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墨潭山房记》碑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访碑问古,本是古代文人闲暇之余的一种雅趣。近代以来,此流风余韵犹存,访碑者不乏其人。朱德昔日在云南讲武堂的老师、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印泉)离政息影,避居苏州,在葑门十全街购得一所园林式旧宅,以谈艺论文为乐。此公好古成癖,喜欢登阜陟岭,于丛篁芜草间搜寻碑碣石刻,拓印收藏。然后旁参稗官野史,钩沉考证,撰成《吴郡西山访古记》,为文坛一时之佳话。位于苏州西小王山麓三国东吴丞相顾雍墓的发现,也归功于李根源先生。他从志书上发现有关线索后,就遍访附近村民,并据顾氏家谱的记载,确定了顾雍墓的具体方位和墓碑,重新立石为界,植树护墓,保…  相似文献   

2.
《包孝肃奏议》在明代产生了多种版本。这些版本依据其刊刻地和刊刻者的不同,可分江西刊本系列、庐州刊本系列、开封刊本系列、端州刊本系列和其他刊本5大类。其中,明正统元年(1436)刻本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其他刊本对正统本多有借鉴。明版《包孝肃奏议》的传世,既与该书在传世中出现的“故刊不存”和“读者病之”的状况相关,也受到了明代“致用”学风和该书“以文化人”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代驿传系统十分发达,有多幅描绘驿传系统的专题地图传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京至甘肃驿铺图》绘制于景泰六年(1455)至天顺二年(1458)间,反映了明前中期南京至甘肃间的驿传系统及驿路沿线城市的分布状况.该图对驿站、急递铺、递运所、城墙轮廓及街道结构等要素的绘制较为准确,是研究和复原明前期驿传系统、制度及驿路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涉林禁令碑对于规制人们的涉林行为、保护森林环境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对搜集到的从北魏时期(386—557)到清宣统元年(1909)的56通涉林禁令碑的汇总和分析,对涉林禁令碑的特点作了定量分析,总结了毁林给当时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危害,并对涉林禁令碑内容中涉及的护林思想和内涵作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Bridgman)于1832年5月在广州创办的一份英文月刊.它的宗旨是"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最可靠的和最有价值的资料"[1],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历史、宗教、法律、政治、农业、儒家经典、文学等方面,并特别注意报导关于中国的时事和对外关系,记载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卫三畏称<中国丛报>"包含着当时中外关系的历史"[2];美国宗教史家赖德烈亦认为<中国丛报>"是有关中国知识的矿藏","这是当时中国对外关系最好的史料",是研究当时中国的.不可缺少的史料?[3].  相似文献   

6.
李东 《兰台世界》2016,(21):146-149
通过《崔达墓志铭》原碑的考证比对文献著录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录误及不足,提出录碑应避免异字交叉和文字错误,保持原碑版式,做好碑制及相关信息记录,准确释读,做到抄录的客观真实,尽量保存碑刻的历史面貌的记录观点;树立适合多学科应用的现代碑刻文献记录的方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7.
刘畅 《今传媒》2017,25(10)
唐朝辉煌灿烂的文明不仅发于长安兴于长安,更是对疆域内其他地区有深刻影响.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虽然依托有限的传播途径,但文化传播遍布了整个疆域,岭南地区虽地处唐偏远地区,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受唐中原文化影响颇深.本文以《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为例,从碑文内容入手,结合中国古代新闻史分析唐朝中原文化在偏远的岭南地区的传播方式,进而探究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对岭南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漆艺史上的名作《髹饰录》诞生于明代嘉万至天启初期(1522-1625),该书总结了明代流行的各类漆艺知识,包括漆器制作的工具、材料以及规则,还介绍了各款漆艺类型。中国的漆艺历史源远流长,相关知识积累至明代终成此书。明代正是中国自汉唐以来另一个漆艺的黄金时期,明代的漆艺之发达从此书的丰富记录中可见一斑。通过对《髹饰录》的产生及其作者的社会背景的分析,可见其时的漆艺文化受到了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知识密集传播的双重影响,并形成了早期专擅某项工艺的"名工"雏形。  相似文献   

