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前此对鲜卑族的研究,由于材料不足,确有一些问题无法深入下去。现在由于考古发现积累日多,研究鲜卑自身的问题逐渐有了条件。我们在本文中对拓跋鲜卑与慕容鲜卑同源的讨论,就是依据考古资料来进行的一个尝试;同时也将目前尚混淆于鲜卑文化中的乌桓(丸)文化提出来,作一个考古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新疆若羌瓦石峡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遗址。本文从遗址出土冶金遗物的检验分析入手,结合古代矿冶遗址的调查与研究,探讨了瓦石峡遗址的古代冶金技术。文章报告了遗址出土的炉渣、坩埚等冶金遗物的科学分析结果,并讨论了其冶炼工艺,认为此处采用过木炭进行生铁冶炼与炒铁联用的冶炼工艺。对瓦石峡遗址出土的冶金遗物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认识其冶金技术水平和中西技术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言大部分的支石墓兼有祭坛和墓葬的双重功能。由于墓葬的传统性和保守性比较强,即使在有新文化传人的情况下,墓葬内容和形制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因此支石墓中出土的遗物可以作为了解当时社会的较可信的资料。支石墓中出土的大部分遗物为石器和陶  相似文献   

4.
慕氏源流考     
慕氏源流考慕氏出于鲜卑,曾为中华盛族,其发祥与炎黄并行。东汉时南迁,晋至十六国,慕容鲜卑部已十分强盛。慕容癦立国前燕;慕容垂立国后燕;慕容德立国南燕;慕容弘立国西燕。慕容吐谷浑曾于河西、青海建国称王。统治势力北起辽东大漠,南到江浙,东及山东,西至敦煌。后融为汉族,是中华大民族中一支干脉。也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成中的一条主流;为创造中华物质与精神文明作出过伟大贡献。我为慕氏后裔,在从事方志编修20年中,潜心于慕氏源流的研究。今逢宗谱重修,遂撰《慕氏源流考》以昭后代。慕氏源流史料及其辨析近年来家谱纂修风…  相似文献   

5.
乌桓和鲜卑原是东胡部落联盟中分出的两个民族。乌桓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汉武帝时被迁入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并在幽州冶所蓟设置乌桓校尉监领;东汉时又从塞外移入塞内辽东、辽西等十郡,成为国内的少数民族。而鲜卑则在公元4—7世纪中先后于黄河流域建立大小不同的政权,“五胡十六国”时鲜卑族建立有前燕、西燕、后燕、西秦、南凉等国,此后又有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此外还有在青海地区由慕容鲜卑建立的吐谷浑国。鲜卑族曾经统治北半个中国,与南中国形成了数百年的南北朝对峙局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在洛阳两座已被破坏的明清时期墓葬中征集到一些陶俑及其他文物。其中,在洛阳老城北劳砖厂明墓中收集到陶俑16件及陶椅、陶屋等;在洛阳市西工区苗沟清代张彦珩墓中,发现31件陶俑及墓志等。两座墓中出土遗物,为研究洛阳明清时期葬制、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2003年,辽宁省朝阳市纤维厂原址发现了唐代家族墓葬,其中孙则墓中出土了11件鼓吹俑。目前,鼓吹俑除在唐代两京及其周边地区集中发现外,其他地区很少发现。因此,鼓吹俑在朝阳地区的发现,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的从战国、西汉、北宋到明清出土的纺织品,是我国光辉灿烂文化宝库的一部分.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纺织品,量多品繁、式样新奇、色彩夺目、反映了西汉独特的艺术特色.这批纺织品的出土,为研究我国汉代的服饰制度、织造技术、刺绣工艺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极为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公元2世纪初,第二玄菟郡境内濊貊系土著首领宫正式建立高句丽政权。此后,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慕容鲜卑、百济、新罗、靺鞨进行了一系列的较量,互有胜负,其疆域也因此伸缩不定,变化较大。总体来看,高句丽前期以浑江、鸭绿江流域为中心,后期以大同江流域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王国。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兰台世界》2015,(6):78-79
山西是我国出土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数量与品种最多的省份,这为学者从乐器实物来研究晋音乐文化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本文即以出土乐器为研究视域,梳理出土情况与乐器特点,考证春秋战国时期的晋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0月至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泗洪县博物馆合作对雪南遗址进行勘探和发掘,初步确认其为一处顺山集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本次解剖了环壕的局部,出土大量陶器、蚌器和少量石器、骨角器和动植物遗存。根据出土遗物和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结果判断,壕沟的始建年代不晚于顺山集文化一期,至顺山集文化三期被废弃。出土了炭化水稻和驯化类型水稻小穗轴、水稻植硅体等,为顺山集文化时期水稻驯化实践的有力证据。大量蚌壳和蚌刀的出土,有别于此前揭示的顺山集文化生业结构与手工业构成。此次发掘,为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期淮河中下游的聚落形态与生业经济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新发现一方十六国时期的石铭,经考证为389年贺兰部首领贺讷与染干为其母亲辽西公主的葬事而立,是目前所见贺兰部唯一存世遗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贺兰部是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中的重要一支,与拓拔部关系密切,其部族首领甚至可以影响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政治.通过该...  相似文献   

