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留学中介机构的负责人提醒家长,现在一定要理性看待送孩子出国留学问题,切忌三点:一忌:相互攀比。不要看见人家的孩子都出国深造,就急着把自己的孩子送上飞机,一定要因材施教,也许自己的孩子更适合在国内打拼出一片天空,不切实际地将孩子送出国可能会耽误他一生。二忌:父母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没时间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便送孩子出国学习。这种颇有些“甩包袱”心理的出国方式可能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最好是孩子主观上有出国的想法,而不是家长安排或是强迫,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嘛!三忌:由于就业前景不乐观而让孩子出国。现在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电视广告是这样的:一群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种饼干,吃完后以题目所给的广告内容开篇,直接明了。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美国口味就一定比中国的好?他们很得意地说:“正宗美国口味!”乍一看,这则广告似乎没什么,只不过是一则普通的饼干广告,但仔细想一想,“正宗美国口味”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难道美国的口味就一定比中国的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刮起了一股“崇洋媚外”风,出国似乎成为了一种流行时尚。有的人是为了深造,这是好事,因为发达国家的确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教育“神话”在中国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或是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或是带着孩子移民海外,以求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可是,在这些美其名曰的“天堂”里,孩子就真的可以成龙成凤吗?就让我们来听听以下几位外籍华人的倾诉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来华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亚洲国家更是掀起一股“汉语热” ,很多人自费来中国学习汉语 ,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便越来越被许多高校所重视 ,对留学生的日常工作的管理 ,可以用两个字加以概括———关、管。“关” :用爱心去体贴关心学生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后语言不通 ,生活不习惯 ,这些给他们生活上造成很多不便 ,特别是现在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 ,很多家长把十几岁的孩子送到中国来 ,目的是强化语言训练。由于年龄偏小 ,许多孩子想家 ,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关心他们的学习 ,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  相似文献   

5.
陈丹丹 《上海教育》2014,(15):63-63
近年来,中国孩子参加美国SAT考试的潮流愈演愈烈。所谓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即我们常说的“美国高考”或“洋高考”,其实与中国高考大为不同。它是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却非一锤定音,而是可以考多次。常常听到的故事是,因为SAT数学考试太简单,许多在美国读书的华裔孩子刚上初中,就已经可以获得满分。  相似文献   

6.
向孩子学习     
王森 《幼儿教育》2014,(9):13-13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有一句老话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身为家长,我们总认为自己的话就是圣旨,就是权威,就永远正确,就可以“说一不二”,就可以发号施令。但要是细心观察,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会发现孩子身上其实有许多值得家长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汪汀是《孩子天地》在美国的通讯员,7岁随父母出国。美国并非许多人想象的幸福乐园,在那里要照样打工、吃苦、全凭个人奋斗。汪汀小小年纪在美国也过起报童的生涯。他遵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边卖报边学习,勤奋努力,并当上了《孩子天地》的小通讯员。他勤工俭学从小学、中学上到大学毕业,《孩子天地》通讯员的工作给他极大的帮助。现在他已取得政治学学士和东亚研究硕士学位,正在耶鲁大学读法学,并担任学生会主席。他写的这篇自述文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美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生活教育启发帮助。大家认真看看,定会有收获。小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8.
白春林 《家教指南》2003,(10):58-59
据美国《佛罗里达晚报》报道,前不久当地一对夫妇控告一家托儿所,因为他们教会了这对夫妇的孩子认识了字母“0”。这对夫妇强调,在以前,他们的孩子可以把“0”想象成苹果、乒乓球等任何圆的东西。而当孩子认识了“0”之后,孩子就固定地认识了这么一个字母,再也没有了对“0”的想象。他们认为这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创造力的开发。对儿童的创造力,国外的父母异常重视。许多儿童从小就在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下学习。成绩不会被当做衡量学习成绩好坏的惟一标准,这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许多父母鼓励孩子去创造、去发明,而不是让孩子沿着前…  相似文献   

