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英姿 《考试周刊》2011,(45):13-14
阿切比在《崩溃》中对非洲文化和欧洲殖民文化客观描写的成就值得关注,该小说人性化地刻画了主人公,详尽地描写了父子关系,并反映了非洲文化在殖民文化的渗透中崩溃的真实原因。作者以冷静的笔调回避了对非洲本土文化的美化,对非洲文化和殖民文化均采取了客观的态度,也表现出殖民主义的到来给非洲文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被公认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其小说主要关注的是非洲的传统文化及其与殖民时期外来文化的碰撞。《瓦解》作为阿契贝的代表作之一,以主人公奥贡喀沃的一生为线索,向读者展示了灿烂丰富的伊博族文化以及在白人殖民者入侵后氏族生活逐渐没落的场景。在该小说中,阿契贝作为了一个站在非洲的立场上的内部书写者,通过对伊博族独特风俗、宗教信仰等的描写,打破了以往西方作家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向读者展示了真实的非洲文明。  相似文献   

3.
纺织业是当代大多数非洲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具代表性的非洲国家之一。历史上,尼日利亚纺织业曾经十分兴盛,然而现在却是举步维艰,趋于衰落。尼日利亚纺织业的发展演变分成四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形成与初步发展;70年代纺织业繁荣与80年代早期纺织业的衰落;结构调整计划时期纺织业微弱复苏之后的崩溃;纺织业政策的改变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文章详细探究了尼日利亚纺织业由盛而衰的发展演变史,对产生这一演变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论析,得出了一些对当前中非产能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瓦解》是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尼日利亚四部曲的第一部,其中主人公奥康科深受父权社会的影响,一生致力于做一个男子汉,避免成为像他的父亲那样软弱如女人的人。阿契贝以奥康科的一生为线索,穿插白人文化入侵,描述了非洲部落父权文化重度受创甚至瓦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尼日利亚四部曲"是一部书写古老非洲的历史画卷。小说书写了非洲传统文明、欧洲的文化殖民、西方文明的现代性以及非洲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作家的历史书写策略体现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颠覆与含纳的张力,小说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6.
作为“尼日利亚四部曲”之一的《瓦解》,是“非洲文学之父”钦努阿·阿契贝的主要作品之一,讲述了非洲氏族文化在白人的到来下土崩瓦解的过程。通过荣格的性格哲学可以看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对奥贡喀沃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导致其自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荒原蚁丘》揭示出卡根领导阶层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放弃本土优良文化并盲目认同欧洲文化,从而致使其主体身份丧失,最终导致其政权机构崩溃。小说通过比阿特丽斯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作家的主张:非洲知识分子不应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而应摆脱霸权文化的束缚,立足于本土优良文化传统,重构自我,这或许是非洲摆脱困境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在穗尼日利亚商人所采用的主要的文化适应策略,探讨尼日利亚商人文化适应策略的选择及其风险规避指数和个人主义倾向指数的关系,填补国内对非洲人和尼日利亚商人文化研究的空缺。  相似文献   

