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虽然有不少关于“悟性”的学说,但大多只能解释为十分有限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学说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柱和实践指导,也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悟性的理论渊源,着重分析了悟性的定义、特征和悟性培养的策略,用以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文讲究"悟性",本文就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悟性进行了阐述,具体为:朗读课文,增加悟性;拓展想象,升华感情;鼓励质疑,发展思维;注重实践,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皓 《甘肃教育》2013,(23):60-60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4.
5.
历史教学中学生悟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霖 《成才之路》2010,(32):41-41
悟性是思想者与独创者的本性;没有思考,就不能悟;没有独创,就不能算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未能将"悟性"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上。作为学习主体者的学生,如果缺少了"悟"的过程,那么即使记住了大量的知识,也只是信息的储存而已。就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造就的也只是考试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才。"悟是一种学力修炼,思想创造,智慧升华。  相似文献   

6.
从美学的角度讲,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会审美,也就谈不上创造美,具有同样知识容量和生活经验的学生却不能感受美,症结在于其缺乏审美的悟性,文章着重阐释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悟性的具体策略,并指出了悟性与禅悟,悟性与灵感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悟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结合语文阅读教学,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精心指导,把学生的悟性充分培养出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和张扬。  相似文献   

8.
马文博 《甘肃教育》2011,(19):89-89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9.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实践和知识是产生智慧的土壤,但同时又是阻碍智慧产生的枷锁。”有人读书越多变得越聪明,也有人读书很多却变得很迂腐。究其原因,在于是否有悟性。悟性是一个人具有把知识变为己有,进而发展成创造力的根本能力。职高的语文学习更多含有辨析力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运用,写作更需要一定的创新和思辨能力,所以,职高语文教学对学生悟性的培养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学语文,就是要知道某一特定的休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中说的话写的文的意义,要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好自己在某一特定的场景所要表达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要“知意达义”。只是这“意义”不是别人给的,不是靠死记的,而是靠“悟”出来的。靠背熟,记牢的这些不是  相似文献   

12.
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时常常会发现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学起来如行云流水,灵台通透,一点就明;还有一些学生则如老妪拾物,拖沓迟缓,又似一山蔽日,视而非见。这种学习效果上的云泥之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悟性。北宋大儒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南宋诗论家严羽亦认为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那么什么是悟性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悟性"至关重要.语文课的阅读教学采取"入境"、"察情"、"悟理"、"抉微"、"发隐"的具体措施,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悟性”至关重要。语文课的阅读教学采取“入境”、“察情”、“悟理”、“抉微”、“发隐”的具体措施,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课文诵读 ,想象鲜活形象  读是我国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法和学法。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现代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因此 ,朗读特别重要。这不仅因为“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 ,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 ) ,而且因为“讲解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是活的 ,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 )。课堂上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读” ,就会得其语意 ,加深感受。可按照读———想———读的程序循环往复 ,边读边想 ,边想边读 ,促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灵光一闪,茅塞顿开,这就是悟;透过事物表象,探求事物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也是悟;从特殊到一般,由典型而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更是悟。悟是十分重要的,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悟性。那么,如何培养阅读中的悟性呢?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指出 :“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教师为创造而教 ,学生为创造而学。说到底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并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的语文 ,因其综合了科学性和人文性而成为最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学科。本文试从学生的创造个性、创造思维、创造技能的培养三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造个性的培养所谓创造个性品质是指创造者在进行创造活动时 ,在精神、智力、意志、人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 ,如挑战性、开放…  相似文献   

18.
"悟性"一词,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悄然出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学习的主体者学生对学习客体,即教材的自学能动性的发挥与否,"悟性"的培养正是能动性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阅读主体者学生直觉力、想象力、知解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感性经验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语文悟性,即是对语文信息的分析力和理解力,是对语言和话语的悉心会意和敏锐直觉,  相似文献   

20.
从语阅读教学的独特性出发,提出阅读教学中悟性的培养的问题.联系古代论中关于悟性的有关阐释.运用现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的观点方法.论述了悟性培养的途迳和阅读教学中悟性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