9.
幼教博览     
美国出现“鸟巢”家庭据《中国妇女》杂志载,美国新近出现一种“鸟巢”家庭。夫妻离婚,孩子往往在父母的新家间奔波,这种生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现在,一种被称为“鸟巢”的新型监护方式正在美国逐渐流行。夫妻离婚后孩子仍在原先的家中生活和学习,而另组新家的父母必须轮流回来照料孩子,如同外出觅食的大鸟回归巢穴。不仅越来越多的离婚夫妇愿意尝试这种新方式,一些法庭甚至建议那些在孩子监护权上争论不休的离婚夫妇试一试这种方法。但专家提醒,“鸟巢”家庭可以在分居早期、离婚手续办完之前采用,时间一般以几个月为宜。早用筷子…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不少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有些孩子从中学开始就到美国学习。他们在美国读书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不是只要到美国镀金,就能“成龙”呢?目前,陈屹就中美教育观念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陈屹认为单从学习成绩来说,中国学生很能适应,因为中国孩子不怕考。但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不全面发展,就不能融入主流。比如体育方面,本身我们身体素质可能差一点,加上  相似文献   

11.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2.
尝听朋友叹息:“生活太好了,孩子成不了才。”又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生活的甘苦。自从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城市的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农村家庭的孩子数量也比过去少得多。在几乎所有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里,孩子都处于非常优越珍贵的地位。农村较富裕的独生子女家庭,情况也大抵如此。早在1983年,美国《每周新闻》就称我国的独生子女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称我国家长为侍候这些“小皇帝”的仆从,暗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危机。正如许多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  相似文献   

13.
孩子嫉妒别人学习好怎么办? 小楠今年上小学5年级,在班里属于学习不错的孩子。但是她班里有一个叫一阳的男孩子学习是最好的,小楠总说那是因为一阳的爸爸是个博士,平时对一阳的课外辅导比较多。一天,小楠回家后高兴地对父母讲:“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一阳的爸爸要出国了,去一年呢。”小楠的妈妈很奇怪:“一阳的爸爸出国,你怎么那么高兴?”小楠说:“他爸爸出国了,就不能辅导他功课了,下次考试我肯定能超过他了。”小楠的父母很震惊,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对学习好的同学怎么有这么强的嫉妒心。他们很为小楠担忧。小楠却不以为然:“谁都希望自己考得好,有时考试前,我们班学习好的同学的辅导书还会被人偷走呢。”  相似文献   

14.
刘耀芬 《山东教育》2003,(33):40-40
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的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经常让孩子动手不仅可以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还可以使孩子建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注意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只要从小有意识地培养,注重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自理能力完全可以逐步提高,但是家长的配合也相当重要。如许多孩子在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形成的自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误解,以为在国内学习不好的孩子,出国就能变得非常优秀。这使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个国内的差生成为美国的天才的报道。当时很多博客都转载了《东方早报》报道的故事: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的“标准差生”,初二时赴美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再现了中国孩子在美国高中留学的方方面面,而贯穿其中的记录者或者可以称为探索者的,是“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思维、语言和行动与来自美国各类高。中的学生、老师、校长深入交流,也接触了陪读家长、名校招生官等不同群体,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与此同时结合相关维度的数据,呈现出了美国高中教育及留美生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人把阅读看作是生活的需要。克林顿掀起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提出“阅读优先”方案,就连布什夫人也帮助丈夫推行“阅读阅读再阅读”计划。而美国的孩子10岁就可以打印出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五、六年级就可以解答关于“二次大战”的作业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作为一名中国的语文教师,读到这则消息,内心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8.
《师道》2008,(12):18-19
旅美教育家黄全愈博士曾介绍说,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在学习绘画时所关注的评价方向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孩子画完后总是问:“像不像?”美国孩子画完后喜欢问:“好不好?”这种现象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随笔作家爱默生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有许多天资很好、很有希望成功的孩子,就因为得不到有力的鼓励,竟然失败下来。”遗憾的是,现在仍有很多家长认识不到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是过分迷信训导和处罚的作用。我在美国旅居,我孩子在美国学校的学习经历,使我深  相似文献   

20.
就在人们都说中国学生的考试压力太大的时候,美国许多学生家长面对日趋升级的考试压力,生怕自己的孩子成为班里的“后进生”,不惜高价聘请私人家教或送孩子到课外补习中心学习。目前,在全美特许经营业中,家教行业飞速发展,位列第四,2000年以来,每年以13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上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