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所领导的军事行动,其活动范围达到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最南到了河内附近,时间经历了十九年(公元398—417年),前后参加群众有几十万。这次军事行动对东晋政权影响很大,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了能恰当估计这次军事行动的作用,孙恩、卢循起兵属于甚么性质,便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史学界对此问题的意见尚有分歧,归纳起来,大约有四种结论:(1)自始至终都是农民起义;(2)孙恩领导时期是农民起义,卢循领导之后,就转变为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3)孙恩入海以前,多少算是率领农民起义,卢循领导以后,则完全是五斗  相似文献   

2.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集团的性质,史界已争论多年。笔者近期在《也论东晋末年孙恩集团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看法是:“孙恩阶段是地道的流寇海盗集团作乱,至卢循阶段转变为封建割据。”然该文限于篇幅,仅对孙恩阶段作了论述;至于在卢循阶段,它是如何由流寇海盗集团转变为封建割据的以及又如何在封建割据的道路上摇摆、徘徊以致因此而毁灭的,该文却阙焉未论。现补论兹,权为前文的妹篇。  相似文献   

3.
在王敦之乱平定后的十数年时间里,陶侃一直坐镇上游荆州,其在东晋初年政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陶侃对于上游建康的忠诚却一直受到怀疑,其有“窥窬之志”的议论在当时就已兴起,千百年来后世史家对此更是聚讼不断。通过分析陶侃政治生涯中的若干片段,认为陶侃或许在司马睿渡江伊始便不为建康方面所信任,而明帝时陶侃出镇荆州也是明帝为了制约王导的无奈之举。《晋书》所载陶侃的“折翼之梦”,或许也正是反映了当时士族群体对于出身寒素的陶侃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的背后,则反映了在门阀政治发展的背景下,“士庶有别”观念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4.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军事活动的性质,史学界存在着争论。杨伟立同志在《关于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一文中认为:它是江东豪族地主反对北方士族地主的起兵。我认为这个论断还是需要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时期以羌族为主导建立的后秦政权,其初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社会稳定、恢复生产的措施,所以在姚兴执政的前十多年间,即公元四、五世纪交替之际,成为十六国后期入主中原的诸少数民族政权中的较为强盛者。但姚兴执政后期,沉溺佛教,有碍于政;加之朝臣频乱,内部不稳,故刘裕一朝北伐,后秦终致败亡。  相似文献   

6.
辛亥新疆起义与杨增新政权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但同内地各省声息相连,在推翻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结束神州数千年君主专统政体,普及民主共和精神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祖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史册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  相似文献   

7.
综合《寄园寄所寄》卷上,《蜀碧》卷二、卷三,《平寇志》卷六、七、一一,《流寇志》卷一三,《明末农民战争》第423、426页,《明末农民战争史》第187、193、305、309页等资料的记载,张献忠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攻下武昌,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夺得一块地盘,六月改称“大西王”,以武昌为京城;中央设六部、五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等,并开科取士。这次考试以监军李时华为主考官,录取进士20人,均授以知州或县令之职,60岁的汉阳人陈珏被点为状元。 同年九月,其势力发展到湖南,又在长沙搞过一次开科取士,其主考、取士数及状元等均…  相似文献   

8.
尊重以豪族为中心的江南社会既成体制是东晋门阀贵族政治的主要特点,也是东晋得以立国并在异乡江南之地稳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东晋末,上述政治在门阀贵族王恭、桓玄那里不再得到坚持,而皇权一方重视刑法以及强征豪族私附民的政策也给江南社会造成混乱,引发了后者的不满和抵抗。皇权与门阀贵族相互抗争,双方都偏离了门阀贵族政治的方向及其精神,忽视江南地方社会的动向,最终导致东晋王朝的崩溃。创建刘宋政权的刘裕及其政治特点中有着继承门阀贵族政治的迹象,这说明晋宋革命的意义须从江南社会的动向以及贵族政治的传承之中予以阐明,这也为分析南朝皇权不稳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恐龙属爬行动物。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曾经一度统治着地球。那时,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空间,几乎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真可谓“恐龙的世界”。但是,在七千万年以前的中生代末期,却全部销声匿迹,退出生命舞台。本文就对恐龙的兴起与衰亡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历史教学》曾先后发表杨伟立同志的《关于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见1963年第5期)和刘静夫同志的《读<关于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见1964年第5期)两篇文章.杨伟立同志认为孙恩和卢循领导的活动都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地主起兵;刘静夫同志则认为都是农民起义.我认为孙恩领导的活动是农民起义;而卢循颁导的活动则不是农民起义.现拟就卢循活动的性质谈一下个人的意见,以求教于刘静夫同志和读者.  相似文献   

