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创办于1937年12月11日.“抗敌”二字,明确指向当时中华民族的共同外敌——日本侵略者.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创办的这份报纸,宗旨就是宣传抗日救亡,动员和号召最广大的边区民众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和出版发行时间最长的区域性党报之一,被誉为“民族的号角”,是“抗日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的武器和思想卫士.它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和准备着坚持团结进步的艰巨工作,并已成为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其本身就是一种在晋察冀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翻阅汉口《大刚报》1951年7月1日头版对中国共产党建党三十周年的报道,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份民营报纸在公私合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鲜明党性.1952年1月1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在公私合营《大刚报》的基础上创刊.195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终刊,《新武汉...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15日,是美国唯一的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报,创刊5周年纪念日。在这份报纸问世以前,许多报界行家都认为,在美国是绝不可能办起一份全国性的报纸的。然而,与当初的预测恰恰相反,《今日美国》报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迅速得到发展。这份报纸目前的发行量已达160万份,仅从这个数字看,似乎还不及发行200万份左右的《华尔街日报》。然而从另一个数字看却是《今日美国》报领先。它的全部读者共达554万,而《华尔街日报》只有447万(因为一份报纸不止一个读者)。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广播学院李磊博士撰写的专著《<述报>研究》近期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近28万字。 《述报》是1884年在广州出版的一份报纸,只活了近一年时间。虽然寿命不长,但这份报纸在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地位,却是不能忽视的,突出表现在:它是在中法战争期间,报道中国人民抗法斗争情况最详尽、信息量最大、评论最及时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5.
冯帆 《青年记者》2012,(11):75-76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不断在中国挑起各种事端.特别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其吞并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此时,天津《益世报》公开抨击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主张对日的全盘抵抗,成为当时报业爱国主义宣传的核心阵地.① 为此,《益世报》曾在报纸上发出呼吁:广大国民的职责,就在进行必要的组织,准备接受我们的总动员令.②在上世纪30年代,《益世报》副刊成为报纸整体抗日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一时期近30个副刊中,最能体现抗日思想的就是《防卫知识》.  相似文献   

6.
陈静  孟令择  张金鑫 《传媒》2023,(24):85-87
创刊于1939年1月1日、主要发行于晋冀鲁豫边区、遍及华北地区的《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国共产党为应对侵华日军文化侵略和国民党舆论控制,以及鼓舞军民抗日热情而创办的一份具有重大影响的报纸。该报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报道华北抗日战场实况及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极大鼓舞了华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日信心,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个优良传统的继承,需要适宜的社会条件相配合,同时,需要对产生这个传统的历史根源给予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新华日报史》从弘扬历史传统的角度,着力介绍了《新华日报》不遗余力联络读者的工作。在今天看来,这件事已经不足为奇,而在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国新闻界却是脱俗的创举。旧中国的报社编辑部一般很少与读者直接联系。报纸为了销路需要了解读者,但对读者的要求和疾苦并不关心。《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报纸,我党视为法宝的群众路线必然要在办报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具体运用;再者,《新华日报》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团结抗日,为此,它必须与各阶层人民建立紧密联系;还有,处在反动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六年七月,国民党反动派调动了几十万大军,开始向我苏皖边区大举进攻,我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开始了自卫还击战。苏中七战七捷后,我大军北上,苏中南线斗争形势险恶。这时,较具规模的大报奉命北移了,各县先后办起了油印小报。国民党第一百军首先从泰州城出发,向我泰县机关所在地姜埝狂妄反扑,我军给予敌军迎头痛击,制敌人于黄村河以西。于是,泰县县委创办了《自卫报》,后改为《泰县大众》。同时,周围各县报纸,都象雨后春笋地办了起来,甚至连很多区乡和学校也办起厂油印小报。当时,我们看到的油印小报有泰县《自卫报》、《泰县大众》、《靖江大众》、《秦潼报》、《樊川报》、《江都报》、《高邮报》、《宝应》、《战友报》、《前线电讯报》等等县团和地区报纸,随着革命战争形势深入发展。泰县姜南区,蒋垛区,大伦区和许多  相似文献   

9.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老新闻工作者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立报》。《立报》1935年创刊于上海,是一张很有影响的小型报。它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拥有广大读者,销数曾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萨空了同志1935年秋到上海参加《立报》工作。1937年11月大上海沦陷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立报》由于坚定的抗日立场,也被迫停止了发行。12月,他乘意大利邮船赴香港。在那里他主持了香港《立报》创刊的筹备工作。1938年3月,香港《立报》和读者见面了,他担任了香港《立报》的总编辑和经理。同年9月,他脱离香港《立报》去新疆。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段经历。文章将介绍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刻,《立报》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争取自由民主而斗争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斗争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10.
1938年秋天,抗日烽火燃遍中原大地。刚刚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即将向豫皖苏边敌后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首先想到的,是要创办一份报纸与战士们一同出征。这份报纸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拂晓报》。那时候天灾人祸,农民早已家徒四壁,军民都无粮充饥。报社当然更穷,连调墨用的煤油都买不起,只好用棉籽油代替;油墨用完了,便用锅灰调棉籽油印报。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彭雪枫坚定地告诉大家:“不管多么困难,《拂晓报》都要办下去,精神食粮比吃饭要紧。”时光易逝,彭雪枫讲这番话的时间转眼已六十余年,但今天听来不仅没感…  相似文献   

