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以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女生组》节目为例,分析情感援助类节目中介入式报道的成功之处和负面效应等,以期使这一报道方式在情感类援助节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堂发 《视听界》2007,(2):57-58
第一,节目对他人隐私事项的披露必须经过隐私主体本人同意。隐私从法理上说只能是“特定人的隐私”,他人不可以代为放弃隐私。就这一点而言,一些侵权案例能够说明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编导或主持人以为公开隐私事项只要不导致当事人社会评价的降低或名誉受损,就没有问题;二是主持人以为家庭或情感纠纷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权利谈论另一方的隐私问题。这两点都是法律认识的误区。尤其在报道涉及隐私事项的纠纷时,切忌只听一面之语,而放弃对另一方是否愿意公开谈话内容的意见征询,因为只有他本人才有权利决定是否公开这些隐私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郭静 《声屏世界》2011,(4):18-19
继选秀类节目风靡各个地方卫视之后,情感援助类节目的遍地开花俨然成了电视栏目的又一个热点。从电视分类的理论上看,情感援助类节目显然属于电视服务类节目,它服务于人的思想和感情。这种服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当事人进行服务,通过节目组和专家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电视情感类节目泛滥荧屏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但目前发展混乱,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为大众所诟病。本文通过对电视情感类节目的兴起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论述,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情感类节目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孟伟 《中国记者》2014,(2):83-84
情感类电视节目自1997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的"真情对对碰"发轫,十几年来发展迅猛,多名列各大卫视的收视前茅。但是在赢得短期收视率的同时也打上了恶俗炒作的印记,嘉宾个人的隐私冲击着观众道德底线。广电总局在2008年、2010年和2011年三度发出"整改令",引发学界和业界深刻反思。情感类电视节目游走在商业利润与媒体责任的张力中,重拾此类节目的"公共之善"成为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电视栏目剧和访谈节目为主要形式的电视情感类节目大受欢迎。这类节目,以平民化的视角、生活化的形式,来展现普通人的情感,可以同时满足不同观众倾诉和窥探的欲望,为当今快速多变的商业社会中人们的情感交流和情感需求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这类节目由于涉及私密性很强的个人情感,较深地直接介入了私人空间,媒体在个人隐私的保护、节目真实性、节目格调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当前电视情感类节目采编实践为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电视情感类节目采编对象的特点,并根据采访对象不同的特点和类型,提出了各种相应的沟通方式和采访形式,正确处理采访中各种矛盾的方法,文章对于规避电视情感类节目侵权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明  杨可 《记者摇篮》2006,(7):62-62
目前,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重中之重的“一号工程”、“民心工程”、“稳定工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主流媒体,电视媒体应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市(地)级电视媒体如何在就业援助方面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现实,拓展门路,为构建和谐社会当好舆论先行。  相似文献   

9.
在现如今各家卫视为了收视份额“刺刀见红”的环境下,情感类节目的异军突起早已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而在这块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者根本就没有赢家,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所以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又充满浮躁的年代,情感类节目能否得到更大的良性发展还是被盲目的开发造成这类节目生命力的枯竭,是我们电视从业者应该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活情感类节目的批判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类节目的核心在于聚焦普通人的情感故事,弘扬人世间的真善美。它既满足了大众的情感需求,又弘扬了和谐社会的主旋律。然而,当前少数情感类节目在社会角色定位上出现偏差,"三俗"泛滥引起公众反感。"反三俗"成为社会强音。生活情感类节目应高扬起"反三俗"的旗帜,彰显节目所承载的积极意义,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倾诉类节目的兴起,首先缘于现代人的情感困惑的增多。快节奏、大压力的工作强度,经常变动、漂泊不定的工作环境,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中西伦理道德观念的碰撞融合……形成了现代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在情感问题上的诸多困惑。社会的巨变首先改变了当代人的 “价值观和道  相似文献   

12.
尹磊 《视听界》2004,(5):39-39
有情节才有情感从结构上讲,情感类节目应该是一篇记叙文。情感类节目最成功之处就是能打动人,而情绪的感染一定得来自于当事人向观众讲述的故事。所以,叙事是情感类节目中第一位的。观众或喜或悲,或笑或骂,都是他们在听完当事人故事后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其他手段的刻意营造。比如《欢乐伊旬园》的一档节目,当事人在叙述时很煽情,讲话都带有哭腔,可此时她的故事还没有展开,这就给观众一种莫名其妙甚至厌恶的感觉。所以说,真情的流露是铺垫出来的,而不是煽情煽出来的。既然叙事是第一位的,那么所叙之事就一定要有引人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选题上加倍重视。一个好的选题就是成  相似文献   

13.
社会援助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能动性的资源。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寻求社会援助的现实可能性,在调查大量社会援助图书馆建设的实例基础上,分析图书馆争取外部援助的途径:政府机构的全国性援助计划、企业的援助、非政府组织的援助、私人募捐、网络募捐、图书出版发行销售机构的捐赠等,最后探讨了图书馆利用外部援助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持续性问题,二是针对性问题,以对当前社会援助图书馆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牛利 《新闻世界》2013,(2):12-13
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过程中,主持人情感因素对节目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去说。”主持人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情感,增加语言的穿透力、幽默感、影响力,比一味地“煽情、拍砖、流泪”更富有内在引力,节目才能更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5.
论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情感把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腮军 《新闻界》2008,(4):151-152
在目前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情感运用存在不少问题,主持人刻意煽情、热衷隐私、追求眼泪使电视谈话节目陷入一个僵局因此,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要正确把握情感的运用,以打破此种僵局。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的社会援助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图书馆的社会援助 ,指图书馆争取或接受国内外机构、团体或个人捐款、捐书、赠物 ,以珍藏特色文献、充实馆藏、改善馆舍条件 ,增强为社会服务能力的行为和结果。图书馆要争取社会援助 ,应转变观念、拓展功能、完善自身形象。参考文献 6。  相似文献   

17.
晚间广播节目乃“最后的心灵触媒”。情感话题的私密性契合了广播的匿名性而在夜间繁盛,而广播的夜间“情感倾诉”节目也暗合了听众的社会心理与当下的中国国情。繁盛而不泛滥是媒介中人的困惑所在,本文从广播的介质特性、当下国情与听众的普遍的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了“情感倾诉”节目兴盛的原因,并从话题选择、节目内涵、目标定位等角度分析了该类栏目今后的走向———注重阳光导向,培养听众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即“好情感是金”。  相似文献   

18.
人口总数超亿的中国弱势群体,日益引起高层和全社会的关注.因为他们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政治明。作为媒体,特别是党报,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问题上.承担着特殊责任并有着独特的优势。本将对新闻援助及相关问题作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职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而知识援助是改变其弱势处境与状态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目前有关知识援助的研究和实践难以确保援助的范围和长期有效。就信息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质量、知识援助的文化及援助的长效性等方面而言,信息弱势群体知识援助职业化很有其必要性。我国应从创新教育模式以培养专门人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策保证、建立健全知识援助组织、建立职业准入制度等方面加强信息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20.
刘嘉 《新闻前哨》2009,(12):73-74
分析优秀情感类节目的运作模式,探讨情感节目的创新之路,对于正确引导社会转型期的广播传媒走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