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蔡邕碑文所树立并深刻影响中古碑志创作的人物才性品评笔法,韩愈碑文表现出了明显的疏离。蔡邕碑文深受才性品评思想影响,追求对碑主的德行、政事、学问、才能、气质等进行全面叙述,体现了才性品评对“兼材”与“通人”的崇尚;其语言“清词转而不穷”,以丰富的品评词汇以及类比、排比等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对碑主进行全面记叙与刻画。韩愈的碑文不追求对碑主进行面面俱到的“通人”刻画,而是着重突出其忠义仁爱的品性和奇倔的性情,在语言上也极大地摆脱了蔡邕碑文所树立的品评语言传统。蔡邕碑文对唐代碑文创作有显著影响,韩愈之前及同时代的古文作家,基本没有完全摆脱蔡邕碑文的影响。韩愈碑文具有巨大的独创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郝昌 《华章》2008,(17)
其实在蔡邕对权贵方式的变化过程中,已经看出蔡邕的原有儒家道德信念在动摇,他已经向权贵让步妥协了.如果按照以前密告奸臣的做法,蔡邕便早早地将王智这种小人给密告了.从更进一步说,蔡邕已经向恶人妥协了,而他的的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来自蔡邕懦弱和多疑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蔡邕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是他身上相当浓郁的忠孝观念。蔡邕将“忠”与“孝”共同视为士人品格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并把“忠”置于“孝”之上。蔡邕的政治态度表现得相当复杂,他对民生的关注、时政的抨击,都颇近于党人,但他似乎更愿意如王畅、郭泰那样,通过自身道德学问的张扬,在全身远祸之际,来刺激和作用于当世。  相似文献   

4.
汉代,润色鸿业的大赋占绝对统治地位,使汉代文风平直呆板,缺少革新精神。汉末文坛巨匠蔡邕的恋情赋则独树一帜,蔡邕在赋中热情地歌颂爱情,大胆地表露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蔡邕的恋情赋对美女的描写细腻生动,对爱情心理地刻画淋漓尽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赋中以常人的口吻描写普通人的爱情婚姻生活,丝毫不带道德教化的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汉末文风,对后代的恋情文学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才性四本论是关于才能的本质、本源问题的讨论。才指后天表现的才能,性指先天禀赋。才性同以质、用关系看待才性,认为才能本源于先天质性;才性异以文、质关系看待才性,认为才能本源于后天之学;才性离认为才性诸要素在功用上互相独立,不相从属;才性合则认为才性诸要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才性四本论蕴含了魏晋玄学的基本方法和命题,铸就了晋人独特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相似文献   

6.
本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才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论术了才性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才性的划分,结构与发展规律,才性的功能与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与造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刘劭<人物志>才性说提出的历史背景,并具体探讨了刘劭才性鉴定、人才使用等方面的观点,阐明了才性鉴定的可能性、困难及方法,以便对当前的人才选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认为,创作主体有无“才性”是能否从事创作的先决条件之一。“才性”来自于作家的先天禀赋,它是创作主体敏锐艺术感受力的一种表现,对创作主体的想象能力、审美感兴能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中国批评家突出“才性”的功用。同时又强调作家的“才”必须与“胆”、“识”、“力”以及后天的“学”等因素相结合。这种阐发深刻洞察到艺术创造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读蔡邕著作并参照后人研究成果,对蔡邕在天文学方面的工作予以整理、论述,指出蔡邕在续补《汉书.律历志》、编写《乾象历术》等工作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中应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0.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大家,死后却文名不显,对他的评价也两极分化。这种情况的发生和蔡邕的人格特点有着密切联系,而人格的形成又和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本文试图通过对蔡邕生活环境的分析,找到其人格的成因,进而了解他身后非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历代文论家对“才”与“法”范畴及其关系的思考,先后大致有三种态度,即魏晋隋唐时期强调天才的作用;宋明时期强调法度对才性的约束;清代论者则强调法度与才性之间的互动作用。这三种观点的提出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学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闫玮 《文教资料》2006,(23):80-81
在动荡纷乱的魏晋时期,士人们不断刷新并完善着理想人格的形态,他们从汉末“崇德尚礼”的道德型理想人格转而崇尚兼具“才性”的政治型理想人格。又在玄学人格思想的影响下,转变为对玄虚疏放、风神潇洒的理想人格的执著追求。然而,真正自觉追求并达到“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精神的,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们。  相似文献   

13.
才性问题作为汉末探寻理想人物素质标准的公众话题,历史渊源久远。它在汉武帝时期因董仲舒人性论对政治人物的设想而深化,并因汉末士大夫、太学生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社会冲突体现了传统才性观的危机而诱生对传统才性观与现实矛盾的理论思考,使政治问题上升为思想界中的哲学问题。才性问题在作为政治问题的表象背后,蕴含了思想化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经历了顺、桓、灵、献四朝的文化大家,蔡邕无疑有着深厚的经学修养,但蔡邕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学家。由于汉末政治、思想上的巨大变化,蔡邕对汉人颇为看重的章句之学涉足甚少,而是将其主要的精力,用在了对汉代及前代礼制的厘定与规范上,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政治期待。  相似文献   

15.
先唐诔的作谥职能不断弱化,具体体现为所诔对象的非事功化以及作和所诔对象关系的私人化。这导致了诔述德内容的改变:先秦两汉时期诔述德主要在道德、政治方面;魏晋以来则突出才性、情趣。这些变化促使着诔由礼仪之向抒情之转变,从而也动态地呈现了先唐诔的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论中的创作迟速与作家才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迟速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创作论和作家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刘勰开始,古代文化就把作家才性看作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决定、影响着创作过程和作家作品的质量、成就;创作迟速又与感兴现象关系密切。但是,创作的迟速并不等同于作家创作质量和成就的高或下与大或小;作为作家才性独特性的表现之一,创作迟速应以作品优劣为衡量标准;能兼取迟速二者之长是更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曹操从"赘阉遗丑"转变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转变的契机主要是受到其师蔡邕的影响和教诲。考察曹操的生命轨迹和人生造就可知,曹操在人格、思想观念、学术和文学艺术方面都深受蔡邕的影响。在蔡邕的影响和教诲下,他不仅树立了济世安民的大志,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开创了建安文坛,与蔡邕的另一位弟子王粲一起开创了建安文学创作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曹操从"赘阉遗丑"转变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转变的契机主要是受到其师蔡邕的影响和教诲。考察曹操的生命轨迹和人生造就可知,曹操在人格、思想观念、学术和文学艺术方面都深受蔡邕的影响。在蔡邕的影响和教诲下,他不仅树立了济世安民的大志,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开创了建安文坛,与蔡邕的另一位弟子王粲一起开创了建安文学创作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古曲《胡笳十八拍》就是她所作。她之所以如此出色,离不开蔡邕出色的家庭教育。那么蔡邕又是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阅  相似文献   

20.
蔡邕做为汉末的重要文官,一生中写了大量上报帝王的公牍文.本文就其公牍文的思想内涵、艺术成就予以浅析,以祈对蔡邕的为人、为文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