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填词图谱》是一部多人合力编纂、以售卖为目的的实用词谱,传播广泛,颇具影响力。此书从《六十名家词》《词综》等书中采录了大量孤调、僻调,为清初发见词学文献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填词图谱》将“读”的符号引入词谱,早于万树《词律》,有开创之功,其简明易用的体例也直接影响了后代实用词谱的编纂。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的词学史上,《历代词人考略》(下引皆称"《考略》")是一部值得重视的词学文献,饶宗颐《词集考》、张璋、黄畲《全唐五代词》、唐圭璋《全宋词》等重要词学著作都曾引用《考略》。其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方言学和文化学两个方面介绍了《古歙乡音集证》的价值。从语言学上看,《古歙乡音集证》是研究徽语方言词汇的第一部专著,书中的音注又是我们了解清初歙西方音的宝贵资料。从文化学上看,《古歙乡音集证》反映了徽州地区大量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相似文献   

4.
《花间集评注》是李冰若(1899—1939)为《花间集》所作的集注。今新发现有唐圭璋批点《花间集评注》的手稿。这份手稿作于1941年下半年或者稍后不久,是唐氏整合俞陛云刊载于《同声月刊》上的《五代词选释》内容而成,彰显出他对于词学动态的把握,包含着对俞陛云释词的"增华"意识,其后的《唐宋词简释》体现了这一点。这份新发现的唐圭璋批点《花间集评注》的手稿,对于今人研究其词学思想以及近现代词学批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词人朱彝尊,同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编辑家,不仅编撰过经学、文学、史学等多部著作,还以其独到的编辑见解泽被后世.本文择取《经义考》《明诗综》《词综》《明史》等相关作品,从编辑体例、方法及影响等方面,对朱彝尊的编纂理念及贡献进行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6.
马愉为明宣德二年(1427)状元,其诗文在成化及嘉靖年间两次结集刊刻,以《澹轩文集》之名行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存目"之中。成化本早已无存,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嘉靖本,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存世刻本,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用作影印底本,并于2013年4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极为稀见。本文就《澹轩文集》书名异名、刊刻过程、有关抄本等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7.
《檀弓上》"不诚于伯高",王念孙认为当作"不成礼于伯高",甚是。但王氏立说的前提是认为郑注解"诚"为"诚信",并斥郑注"颇为不词",则系误读。其实,郑注的本意是强调"礼",即仪节的周到和完备,亦即"成礼",与王说并不矛盾。《孔子家语》相关章亦作"不成礼",说明《家语》来源有据。《家语》的处理,时序及情节极为明晰,且准确体现了"不成礼",故《家语》所载应为故事本貌,《礼记》此章当系简编朽烂之后的概述或转述。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私纂文学类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为文人作文提供文料,文人又编纂类书以适应新的作文需要,于是类书与文学自觉地结合在一起。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潮,同样也是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文人多私纂类书以备诗文之需。戴安道、颜延之《纂要》,何望之《谏林》,沈约《袖中记》,朱澹远《语对》、《语丽》等就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私纂文学类书。  相似文献   

9.
胡永启 《新闻爱好者》2011,(18):118-119
现代词学家龙榆生创办《词学季刊》,将其定位成以词学研究为主的专业性期刊,在确定作者人选、确立与读者取得沟通方式的编辑思想主导下,推出"创刊号",实现他的编辑意旨;而后着力搞好编辑与作者间的协作,以利于期刊的持续发展;为读者着想,争取读者参与到期刊编辑工作中来。《词学季刊》的出版,为词学研究期刊编辑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张学军 《图书馆学刊》2012,34(11):126-129
朱彝尊是清初著名学者,自称"拥书八万卷",为清初大藏书家之一。他一生著述宏富,学问精深,不仅在诗学理论和词学理论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文献学等其他领域也有极高的造诣。主要叙述他在目录学、编纂学、校勘学、金石学4个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晚清四大家之一郑文焯以词籍校勘而名闻天下。龙榆生曾整理过郑氏的词学文献,名为《大鹤山人词话》。后唐圭璋先生将《大鹤山人词话》及时人辑录的郑文焯评词论词的材料编入《词话丛编》。龙、唐二位先生对郑氏词学文献的整理有大功于词苑,但是其整理仅为郑氏词学著述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勾稽相关史料,考察了清初广东归善进士龚章的生平事迹及著述情况;并利用寒斋所藏<澹宁堂集>抄本,对龚氏诗作存佚及其诗风作出了初步梳理与研究,聊补地方史志之阙.  相似文献   

13.
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琉球入学见闻录》是现存唯一系统全面记载国子监琉球官学教育的文献。此书卷二记有当时潘相所见琉球国之书籍,其中述及琉球大儒蔡温所著《澹园集》时,云此书有"紫金大夫曾恂德侯跋、闽人刘敬輿两序"。我们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察发现,其中的闽人"刘敬輿"当为"刘敬與"之误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遍考《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得七家词社,三家综合性社团兼作词,另外仅词题中标明为社集而作的记载有十余处。在顺治十七年禁止结社的情况下,这些材料犹显珍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词学专家龙榆生在词学衰微不振的背景下创办《词学季刊》,其目的是要联动词坛,流布新知,重振旧学,使传统词学在发展的困境中顺利完成现代转型。在刊物创办中,龙榆生编撰结合、邀约名家、联通互动的编辑传播策略,使得《词学季刊》在传统词学的传播构建上独具面目。其具有时代感的创刊理念和富有现代特色的编辑传播策略,对于今天小众化专业期刊的编辑出版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可 《兰台世界》2016,(2):84-86
王世贞是明代中后期的著名文学家,在戏曲、书法等领域也有很高成就,其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作品《艺苑卮言》中。《艺苑卮言》附录《弇州山人词评》,显示出王世贞开阔通达的词学观念,在中国词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初考据学家何焯对《汉书》的接受,通过考校和评点两方面体现于其著作《义门读书记》中。对《汉书》的接受,何氏并不仅限于对史文的考评,而更进一步"洞彻其表里,通核其时势",将纷繁复杂的汉代历史现象与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加以统一性的思考,形成独特的"汉史观"。  相似文献   

18.
釜底抽薪"釜底抽薪"意思是从锅底下抽出燃烧着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或解决问题。语本《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李汝珍《镜花缘》九十五回:"如此用药,不须治惊,其惊自愈,这叫做釜底抽薪。"茅盾《鼓吹集》:"党中央……一再号召文  相似文献   

19.
《澹游集》成书于元末,为著名诗僧来复所辑,国家图书馆藏有清抄本。该集有着较为独特的文献价值:其一.上编作者中,有94人之诗仅见于此,未见于任何元诗总集、别集,存佚诗数量在200首以上。其二,《澹游集》卷上诗序、书信,卷下文章,有25篇为《全元文》所遗。其三,《澹游集》所载诸人多附有小传,介绍其字号、籍贯、生平履历等,是元末东南诗坛研究的重要资料,可补史志之阙。  相似文献   

20.
《全清词·顺康卷》为汇集一代词学创作的鸿篇巨制,对保存词学文献意义重大。其中的某些词人是清初山左词坛的一个重要词人群体,考证其生卒年,并对其小传中的错讹进行更正,对于梳理清初山左词坛词风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