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大到美国小列塞浦路斯——向国外播音。美国用51种语言每周对外播音2316小时;塞浦路斯每周对外播音三次,每次半小时。夹杂于政府电台之间,还有众多的非官方电台和宗教电台。所有对外广播的目的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9.
广播播音的对象感,是广播这一独特的大众传播媒体造就的播音创作这门艺术的重要环节和技巧,是播音基础理论内容之一。然而,在我们的摇直实践中,对对象感的认识和运用并不容乐观.听众对播音、主持中出现的“自言自语、无精打采”和“自我表现、自吹自擂”现象已经引起不满.有无对象感,如何去把握对象感,直接影响传播效果.本文拟分广播播音对象、对象感的本质、把握对象感的关键三个部分,进行分析阐述,以求全面认识广播播音对象感.一、广播播音对象是听众1.“不见面的朋友”对象是指“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周敏 《中国广播》2004,(11):41-42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广播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新闻变得更广泛、更新鲜、更快捷、更深刻。广播新闻节目能否受到听众喜爱,播音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播音员必须研究掌握过硬的新闻播音技能,增加播音在广播新闻节目中的魅力,增强其可听性。播音员应该在播音语言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上多下工夫,并根据广播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就能收到良好的播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广播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广播的诞生使近代的信息传播从“无声的印刷时代进入了有声的电子时代”,使声音的远距离传播成为现实。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广播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跟不上广播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是一门科学,例如:广播采访学、广播新闻学、广播文艺学、广播编辑学、广播评论学、广播播音学、广播广告学、广播技术学、广播管理学等等。本文通过研究广播理论工作,认为广播有学。  相似文献   

12.
李树田从60年代初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李树田1974年即开始审定新闻稿件,由于他中、英文功底较厚,知识面较广,讲政治,作风认真,一丝不苟,长于在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上把关,多年来堵错纠错不计其数,甚至经常发现并补救外国专家改稿中的论误,在确保安全播音方面,功不可没。早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他就曾首创《祖国各地》和《每周一歌》等两个专题节目,后来又陆续开办《学中国话》(1976)、《逐句学活》(1986)和《成语故事》(1988)等对外广播汉…  相似文献   

13.
业精于勤     
刚一踏上对台广播编辑这一工作岗位时,除了有一种使命感外,我对对台广播纯属门外汉。那时候既没有进修班可读,也没有人敢为我们作系统的介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向老编辑们学,向书本学。我认真学习毛主席、周总理有关台湾问题的一些讲话、文章,翻阅以前编辑的台湾情况资料,琢磨老编辑们对我写的稿件的修改意见,虚心求教。“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逐步认识到:对台广播既不同于对内广播,也不同于对外广播,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策略性和特殊性,这是由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  相似文献   

14.
广播播音是一个试听过程,当听众在试听时,播音主持人运用丰富的语言能调动起听众的情感、想象、感知、理解以及情绪等心理功能并通过获得的广播信息得到身心愉悦的享受,对于播音者也就取得了成功。近年来,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创造意境美的研究与探讨是广播电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从广播电视台兴建初期至现在,对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初期试验、稳定发展以及开创性发展时期,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研究的重点,分别是:对播音主持人的选拔以及身份定位的探讨、对播音主持人的语言应用的探讨、对播音主持人整体素质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际广播丛书》包括8部作品,共320万字,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全面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55年的历史轨迹。《中国国际广播大事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国国际广播回忆录》是老一辈对外广播工作者以亲身的经历、生动的事例记叙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走过的足迹,《国际广播论文集》和《国际广播谈艺录》汇集了国际广播理论研究成果,涉及了国际广播决策研究、理论探索、业务交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广播     
一个国家为供另一个(或另一些)国家收听而进行的广播,称国际广播或对外广播。国际无线电广播能够越过国境,向外国居民直接讲话。因此世界各国对它都十分看重,把它视为争取国际舆论的有效手段。目前,世界上约有80多个国家开办了国际广播,国际广播电台多达160座。中国人民的对外广播事业创建于1947年9月11日。当时只有英语一种语言,每天播音20分钟,发射功率不足1千瓦。如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呼号:北京电台)用43种语言广播。每天播音累计142.5小时,发射功率1万千瓦,成为语种和播音时间仅次于莫斯科电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除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情况者外,都应逐步达到全部使用普通话播音的要求,目前,浙江缙云县广播站实行以普通话播音为主,方言播音为辅的方针。具体做法是:《缙云新闻》节目晚上用普通话播出,早上重播时用方言播出。这样做效果很好。缙云县广播站考虑到: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相当落后,有些地方的文盲数有增无减。根据1982年12月人  相似文献   

18.
早期的广播,人们把它看做是“没有距离、不要纸张的报纸”。作为“报纸的有声版”,广播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转述报章语言的需要。虽然现在广播的多功能已经发展了起来,但在我们的广播机制中多少还留有那个时期的痕迹。比如传统的播音方式一成不变,仍是以朗读新闻书面语体为基本特征。直到今天,播音学也还是把新闻三大文体(消息、评论、通讯)的“播音”,作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此去评判播音业务水平的高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狭隘的专业角度和单一的传播手段,已日益不适应广播电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甚至形成了制约广播电视优势发挥的“瓶颈”。以至于大量非专业人员涌向话筒前  相似文献   

19.
孙凯 《新闻爱好者》2008,(8):107-107
言语交流传播既强调张口说,更强调侧耳听,所谓“闭目吟诵者有,掩耳朗读者无,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让人更好地听必然牵扯到对象的信息接收问题,而播音创作中的对象是虚拟的,有其特殊性,因此对播音创作中对象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播音学著作中对播音创作中的对象、对象感问题已经有了很多论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觉得关于对象感的有些问题仍有进一步研讨的空间。比如说,对象感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在播音活动中,传播对象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心中有人”中那虚拟的、想象中的“人”又到底是如何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真情则是无限的、永恒的。真情还可以给人以无穷的艺术创造力,给作品以无限的生命力。我的师母杨沙林所著的《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就是用真情写成的。 齐越是我国人民广播第一位著名男播音员,我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年代,他播出了许多重要新闻和通讯,他的播音激励和鼓舞了两代人,他为中国播音学的建立,为播音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中国播音界的一代宗师。 《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是一本较为真实、全面地记录齐越播音生涯的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