11.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1938年9月由长沙迁来重庆时,正值抗战初期,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尚能合作。随着抗战的深入开展,国民党一味制造摩擦,《中央日报》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发行的机关报《新华口报》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从1939年到1943年的四年期间,《中  相似文献   

12.
姚瑾 《新闻导刊》2005,(6):53-54
重庆《商务日报》原称《商务报》,创办于1914年,因抗议袁世凯称帝曾一度停刊。1916年重新出版,改称重庆《商务日报》。这份报纸生存期之长,发行量之大,在当时的重庆报界都是很突出的。翻检抗战前的重庆《商务日报》,深感这份报纸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确有其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3.
方汉奇 《青年记者》2005,(12):12-13
《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是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崇高声望的报纸。在她的103年的历史当中,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段,影响最大,声誉最隆,是《大公报》报史中的最光辉的一页。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和《大公报》当时的领导人费彝民谈到《大公报》在抗日战争时的表现时,就曾经肯定地说:“她是爱国的”,“她是坚持抗日的”。毛泽东在1941年张季鸾逝世时发给《大公报》的唁电中,也肯定张在《大公报》的言论,“坚持团结抗日,功在国家”。这些都是对《大公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的最权威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小消息》报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河南省委(后为豫鄂边区党委)创办的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地区我党领导机关最早创办出版的重要报纸之一.它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抗日主张、方针、政策和政治路线,给中原人民指明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鼓励军民抗日斗志,开创中原地区敌后抗战新局面,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小消息》报之所以能够顺利刊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为《小消息》报提供了客观的外部环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非常重视舆论宣传工作,1922年9月13 日,中共中央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在上海创办《向导》周报,这是中共中央第一张机关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转入地下,《向导》报被迫停刊.  相似文献   

15.
八、台湾的报纸出版业(下)三、两大报系从60年代中期起,《联合报》与《中国时报》两张民营报纸的发行量均已超过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成为台湾最有影响的报纸。而1967年与1978年两报分别创办《经济日报》与《工商时报》,则标志着两大报系的诞生。从70年代起,两大报的地  相似文献   

16.
苏梦奇 《青年记者》2016,(19):88-89
《救国时报》前身为《救国报》,创刊于1935年5月15日.1935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全面侵华步伐.由于国内白色恐怖严重,无法公开出版刊物号召广大民众团结救亡,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由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秘书廖焕星负责,在海外出版《救国报》,进一步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报纸发行期内,在号召海内外同胞一齐团结抗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亚 《军事记者》2013,(2):62-64
对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兼政委、第4师师长彭雪枫来说,《拂晓报》是他治军作战三个特别的宝贝之一(另外两个法宝是拂晓剧团和骑兵团)。他为《拂晓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拂晓报》的创办者、参与者,又是《拂晓报》的领导者、呵护者,还是《拂晓报》的思考者、指导者。毛泽东在给他的回信中,对《拂晓报》给予了肯定。称“办得好”。战友和部属缅怀他时.每每提及这份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著名报纸。彭雪枫的名字永远和《拂晓报》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写作》2008,(7):47-47
《每日译报》的前身是《译报》。《译报》于1937年12月9日创刊,由夏衍主持。当时上海已经沦陷,所有的中文报纸,除汉奸的《新申报》外都被停刊。为突破日伪的新闻封锁,方便报道有关抗战的消息,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便创办了这份专门刊载译文的小报。《译报》上刊登的新闻及言论。均译自英、美、  相似文献   

19.
彭鹏 《军事记者》2005,(12):34-35
《新华日报》“群众路线”的时代背景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经历了十年内战,由于我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共赴国难,团结抗日。《新华日报》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创办起来的。作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当然是一种新闻媒体,然而它又绝对不是一般的新闻媒体,因为国共两党势不两立而又会暂时合作、在合作中又不时斗争的格局深刻地影响着《新华日报》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陶丽 《新闻爱好者》2011,(19):14-15
1995年世界上第一份免费地铁报"Metro"在瑞典诞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地铁报作为一种新型的报纸种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广泛的影响。2003年上海出现了大陆地区的首份免费地铁报《I时代报》,这份由计算机报转型而来的地铁报曾一度引发关于国内免费报纸的大讨论。2008年7月,当时国内的4家地铁报——上海的《I时代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