9.
元朝的加封诏书,成为孔子文化地位攀升的重要标志。结合元代相关文献和碑刻资料,不仅可以更好的认识加封孔子诏书的颁布过程和各地刻碑渊源,而且有利于对元朝时期鉅鹿地域的官员、民风等进行深入探研。  相似文献   

10.
注释《易经》词语意义,学者倾向注释其中古语词、生僻词意义。易经有的词语虽然今天依然常用,但使用的义位并非用今之常用义位。"夫妻反目"之"反"当作"翻转"解";臀无肤"之"肤"当作"肉"解。  相似文献   

11.
李晓頔 《兰台世界》2021,(3):144-147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现存明代进士题名碑77通,其中20通石碑的碑阴处刻有"试官题名",记载着殿试考官的信息。进士题名碑上的试官题名源自宋代,传承于元,结束于明中期,现存可见者均为明代碑刻。题名碑上的试官题名虽已有风化现象,但大多数考官信息仍可辨识,是非常珍贵的科举原始资料,将其与《登科录》比对,可填补永乐朝殿试考官信息。同时,两种材料亦可互相订正,纠正讹误,为研究明代考官制度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关于<峄山碑>从"榻"到"拓"的记载,反映了拓本演变的三个阶段,说明拓本始于唐代.  相似文献   

13.
10月31日,连云港市档案馆举行捐赠仪式,许厚文、韩世泳、崔月明三位同志将编纂的《连云港碑刻大观》手稿捐赠给市档案馆永久收藏。市档案局副局长周海涛出席了捐赠仪式。《连云港碑刻大观》采集了上下几千年间连云港地区目前所能见到的所有碑刻,包括碑石、摩崖、墓志、塔铭、刻经、造像、界石、井栏、拓片等内容800余件,  相似文献   

14.
《唐鉴》作为儒家文化的优秀范本,在北宋徽宗时期却被打入禁毁之列,这其中不但折射了一定时代的文化取向。也反映了我国上层阶级统治的残酷性。论文从《唐鉴》作为禁书谈起,探求《唐鉴》被禁缘由的基础上,并将对我国禁书形成的原因作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元天穆是北魏王室后裔,在北魏历史上有过重要的影响。本文据史书记载,考释其墓志内容。  相似文献   

16.
马英典 《兰台世界》2007,1(4S):61-62
孔子被后世的人尊为“圣人”,是因为孔子是一个天才,很伟大,知识很渊博。作为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主流化——儒家化的创始人,每每为后人提及时,这位“老夫子”总是被认为只是以见长,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于将“儒士”视为柔弱之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嵩洛访碑日记》的版本较为复杂,流传情况至今还不清楚。《嵩洛访碑日记》有稿本、抄本、刻本、排印本、影印本和点校本六种版本,每种版本各有特色,相互补充,它们实际上是分两个版本系统传播。  相似文献   

18.
《大金重修东岳庙碑》是一方记载金世宗大定年间重修东岳庙历史的重要的碑刻资料,本文主要对此碑重修背景、内容和价值等方面进行考证,以期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陈小青 《图书馆杂志》2006,25(11):74-75
本文主要对《北魏司马显姿墓志》内容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尤其对北魏孝文帝时的内官三夫人作了一定的探讨,使我们对北魏内官有了一点了解。  相似文献   

20.
新出土明代袁州府推官陈辂墓表、墓志分别由著名文学家田汝成、理学家林希元撰写,但均未被现存田、林二人别集收录,亦未见于其他史籍,属新出文献.该文献详载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后陈辂押解朱宸濠的具体路线、过程和朱宸濠被擒后之状态及被处死细节等重要信息,还涉及明中叶十多位重要官员的事迹,可补正史之缺,纠史籍之误,亦可与史、志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