9.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是尼日利亚及至非洲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现代非洲文学之父。阿契贝笔下的非洲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有独特的信仰和传统文化。其代表作《瓦解》以主人翁奥贡克沃的一生为缩影,讲述了殖民者到达之前非洲本土人的生活。作品中包含着浓厚的传统的婚姻仪式和观念;这些仪式和观念体现了伊博文化独特的特点,这种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解读小说中的婚姻仪式,有助于了解中非文化差异,便于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的作品讲述殖民主义的历史遗产和非洲文化传统的融合,他善于引导读者深切地体味到那些未曾被文明社会所污染的民族在西方殖民主义、资本主义诱迫下所遭遇的痛苦。借助法农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从主体性意识缺失、主体性形态缺失和主体性行为缺失来探讨《荒原蚁丘》中主体性的缺失表述,并阐明故事的悲剧内涵是非主体性的"抵抗"。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后殖民主义小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视角,我们对印度作家阿妮塔·德赛《在拘留中》、尼日利亚作家齐努瓦·阿切比《崩溃》、英国作家康拉得《黑暗之心》、简·里斯《藻海无边》、以弗斯特《印度之行》等小说的语言意象进行探索,发现并归结为:一、后殖民主义文学和意象主义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二、殖民地民族的失语象征了在殖民主义背景下,殖民地民族文化失去了和殖民者外来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利而逐渐走向衰落;三、后殖民主义小说中混杂英语的产生,象征了殖民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民族语言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8页在概括20世纪亚、非、拉关文学主要成就时,提到“尼日利亚的索卡因”.我查阅相关资料.应为“索因卡”。索因卡,尼日利亚作家、诗人和剧作家,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是非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尼日利亚著名戏剧家索因卡以约鲁巴族神话为基础,创作了古典悲剧《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他运用创造性的手法将传统神话与自我牺牲精神融合在一起,并以此向世界宣称:非洲文化来了。通过对剧中人物艾勒辛的伪美学悲剧性体现和欧朗弟的悲剧性超越的分析,可以看出,索因卡创作该剧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张扬以约鲁巴文化为主体的悲剧精神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瓦解》中,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以尼日利亚伊博人民独立前后生活为题材,通过深沉的文笔反映了非洲社会与殖民地政治的现实。奥贡克沃是该作品中的悲剧英雄,通过解读该人物形象,可以进一步了解传统伊博文化特点:它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包含优秀的思想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阿契贝是非洲"现代非洲小说之父"、尼日利亚现代著名作家。阿契贝擅长"讲故事",《契克过河》是他特意为儿童创作的一则儿童故事,讲述乡下孩子契克怀着对大城市的渴望,千方百计想坐船渡过尼日尔河,结果遭遇窃贼,最后凭借他的机智勇敢变成英雄的故事。线索单纯清晰,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结构连贯,完整,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朴素生动、诙谐幽默。他肯定和赞扬了天真淘气、善良勇敢的契克,在他身上寄寓博大的同情与深切的厚爱,表达作者关怀非洲儿童生命成长的强烈使命感,意蕴深远。  相似文献   

16.
马琨利 《地理教育》2014,(7):127-127
非洲雄狮——喀麦隆 喀麦隆,非洲足坛不可或缺的实力派,在非洲足球界有着不可比拟的影响力,有“非洲雄狮”的美誉.喀麦隆位于非洲中西部,地形复杂,除乍得湖畔和沿海有小部分平原外,全境大多是高原和山地.西部和中部为平均海拔1 500~3 000米的高原,成为尼日尔河、刚果河和乍得湖等水系的分水岭.由于其地质与文化的多样性,有“小非洲”美誉,其自然地理风貌包括海滩、沙漠、高山、雨林及热带草原等.非洲雄鹰——尼日利亚巴西世界杯是尼日利亚历史上第五次与各路强手竞逐大力神杯,他们和阿根廷分在F组,同组的还有欧洲新锐波黑以及来自亚洲的伊朗.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几内亚湾西岸的顶点.尼日利亚资源丰富,石油出口逐渐成为该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它拥有250多个民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尼日利亚被归类为新兴市场,并迅速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阿契贝是英语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为非洲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杂交者",他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民族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小说《瓦解》凸显了他试图客观审察非、西文化冲突的后殖民批评意识。探讨作品主题的同时指出黄永林、桑俊先生《文化的冲突与传统民俗文化的挽歌——从民俗学视角解读齐诺瓦.阿切比的小说〈崩溃〉》一文中的一些带有误读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素因卡是非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生活在欧洲文化向非洲文化急骤渗透的年代。处在非欧文化碰撞中的索因卡,以诗化的形式对于非洲传统文化与欧洲现代文化碰撞中的尼日利亚的现实道路进行了探索。在继承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承受了可融入非洲文化之中的欧洲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非洲现代戏剧和小说。对此,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联系索因卡的作品,进行了较具体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走向现代——非欧文化碰撞中的索因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四新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2):38-41,32
索因卡是非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生活在欧洲文化向非洲文化急骤渗透的年代。处在非欧文化碰撞中的索因卡,以诗化的形式对于非洲传统文化与欧洲现代文化碰撞中的尼日利亚的现实道路进行了探索。在继承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承受了可融入非洲文化之中的欧洲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非洲现代戏剧和小说。对此,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联系索因卡的作品,进行了较具体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杭聪 《历史教学问题》2023,(6):21-29+201
英国殖民者对尼日利亚早期工业化的影响是其对非洲经济转变影响的缩影,也是其他殖民者影响的缩影。尼日利亚殖民地政府先后实行间接统治和地方自治的政治制度,以便维护所谓的“开放经济”。该经济形式摧毁了当地工业传统并且遏制了新工业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民族主义者的敦促下,尼日利亚迎来早期工业化的高潮,但难掩其有增长无发展的本质特征。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各地唯有打破殖民者框定的“开放经济”,扭转殖民主义对非洲经济的不合理改造,才能推动工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