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根据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研究结论,对当今图书馆事业边缘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方法/过程]综合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系列研究的成果,对与当今图书馆事业边缘化相关的4个议题--图书馆学理论和教育与实践相脱节、尴尬的图书馆学学科地位、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图书馆学学生职业背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①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参与实践,加强研究理论和教育对图书馆实践的专业化改造,可以解决图书馆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②专业化职业价值的展示与传递,是提升学科专业地位的潜在路径;③恢复图书馆学专业在实践中的话语权,重拾职业的专业自信,是解决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问题的最根本途径;④取消本科教育与提升未来职业者的专业认同感,是解决职业背离现象的可行方案.总之,解决图书馆事业边缘化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重塑对职业专业化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陈艳  刁龙彬  文常君 《大观周刊》2013,(12):347-347,360
体育一词在中国出现已有一百多年了。当这样一个外延丰富的词汇将属于身体的有目的的运动精确概括时,体育终于从意识形态上有了清晰的概念.,也随着体育发展的蓬勃,体育带来的社会争议也越来越多,负面的体育观念也给体育扣上了各种误导大众的体育形象的“帽子”。以至于渐推进为对从事体育职业一类人群的刻板印象。本文将从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历史学角度运用资料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职业刻板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有关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定义很多,但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定义."按照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的经典解释:'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特征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 ①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构建的拟态环境偏差对于社会偏见形成有重要影响,大众传媒可以从宣传劝说、营造共同命运和群体接触来消除或者防止偏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刻板印象视角了解图书馆员群体如何看待自己,文章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发现,图书馆员认为自己是称职的图书保管员;图书馆工作虽然女性居多且被认为是女性职业,但女性职业特征并不充分;群体内对于图书馆员工作的社会地位呈现两极看法;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表现出极度的偏爱自我和贬低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职业刻板印象的分析视角对公众心目中的图书馆员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发现:图书馆员让人感到亲近、不疏离;图书馆员事物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突出,人际沟通和创新能力略逊;图书馆职业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公众非常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图书馆员的图书管理员形象深入人心。但图书馆员总体形象与新时期服务型馆员期许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社会偏见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心理因素,大众传媒对于社会偏见形成有重要影响,大众传媒可以从媒介教育、促进消除社会偏见的社会规范形成、延伸接触假说等几个方面来消除或者防止偏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访中刻板印象的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新闻前哨》2008,(8):66-67
刻板印象是一种人类天生具有的认知策略,它自动地、无意识地、难以改变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动。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刻板印象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本文引用社会认知心理学中对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分析它对新闻采访工作的影响,探讨记者应该如何控制刻板印象的不利影响,实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0.
大众媒介在新闻报道中所构建的城管形象与真实形象为何会存在偏差?本文选择媒体新闻报道中关于城管的典型文本,从主题结构、新闻图式与词语、句式、视角的选择等角度进行解读,力图呈现文本背后隐含的态度倾向和价值观念,以期得到刻板印象产生和再现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报道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新世纪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四媒体出现后,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究竟会是怎样的?是网络媒体的一统天下,还是四种媒体形成的四足鼎立?文章首先考察了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所采取的各种对策后指出与网络媒介联合(合并),是传统媒体迎接网络世纪、发展网络业务的更好选择.文章接着分析了传统媒体在因特网上创设的网站后认为,这些网站从外在形式上看似乎是新媒体,从内部运作看仍然是传统媒体,但有向新媒体演变的趋势.文章最后分析了网络媒体对三种传统媒体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包容(颠覆)态度,得出结论新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大众媒体结构格局不是网络的一统天下,也不是四种媒体的四足鼎立,而是网络媒体(含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纸质报纸和数字广播的三分天下,不过,网络媒体会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体,其他两种是边缘媒体.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传媒与文化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斌 《现代传播》2001,33(5):11-14
在当今西方世界,媒体与传播(media&co-mmunications)已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尤其从6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科学家们就大众传媒对西方社会及其文化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阐述。然而,鉴于中国社会科学的独特历史和遭遇,媒体与传播研究在本来就倍备冷落的社会科学中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在国内有关传播媒体的论说和文字中,占相当比例的是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和探讨。同时还有知识界对汹涌而至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有感而发。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传播媒体进行系统的经验研究和…  相似文献   

13.
从媒介变迁的视角,梳理了口传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影音媒介、数字媒介时期的大众阅读,认为阅读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呈现阅听、阅文、阅图、阅屏的发展进路。从阅读载体、阅读内容、阅读过程、阅读环境、阅读主体五个方面重点论述数字媒介时期大众阅读的当前镜像。  相似文献   

14.
在根本性的生产机制上,大众传媒与传统悲剧文化是难以兼容的,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是社会体制、文化属性、现代技术在大众媒介身上聚焦的后果之一。本文从信息扩大再生产、个人主义立场的反思性特征、信息的即时传送技术和复制技术等具体问题出发,讨论了大众媒介"去悲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16.
全媒体为档案工作带来颠覆性改变的同时,也对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档案工作转型,档案工作者需要有较高的技术学习和运用能力、构筑社会记忆的大局意识、人本思想的服务精神和价值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由假新闻看记者职业道德的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小忱 《新闻界》2008,(5):72-73
本文试从假新闻的背后分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失范问题,并试图由此得出如何维护记者职业道德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王炬 《新闻界》2009,(2):116-117
本文初步探讨大众传播中的恶性传播的特点,来源和部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