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保持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新课改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这两种意识,这对新课改的实施非常不利。本文在访谈的基础上提出该问题的对策,以引起有关方面对此问题的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缺少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主动、有效的训练,造成了学生数学反思意识缺失。反思是一种内隐的思维活动,需要借助外部条件的有效刺激才能逐步形成,教师要恰当利用时机,寻找合适的反思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从而使学生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激活智慧,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缺少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主动、有效的训练,造成了学生数学反思意识缺失。反思是一种内隐的思维活动,需要借助外部条件的有效刺激才能逐步形成,教师要恰当利用时机,寻找合适的反思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从而使学生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激活智慧,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感恩意识缺失已经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从传统德育说教模式的失落与苍白以及。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这个角度来反思感恩意识缺失,期待在整合视野中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的感恩教育系统工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相似文献   

5.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作为教学主体,教师首先要具备反思意识。然而,当前教师的反思意识严重缺失,致使教师整体反思水平不高,反思没有连贯性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反思意识的重要性,反思态度不端正,缺乏培养反思意识的能力以及外部反思的环境资源匮乏。对此,有效解决之策有:在教师层面要更新观念、重视反思意识,端正反思态度、养成反思习惯,寻找多种方法培养反思意识;在学校层面要积极营造反思氛围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课改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农村教师在新课改中面临的问题:固有的知识本位观、学科本位观坚不可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机械;教学资源匮乏,利用率不高;教师本位思想占据绝对支配地位;社会待遇不高;家长无暇关心;考试是教学的唯一方向标;评价片面化。解决当前农村教师新课改的途径:转变农村教师角色,改变教学行为;转变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农村家长的特殊功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健全制度,加大资助力度;农村学校提供新课改实施的有效场所;提倡发展性、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的主体形态及其结构是有效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根据成员身份的不同,以及在改革目的、性质、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主体划分为“政策规划性主体”、“理论建构型主体”、“实践突破性主体”、“商业炒作型主体”和“社会公益型主体”五种形态[1]。  相似文献   

8.
张平  杨慧 《教育探索》2012,(7):145-146
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一是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从众心理突出,三是自信心不足.为此,一要以课程为依托,教育女大学生牢固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二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增强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三要以典型为榜样,增强女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9.
吉利 《考试周刊》2015,(2):37-38
小学阅读教学需要进行深刻反思:教师缺乏理念,意识淡薄,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或强行压抑,或一味抬高,造成阅读教学系统的整体失衡。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教师的薪酬现状依然堪忧,教师总体收入水平低于公务员,区域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教师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农村教师薪酬体系激励功能缺失的现状必须加以改变,否则将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应认真落实绩效工资的相关政策;加强对教师绩效工资的县级管理;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校内再分配的激励作用;通过立法提高边远地区教师津贴补贴。以吸引优质师资去边远地区任教,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论课程改革要唤醒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课程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和评价意识,这需要通过鼓励教师开展叙事研究,赋予教师足够的专业自主权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合理分担教育责任等方式予以唤醒.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可以说是决定“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许多教师却从各自角度出发,对“新课改”采取抵抗的态度。对此,应通过从文化的层面检视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现状及影响教师阻抗新课程的诸多因素,提出“新课改”情境下消除教师阻抗的文化重建策略,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新课改”。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治、经济和生产方式的改革为农民主体意识觉醒创造了条件,农民主体意识觉醒在民主政治意识、市场主体意识和道德转变等方面的觉醒表现尤为显著.但是,还需要深化改革,使农民主体意识向健康、积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由课程开发走向了理解课程,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与地位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课程知识的复制者和传递者;课程的研究者;课程的决策者和开发者.教师已经从一个课程的局外人、中介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从制度、技术、师资等方面不断完善,以切实促进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国际意识指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整个国际形势发展状况,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着力国际意识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探讨了农村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面临的物质困难、理论困惑与政策问题,并就其如何摆脱这些困境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政府没有专项经费投入,课程改革困难重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撑。但是,西部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没有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专项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的杂费又非常低,财政又没有投入生均公用经费,因此,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相当丰富.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课程观、课程类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研究在选题、内容、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分析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中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对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三所幼儿园进行了个案调查,从幼儿园校本课程的特征、人员因素以及教师文化等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分析了三个阶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历史背景、重要政策法规、实践措施、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意义,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