13.
出土陶器作为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识物,对其进行知识揭示和有效利用,对于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构建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考古文化研究中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对促进相关领域知识重用和共享、解决人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冗余和知识迷航等问题均有重要作用。首先,本文通过对出土陶器与考古学文化的关联路径的分析,明确了针对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在替代传统人文研究中的隐性知识关联环节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其次,通过知识结构解析和知识向量表示,展示了针对出土陶器器形进行知识组织的方式和效果;针对陶器器形,从属种和整部两种维度分别提出不同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以及对陶器器形知识匹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的具体方法。最后,以从察吾呼遗址、焉不拉克遗址和莫呼查汗遗址中抽选的20座墓葬的出土陶器器形数据为例,验证上述方法在史前文化分期研究问题上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个目标墓葬的分期结果与考古学界综合出土陶器类型和墓葬形制得出的矫正分期结果的吻合度达84.21%,这充分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罗家坝墓地46件出土战国时期器物上的63种巴蜀符号进行了整理归纳,并与临近的巴蜀文化墓地如什邡城关墓地、宝轮院墓地、李家坝墓地、冬笋坝墓葬、同心村墓地、南罗坝村墓葬、小田溪墓地出土的巴蜀符号资料进行了对比,对5例有代表性的巴蜀符号进行了整理分析。认为罗家坝墓地出土的巴蜀符号数量大、种类多样,罗家坝遗址是四川盆地东北地区一处战国时期巴蜀文化重要的文化交流的节点。罗家坝墓地也有自己独有的巴蜀符号,是一处重要而独特的巴蜀文化遗址。战国时期的罗家坝墓地虽然在地理与文化上属于巴人,但其文化面貌特别是巴蜀符号的组合,却与蜀人区的成都地区特别是什邡地区有很明显的相似性,显示出其与四川盆地西部、北部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晋阳古城考古队在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下部文化层中发现一处作坊遗址,发掘了1处房址、63处灰坑及部分灶址、水池等遗迹,出土有坩埚、低温釉陶、瓷器等遗物。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判断,该遗址为作坊遗址,使用年代在唐代中期,主要冶炼和加工铜、铁等金属。此次发现的作坊遗址对了解晋阳古城不同时代的布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玉璇玑的出土主要见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出土地点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本文结合玉璇玑的形制和文献材料证实了玉璇玑非观测天象的实用器,实为太阳之象征,为远古先民太阳崇拜的遗迹。  相似文献   

17.
1998年5月,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加快抢救民族文物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引发了我对当前我国的民族文物工作的一些思考。一民族文物的特点什么是民族文物?目前争论较多。笔者认为,民族文物是文物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的部分。民族文物是自民族产生以来、各民族所创造的、具有一定民族文化信息、又有一定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物。具体说来,民族文物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指自古而今的民族文物,后者指清代以来的或近代民族文物,我们所说的抢救民族文物,主要指后者,因为这块民族文物处于几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20世纪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冢。凡《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所发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原貌,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我们重新认识传世文献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将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相应列出,对其内容及学术流派作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汉代出土资料中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汉代幕府职官的内容,如西汉将军幕府职官有军候丞、卒长、军武库丞等。这些出土资料所见的西汉军事职官的发现,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清西汉军事官制的全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宋初期名臣元绛多被民族文学研究者视为鲜卑族代表作家。历史上,元姓杂有北魏鲜卑血统,唐代鲜卑元氏声名显赫,但相关史料文献证明:元绛源出临川危氏,元姓系其先祖迁居钱塘之后所改,与鲜卑元氏无关。临川危氏发端于周代姬姓,历经汉唐及宋,脉络清楚,非鲜卑所改汉姓。结论认为,无论元氏谱系,还是临川危氏谱系皆证实元绛非鲜卑族后裔,民族文学研究者及民族文学史将元绛视为鲜卑族作家典范是毫无根据的臆测,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