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贾延菊 《青海教育》2014,(7):105-105
聋校的职业教育课程一直处于探索和模仿阶段,既没有国家课程的主线模式,也没有地方性课程模式设置。多年来,各聋校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根据学生求职要求,自行开设校本课程,走过了探索与思考的漫长路程。聋生职业教育与正常职业教育相比,差异很大,这是由聋生的残疾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聋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更要着眼于地方经济建设特点。所以,由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聋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聋生职业教育和就业有效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医教结合""康教结合"正在全国和如火如荼地开展,众多聋校正在进行集体康复训练。聋校需要设置集体康复校本课程,同时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编写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让聋生得到综合康复。  相似文献   

3.
朱永久 《教师》2011,(13):100-101
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由于根据新标准编写的聋校新教材还没有发行,在现行聋校教材不太适应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很多聋校在尝试使用普通学校教材进行教学。聋哑学生因听力缺陷,在认知、注意、语言等方面与正常学生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对普校教材必须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同时需要对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融合,上述诸方面对聋校教育教学管理和聋校教师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们根据聋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需要,开设了校本课程《口语交际》,并编写了五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教材,这套教材至今已使用7年,深受学生欢迎。这门校本课程的开设也使我们豁然开朗,为什么不通过"校本"这条路来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解决聋校、普校教材衔接的问题,更好地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呢?  相似文献   

5.
聋校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考虑到聋校教育体制的特殊性,实行国家、学校两级课程管理的实际,在保证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从聋生的实际需求和生存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地域、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讨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原则、方法和内容,总结提炼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步骤,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对于完善聋校课程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是聋校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聋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拟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基本形式三个方面阐述笔者对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高职"的特色和亮点,并且把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教材编写与教师的校本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建设要求必须是动态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和教师校本教育的状态并形成互动,构成合力,建构良好文化素质课建设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指出:‘课程设置既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发展要求,又要根据各地区、各聋校的实际需要和聋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选择的空间。学校应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高职"的特色和亮点,并且把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教材编写与教师的校本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建设要求必须是动态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和教师校本教育的状态并形成互动,构成合力,建构良好文化素质课建设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香港地区为使学校课程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提供资金支持和指导性开发程序 ,激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编制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单元或是教学资源 ,无论是其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模式还是理念 ,都引发我们关注以学校为主导 ,教师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设计架构  相似文献   

11.
衢州聋校从“以文化教育为中心,以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为两翼”的办学策略出发,创建艺能特色之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聋人毕业生,由此进行了艺术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通过实践,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校本课程体系,总结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实践方法,并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聋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艺术潜能的开发,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朱友涵 《成才之路》2011,(29):47-47
一、聋校使用普小数学教材的必要性1995年,国家教委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人力编写了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这套教材充分考虑到了聋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具有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实际操作活动等特点,为当时的聋校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聋童受到了良好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聋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读,这套聋校数学教材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聋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沟通与交往课是《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新设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也是聋校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该课程具有鲜明的聋生教育特点,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与交往技能与方法,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本文从沟通与交往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对聋校低年级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出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以校为本”,如何利用好学校优势资源是打造独特性的关键。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三个方面,课程定位需要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相融合,课程内容需要融入学校的突出特点,课程设计需要将创新教学形式与规范教学管理相结合。本文以南方科技大学特色思政课为例,探讨高校思政校本课程开发如何打造独特性并形成课程品牌。  相似文献   

15.
中职语文校本教材作为与国家、省级统编教材开行的教材形式,已经成为一个学校语文教师校本科研能力、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有力佐证。开发与建设中职语文校本教材,要认清其性质与功能,把握其特点,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使校本语文教材既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又满足教师自主与创新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聋校的《体育》(教师教学用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写的全日制聋校试验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该教材图文并茂,手势准确,比较适用,对提高聋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补偿其听力语言障碍造成的缺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针对该教材第一册至第三册的内容,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宁夏教育》2009,(4):80-80
开发校本课程不是编写校本教材,导致这种理解的根源就在于把课程理解为教材。校本课程的产品指的是《课程纲要》而不是教材。鉴于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定位,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部门以及学校不要关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而应关注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由教师开发的《课程纲要》。  相似文献   

18.
娄华英 《上海教育》2016,(Z1):42-43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育资源支持,需要课程开发者的智慧,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家长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家校合作——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整合学校、家长与社区的资源,但实践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人手一机的时代出现,利用互联网或校园网学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探索信息技术与聋校缝纫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能克服手语教学的不利因素,有效补偿聋生的生理缺陷,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聋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聋生个别化教学,有效激发聋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科学性,提高缝纫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由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或规定的课程科目,在分析校内外环境和资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学生群体自行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残疾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那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当怎样科学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近年来,随着我国盲、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出台,随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随着人们对特殊教育对象特点和需求的认识与研究逐步加深,这一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关注,不少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本刊曾陆续刊登了相关报道和各类研究文章。不久前,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在江苏常州召开了全国聋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本刊派员全程参加了研讨活动,并在会议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特邀部分与会专家和基层特殊教育学校代表撰文,就如何科学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本期“观点”选刊其中部分文章。今后,我们还将在本刊各栏目中继续就此话题展开进一步研讨,欢迎全国盲、聋、培智等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和特殊教育研究者继续关注,并参与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其研究,努力让课程改革之光真正照亮残疾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