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参加长征的8万余将士,大多是井冈工农子弟,他们在井冈山斗争烈火里百炼成钢,在长征的征途里茁壮成长,井冈红土涌现出5万多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47位将军!因而搞好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陕西档案》2013,(5):F0003-F0003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以耀州区照金镇为中心,横跨耀州区、句邑、淳化、宜君等县(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黔东作为革命老区。当年红军在这片土地上战斗生活长达七个多月,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最大最早的四块红色苏区之一(湖北红安、湖南茶陵、江西瑞金).是红二方面军成长的摇篮。这支英雄的部队,在1955年全军授衔中.诞生了近100位将帅,任弼时、王震、余秋里、肖克、王恩茂、廖汉生成为党和同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红军胜利转移至陕北这场伟大的战略转移中,聂荣臻担任了红一军团的政委,并参与了全程。在整个远征过程中,他不仅始终如一地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还在关键时刻坚定地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同时为党献计献策,最终为红军选择落脚陕北并胜利结束长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国共合作达成后,中共中央抽调一批长征前在中央苏区工作过的干部回到南方参加新四军整编和中共组织建设,邓振询因党性修养高、政治素质好、群众工作能力强而入选.皖南事变前后,苏南抗日根据地所处的环境十分艰难,邓振询担任苏皖区党委、江南区党委负责人三年多,全面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紧密结合苏南斗争的实际,把握党委工作的全局,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刘良 《湖北档案》2006,(9):41-46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相似文献   

7.
新四军是8年抗战中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主力部队之一,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也是当时全国19个解放区的重要组织部分。而新四军的转危为安和发展壮大,以及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刘少奇同志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值此建军80周年之际,记下刘少奇的这一段历史功绩,对于缅怀先烈,教育后人,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以壮族为主的红七军到达中央苏区后,参加了一系列的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壮族官兵随同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他们在战略转移中担任行军先锋,在诸多关键性战役和动员民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共的重要将领。  相似文献   

9.
红军进入黔北境内,迂回转战于余庆、湄潭、遵义、绥阳、桐梓、习水、赤水、仁怀等地,足迹遍及遵义的200多个乡镇,沿途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打土豪劣绅,为人民除恶,  相似文献   

10.
徐莉 《出版广角》2015,(12):58-60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纸和刊物,出版了许多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其他政治理论读物等,这些新闻出版物,在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政策、对敌斗争和联系群众、团结抗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和作用.晋察冀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是近代中国新闻出版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其独特的办报办刊特点和理念,也成为新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的宝贵财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中国西北陕甘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灾荒,致使民不聊生,生活困顿。因为陕甘地区的大范围灾荒使得广大农民纷纷出逃,变卖家产和生产资料,造成田地抛荒,无人管理。久而久之,演变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中国西北陕甘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灾荒,致使民不聊生,生活困顿。因为陕甘地区的大范围灾荒使得广大农民纷纷出逃,变卖家产和生产资料,造成田地抛荒,无人管理。久而久之,演变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山民 《湖北档案》2006,(10):4-4
2006年10月13日,老红军战士吴瑞山同志应邀,为本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刊题写了“红军长征与湖北”。昊瑞山同志生于1913年,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编按]  相似文献   

15.
中共陕甘边特委是党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它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乃至整个西北革命的发展。刘志丹正确思想和主张,是特委重大决定的灵魂,特委存在时间不长,却贡献巨大,功绩永存。  相似文献   

16.
《湖北档案》2006,(10):1-1
70多年前,孕育形成于荆楚大地的三支红军队伍为了策应中央红军的长征,相继走上了艰难跋涉的征程.四支红色的线条如同四条飞舞的巨龙,在山山水水之间盘旋蜿蜒.当他们在黄土地上会师的时候,一条浸透英烈热血的红色飘带,一条凝结革命意志和品格的红色飘带,从此永恒地留存在崇山峻岭之中.  相似文献   

17.
陈清清 《浙江档案》2007,(12):56-57
七十年前的今天,我军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方面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一方面还致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廉政建设,使根据地不仅深得人心,还蓬勃发展,共创建和发展了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9.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长征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以红军长征为题材,创作完成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长诗。随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4位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诗,谱成组歌。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30年代中期,红军长征过藏区不仅为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为西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