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区间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基础上推导出区间数 的乘方与开方运算,并给予严格证明。其结果丰富了区间数的运算性质。  相似文献   

2.
利用区间数的运算及择近原则,提出一种基于区间数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讨论对属于同一等级的元素比较优劣的方法,并将此模型应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测评,得到的测评结果更为客观科学,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在文[3]的基础上,定义区间值Fuzzy数,并研究其扩张运算,从而为进一步讨论区间值Fuzzy函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入Fuzzy—区间分布数及其扩张加法运算,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区间拟概率及量和伪度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讨论普通拟概率度量空间提供另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指标权重已知且指标值以直觉三角模糊数表示的多指标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区间型联系数的决策分析方法。首先给出直觉三角模糊数和区间型联系数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进而依据集对分析思想把直觉三角模糊数转化为区间型联系数,然后给出直觉三角模糊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决策步骤,最后给出一个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作为基本数学素养之一的数感,其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学段。"数的认识与运算"这部分内容对于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可通过研究众多研究者对数感内涵的分析,准确把握数感的内涵,并结合"数的认识与运算",探索培养学生数感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8.
数线,即表征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的线,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求小数近似数的难点在于四舍五入,它从整数的区间数判断走向了较为抽象的小数区间数判断。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数线表征数的意义,用多维视角理解估算,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对小数估算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学生后续建立整数、分数、小数等不同数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5,(5):13-17
通过考虑两区间数中任意两点之间的偏差,同时减去区间数公共部分中任意两点之间的偏差,利用区间数的期望和宽度,给出了一种新的区间数距离公式,并验证其合理性.最后基于该距离公式对区间数进行排序,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数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及主要数系的基本运算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