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与胡适,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著名学者,其实,两个人的祖上就有过交往,据张爱玲在文章中回忆说,有一回,胡适去看望张爱玲,“他(指胡适)讲他父亲认识我祖父,似乎是我祖父帮过他父亲一个小忙.”张爱玲的爷爷就是清朝末期名臣张佩纶,当年,还只是一名秀才的胡适父亲——胡传找到他,请他写了一份推荐函,去吉林、黑龙江边境找钦差大臣吴大澂,想得到他的关照.胡适指的就是这件事.  相似文献   

2.
胡适与江冬秀都是安徽人,两家相距大概有四十多里。胡适定亲之后,就走出家乡,开始寻求接受新教育的生活方式。1910年,胡适有了出洋的机会,考取了留美官费生。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国外的生活使他大开眼界,他也以极高的热情融入到新的环境中,逐渐成为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胡适经常与家中通信,将他的所见所闻报告给母亲,让她老人家也分享他的喜悦。在他与母亲的通信中,经常提到江冬秀,他寄希望于未婚妻的,一是多读书识字,二是尽快放小脚,他还多方面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以利于婚后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书评     
胡适(1891—1962)是中国的著名学者。他博览群书,学通古今,在治学中对各种图书不断研究评说,是一位十分出色的书评家。 胡适从清末开始,到1962年去世止,几十年间都连续不断评书。他最早的书评是16岁(1907年)时写的《胡近仁(奈何天居士吟草)序》。胡近仁是他的同乡,当时处境比较艰难,却比较达观。他写了一部抒怀的诗词集请胡适作序,胡适欣然命笔,对他的诗词集和为人做了很高的评价。胡适在清末(1908年)连续写了三篇颇有价值的书评。一  相似文献   

4.
正胡适的"闲暇决定论""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这句话是胡适说的,后来百岁老人周有光也说过类似的看法。看来"闲暇时间决定个人成就"的观点,是很多学人的共识。为了论证这个观点,胡适继续讲故事——  相似文献   

5.
季维龙先生是大陆较早研究胡适的学之一,他有多种胡适研究论,其中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胡适译系统年目录与分类索引》(下称“索引”),另一部是与曹伯言合作编的《胡适年谱)(下称“年谱”,季维龙以其对胡适深入的研究,名闻于大陆学术界,对他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海外胡适研究会负责人,美国圣约翰大学李又宁教授的评价极恰当,好说,季“为人诚厚,治学勤谨”,季维龙对胡适研究的历程和成果,确是体现了“诚厚”,“勤谨”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的道德文章天下皆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胡适还有一本“鸳鸯谱”,里面记载着由他牵线的几十对“鸳鸯”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19-19
胡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白话诗的创作,而当时大家所达成的共识便是胡适的《谈新诗》是诗的创作与批评的金科玉律,而且胡适补充到,不仅仅是白话诗,它是一切诗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在新诗的创作和新诗的理论方面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正>胡适所处的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中国处于变革浪潮的年代,特殊的年代背景使胡适的思想经历了由新到旧的改变,他受过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又在青年时期到美国留学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可以说,是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教育经历造就了胡适,让他能够产生摒弃落后传统的动力。胡适出生于绩溪上庄,从五岁开始接受中国的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9.
徐静 《新闻世界》2013,(11):154-155
胡适是现代开创型的思想家,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似乎与新闻、新闻记者不沾边,可他自己在不同的场合,坚持认为自己与记者是"同业"。本文分析了胡适与新闻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3-23,89
胡适在创作上使劲最多,影响也颇大的,是白话诗。他对于新诗理论的探讨,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有显著的成绩。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曾指出,“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肯定他的《尝试集》是“我们的第一部新诗集”;并且说,胡适关于新诗的主张,大体上为当时的许多新诗人所共信誉而他的《谈新诗》一文,“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可见胡适在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建设初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他的诗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胡适对于传统诗歌的扬弃,作者在此文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花园里,希望花开早。──胡适《希望》胡适(1891─—1962)一生皇皇,但身后颇冷寂,只遗一子一孙,都在美国。胡适没有女儿(曾生一女儿.早夭),但他很想有个女儿和一群外孙。安徽的宗亲观念极重,俗称“侄即子”。胡适有位侄女婿叫程洪安,是他长兄胡嗣稼(同父异母)的女婿,年岁相同,胡适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女婿。程早年受托,在上海川沙县经营胡氏祖产胡万和茶庄。胡适青年时代在上海求学时,学、杂费用,都是由这家店开销的,因此胡适与程洪安关系特别密切。程洪安的三个儿子程法善、程法德、程法嘉自…  相似文献   

12.
王博 《新闻知识》2006,(2):37-40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又有颇多争议的人物。胡适不仅在学术思想界是一个知名的学者,更是一个积极参与社会改革进步、关注中国发展进程的社会活动家。在胡适众多的社会活动中, 报刊活动是他一生所不曾间断过的。  相似文献   

13.
"问题与主义"之争期间,毛泽东与胡适往来较多,他起草的《问题研究会章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胡适的影响,但从思想倾向来看,该章程与胡适的思想立场存在着明显差异,它更多的体现了青年毛泽东思想轨迹的内在理路,是他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性现象,也是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前夜的思想状态的集中展示,但在此过程中,毛泽东也借鉴了胡适多...  相似文献   

14.
冉华 《编辑之友》2016,(11):100-103
通过考察传媒人胡适具体的传播实践,论题发现胡适与其积极参与的纸刊之间,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梳理胡适与亚东、商务这两大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与汪孟邹、张云济等出版家之间的人际交往,又可发现胡适是思想文化界的“意见领袖”,在传媒界则是受困于人情法则的“能人”.而“能人现象”与“意见领袖”是胡适“传媒人”形象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5.
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相似文献   

16.
汪碧宇 《兰台世界》2005,(6):110-111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在史学、文学和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胡适的档案史料思想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中国传统的历史哲学知识,二是多年国外学习和生活经历。他的档案思想既蕴  相似文献   

17.
1909年,胡适离开中国新公学,茫然不知所归.当时,他的家已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于是,他只得寄居在上海,与一帮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堕落下去. 中国新公学有个德国教员叫何德梅,他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这位何君能说广东话、上海话、官话.此人是个中国通,中国人的玩意儿,他样样精通.当时的胡适就和他同居一室.何德梅常邀一帮朋友打麻将、喝酒.这样,不到两个月,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胡适全都学会了.  相似文献   

18.
还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胡适即与他的朋友们就文学革命的问题展开了辩论。与此同时,胡适的同乡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在国內思想文化领域里树起了一面大旗。1915年年末,上海亚东图书馆的汪孟邹两次写信给胡适,向他转达了陈独秀的约稿之意。此后,胡、陈之间有了书信往来。1916年8月,胡适写信把他的文学革命八项主张告诉给陈独秀。陈复信希望胡“切实作一改良文  相似文献   

19.
闲话吴宓     
闲话吴宓■叶兆言最初知道吴宓先生,是把他当做新文学的反面人物。只知道这个人好抬扛喜欢吵架,保守得接近可笑,凡是胡适先生赞成的,他似乎都要反对。反对胡适也算不了什么大错,可吴宓还反对鲁迅,反对一大堆本世纪初大家认为是新的事物。他赞美文言文,反对白话文。...  相似文献   

20.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胡适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他的思想观点对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很多实际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现在看来。仍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能让我们更注重于去了解现实社会,对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进行思考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