12.
吴哥的衰亡     
一度灿烂得耀眼的吴哥文明何以衰亡,存在多种假说。其中,水利的兴废,也与国运兴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衰亡原因的多重性也得到了学界的认可.蛮族部落是帝国周边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在与罗马的长期碰撞中逐渐进入帝国社会之中,并一步步地吞噬着这个庞大的帝国.蛮族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停地发生改变,由最初的邻居成为帝国后期的实际统治者.匈奴人和日耳曼人是蛮族人的典型代表,在帝国衰亡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蛮族人的入侵是罗马帝国灭亡的重要因素,对帝国的灭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曾经创建的苏维埃政权与抗日民主政权的具体性质、任务、政权组成人员、政权的组织形式、政权的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及理论价值,对《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教学也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广东天地会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作为同时代发生的反清起义,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间、地点、规模等表层因素上,而且还反映在启动源、发动媒介与政权形态、变革社会的程度等深层次因素上,太平天国起义的启动源为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而天地会起义的启动源为“反清复明”;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既具有救亡意义,又具有发展意义,而“反清复明”只具有救亡意义。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媒介为拜上帝教,而广东天地会起义的发动媒介为天地会,这一巨大差异使两次起义所建立的政权形态也呈现出重大区别,即太平天国为“政教合一”的统一政权形态,而广东天地会则建立了众多世俗的政权,在变革社会时太平天国试图用西方文明从各方面改造中国,体现出了中国社会进步方向;而广东天地会仍跳不出小农与封建思想的藩篱,起义只停留于推翻旧政权这一肤浅层面上,正是这些差异,使得这两次起义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7.
殷浩是东晋中期著名的玄学名士,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与宗室司马昱结合掌握中枢政权,并积极北伐。但是由于自身的条件以及东晋政权的内讧和姚襄的反叛,北伐最终失败,自己亦被废为庶人,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18.
分裂时期的多元天下与大一统时期的一元天下共同构成中国历史上的天下形态。列国并立之4世纪的天下形态集中体现了多元天下的特征。首先,天下秩序之所以能存在,是以华夷共有的天下意识为前提。东晋、慕容氏、高句丽都从天下意识中找到不同的合法性资源。正因为"夷"在天下秩序中的地位上升,大一统时代"中心—边缘"的单向支配关系被多元互动关系所取代。也因如此,天下秩序并不稳定,聚变与裂变两种反向运动同时发生。东晋在兼并列国的同时,也分裂出慕容燕。但因为天下意识的制约,聚变是历史的主线。高句丽在参与晋或燕天下秩序的同时,建构自己的小天下,出现了"天下套嵌小天下"的新形态。在4世纪的多元天下中,东晋一元独大,列国皆受其制约与影响,这是天下意识得以维系、多元天下向一元天下迈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殷浩是东晋中期著名的玄学名士,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与宗室司马昱结合掌握中枢政权,并积极北伐。但是由于自身的条件以及东晋政权的内讧和姚襄的反叛,北伐最终失败,自己亦被废为庶人,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20.
东晋以其门阀政治的格局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形态发展完备的一个朝代。士族在各个方面都掌握着话语权,文学领域也深深烙印着士族的痕迹。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决定了玄学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也相应地导致了玄言诗在东晋流长久远。而且,玄言诗能够在东晋文坛上几乎一枝独秀,也与门阀政治格局下,政权的掌控者与文学话语权的掌控者合一这种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