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宁武方言中的副词“可”使用频率很高,作为语气副词,除了用于一般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和复句中表示强调语气外,还与普通话中的“恰好、恰巧”相当,多指客观情况与实际需要相符;“可”兼属程度副词,表示程度加深或程度减轻、变弱等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邻省会郑州。古称庸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新乡方言属于晋语的邯新片获济小片。在新乡方言中,"情"总是分布在谓语的前面,起修饰谓语的作用,同时还表现出说话人的某种语气。  相似文献   

3.
“半天”一词在现代汉语尤其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量词使用。在灵丘方言中“,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语句中位置灵活,句首、句中、句尾均可出现,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是“动词+半天”构式的省略用法。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是由其它词类虚化演变而来的。在“半天”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语境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归纳了兰州方言中表示总括的副词,并根据其语气强弱的差别,将该方言中"都"类总括副词分为三个不同程度的等级。并根据马真(2004)所列举的现代汉语中四种类型的例句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兰州方言中"都"类总括副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英语评价性句子副词一般位于句首修饰其后的小句或命题,其语义含义是说话人对该命题的评价。文章辨析了英语中说话人取向和主语取向评价性副词的语艾差别,澄清了说话人取向句子副词定义中的模糊性,并分析了说话人取向句子副词的评价指向性。  相似文献   

6.
方言中的语气副词"连"形成于汉代,是由名词一步步虚化而来的。它既是隐喻机制、句法位置、主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受同时代其他语气副词的影响而产生的平行虚化的结果。了解副词"连"的来源有助于正确认识"连"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娄底方言属湘语娄邵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娄底方言中的副词与普通话比较,在表义和句法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异,很有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53-59
"端"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因与"专"通假而出现"特意"义副词用法。东汉时由"端正"义形容词"端"发展出表"适值"义的情状副词"端2"。南北朝时期,表"果真"义的"端3"和"究竟"义的"端4"均已萌芽,到了宋代使用广泛。元明之后,"端"的所有副词用法均逐渐减少。副词"端"各类用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显示了汉语语义发展的某些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都不收"真的",大概是认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而大量语言事实告诉我们,"真的"除了作为表示情况属实的"的"字短语"真的1"外,还有表示确认、强调的语气副词"真的2"的用法。例如:(1)真的假不了。(2)这酒真的是假的。(3)这事情是真的。(4)这事情真的办不了。例(1)、例(3)中的"真的"为名词性的"的"字短语(真的),例(2)、例(4)中的"真的"则为加强  相似文献   

10.
河南淮滨方言的研究成果很少。淮滨方言中的“二半年”是一个高频语气副词,使用灵活,表情达意非常具体。通过从词性判别、语气特征、句法位置、与其他副词的共现、语义指向以及语用功能六个方面对语气副词“二半年”的多角度考察,旨在全方位分析淮滨方言语气副词“二半年”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刘波 《现代语文》2009,(7):38-40
本文尝试从语用--语言学①的角度,运用语义指向、语境理论、对话含义推导的方法对副词"才"的语用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副词"才"在句中的使用,对说话人来说,可以突显句子的逻辑重心、加强语气;对听话人来说,则可以提示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语气副词“也”的话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副词“也”可以表示委婉语气,常常用在对比评价的语境中,说话人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对比后,得出优劣差异。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因而遵循礼貌原则,用表面的类同来表达对所描述对象的保留态度,带有“勉强”的语气。突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言现实,通过探讨评注性副词“还”的连接功能,以语义为基础进行描写,得出评注性副词“还”具有不同的连接功能的原因sh其语用表达的需要和高频使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啊"是开远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语气助词之一。"啊"往往用于句末表示事态的变化、新情况的出现,或是单纯表示说话者的情感、态度。通过比较不同意义、功能的"啊",我们还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存在两类表达语气义的副词:一类是“完全语气副词”,即语气义是副词本身表达出来的;另一类是“准语气副词”,语气义是副词与某一语义背景中的其他因素共同作用表达出来的。“还”是一个典型的准语气副词,本文分析并探究了它的语气义的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语气副词“反正”所形成的句式及其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并从语用角度考察语气副词“反正”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毕竟"出现的语义结构入手,探讨"毕竟"的深层语义模式,总结出"毕竟"的语法意义是:"申明、突出某一不可否认的事件(性质、特点、事实)。在说话人看来,这一事件(性质、特点、事实)在当前语境非常重要,事实上对某一结果产生决定性作用。其他相关事件的存在影响不了该事件(性质、特点、事实)的决定性作用。"并从此语法意义出发,分析了"毕竟"句的三个语义成分。  相似文献   

18.
张晓刚 《海外英语》2011,(15):286-287
该文在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也"字用法总结的基础上,将其四类用法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性用法,一类为主观性用法;在认为"也"表示两者类同的语义基础上又进一步从"也"的主观性与句重音的关系、"也"委婉语气功能的内在动因、类同与甚至的区别等三个方面对"也"的主观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冯璠 《滨州学院学报》2017,(3):75-78,84
语气副词"大概"在宋代已产生,它的产生经历了"定中短语→名词→语气副词"这一演化过程,即"大概"先由定中短语词汇化为名词,此后又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由于韵律制约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定中短语"大概"大约在唐末被重新分析为名词。在谓语前这一句法位置、较强的主观性、较高的使用频率等动因的作用下,"大概"的语义逐渐抽象和泛化,"大概"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大概"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和重新分析。宋代以来,"大概"的副词用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并逐渐成为"大概"的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20.
鹤壁方言中的副词“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壁方言中的"光"用在动词性成分前时表示"老、总"或者"必然、还会",用在名词性成分前时表示"全、都"。"光"还可以表达过去、现在或将来三种时体,而且根据其时体和言者的立场",光"还可以带有赞赏羡慕、不满担忧、吃惊等多种感情色彩。我们结合"光"的语法化和主观性来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