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鸟”是陶渊明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味。不同类型的鸟的形象和陶渊明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人生选择都有着某种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2.
刘芳 《甘肃教育》2011,(4):52-52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生活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陶渊明的性情与当时社会不投合。“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陶渊明说出了辞官归隐的原因,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表明了归隐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3.
鸟意象在陶渊明诗歌中蕴涵丰富的象征意味,与其人生转换、自然追求乃至其所处时代的魏晋精神均有关联。鸟之平淡质朴形象有助于陶诗深远意境之生成,达到借物自况、托物言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鸟”意象在陶渊明作品中出现了四十多次,贯之始终。有“飞鸟”、“众鸟”、“归鸟”、“羁鸟”等等。陶渊明运用“鸟”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中的心境,诗意地勾勒出了诗人思想脉络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鸟是陶渊明诗文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不同姿态的鸟形象既是诗人心路历程的象征,又是诗人人生道路的形象体现,也是了解其玄学思想形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李昕 《中小学电教》2009,(4):152-152
<正>《归园田居》五首诗历来被称为陶渊明的代表作。而组诗的第一首则为其代表。这首诗写的是他摆脱尘网仕途,回到他所熟悉的家园以后感到很愉快的心情。学生初读此诗,因为不太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只从字面上领会其大意,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作为一个诗人而著称的 ,其中又以田园诗的成就最大。几千年来 ,他笔下所展示的那平和、静穆的世界和他那光辉伟大的人格 ,曾诱惑多少人去追求一种田园理想和牧歌式的生存环境啊。《归园田居》五首写于晋义熙 2年 ,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陶渊明一生三仕三隐 ,而每一次出仕都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我们可以把《归园田居》五首看作是其告别旧环境和投入新环境的“开场白”。《归园田居》中作者始终沉浸在一种“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昂扬而欣喜的愉悦之中 ,归田后他几乎一直生活在这种宁静、轻松、自由的心境中。他强调…  相似文献   

8.
姚玮 《考试周刊》2013,(52):18-19
陶渊明和杜甫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两人风格各异,但在诗歌中都选择"鸟"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同为"鸟"意象,诗人所赋予它的意义却不同。陶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心灵的写照,杜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生活状态的体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华兹华斯的《丁登寺》,比较诗的并同,探讨诗人自然观之不同,指出,这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对社会的失望,和返归自然的喜悦,但陶渊明是在天人舍一中感悟自由,诗人强调的是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华兹华斯则是在自然中净化心灵,体悟自我,诗人推崇的是主体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俊民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经历,但是他的归隐主要是明哲保身、追求自由,遗民的色彩比较淡。李俊民主要推崇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不是陶的不书刘宋年号、不与新朝合作的政治态度。和李俊民同时的南宋文人多赞颂陶渊明的忠贞,李俊民等金代文人则认为保存文化的意义远远大于效忠于一姓一朝。  相似文献   

12.
飞鸟意象一直存在于诗人陶渊明的视野中。通过飞鸟意象的充分运用,我们看到了一个具备积极向上人格的封建文人形象;领悟到一个生动的崇尚自然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具有脚踏实地鲜明人格的人;体察到历史舞台上一个具有豁达、洒脱、超逸品质的丰满形象。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隐逸诗人,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毅然辞职归隐家乡,隐居后开始进行田间劳作,并把这种"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写进了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派,成为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楷模。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早期文坛巨匠、超经验主义哲学先驱,为了体验纯自然的生活,一度跑到马萨诸塞州的瓦尔登湖畔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近年来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很多,但大多数是相似点的比较,两者隐居的时代背景、原因、精神境界以及对后人的影响等不同点则研究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古今田园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获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其千锤百炼的深厚的诗歌语言功力。他的诗歌语言具有高超的写实性、优美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三者互相融合相得益彰,能达此高度者陶渊明为古今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归隐山水是我国汉晋之际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人生追求,然而能够实现隐逸生活的人却少之又少.仲长统有隐逸高蹈之心却始终放不下世事,他的隐逸理想也不得实现;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将众多知识分子所希冀的隐逸理想变成了现实.仲长统的《乐志文》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是作者详述个人隐逸理想的文章,然而两篇文章所描述的隐逸生活却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仲长统和陶渊明的性格和思想意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对象。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理想无法实现,因而对时光飞逝、生命短促充满了焦虑和痛苦。陶渊明自觉探求生命的根本,关注人类的命运或生存境遇,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永恒,力求实现生命的理想境界。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为后代士人努力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意义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东汉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避开一般意义上的解读,而是从深层内涵的角度来现照,深入剖析其中所表现的隐士情怀和所蕴含的隐士文化,从而阐明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其文学创作(尤其是田园诗)的典型意义的真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代表,他的诗歌"代表了一种文化模式",无论是在诗风还是在诗歌创作的意象选择上,都受到儒家的影响,有儒家的"民胞物与"的人文生态思想元素;而且受到道家以及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有道家遵从自然,自适自得的人文生态思想;此外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人文生态痕迹。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咏史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怀古、崇古意识,而是意图使历史的光芒进入并照亮现实,将古人的事迹纳入现实性语境当中,以古现今。陶渊明怀古是以古人的境界来反衬自己的情怀,以古人的穷通得失之际遇抒发个人出处仕隐的志趣。这些作品对历史人物活动的复现,是借历史以保存现实,隐喻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操与思想。诗中之古以现实之今为背景,古人其实是现实人生的镜像,虽日怀古、咏史,实质乃为咏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